不跟博导可以考本校博士吗(不跟博导可以考本校博士吗)
12472023-08-21
很多朋友对于不跟博导可以考本校博士吗和读博导师不建议报考本校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亮明观点:"硕士期间成绩不太好"和"是否要在本校读博"没有相关性。
为何这么说呢?
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是关键,也是在读大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情。不管是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还是参加创新创业的竞赛,前提都是不影响学习。2019年作为新生班导师,召开班会时告诉他们"学习是第一位"。
硕士阶段的学习,不同学校的安排有差异。常见的是研一阶段班级制课程教学,研二、研三(部分是2年学制)进入课题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一定的课题研究,形成一份逻辑合理的硕士学位论文毕业。
在硕士阶段,成绩并非是最总要的,这不是要求"不求上进",而是绩点不算太低就可以。比如说,一门专业课90分、70分的差异不大。不少课程考核是交一份小论文,专业内导师打分比较"随意",给的分数都不低。
既然说到成绩(考分)不是关键,什么才是核心呢?
硕士研究生,"研究"两个字很重要,要自己开展一些课题,成果(如小论文、专利)等才是最值得努力的。绩点再高,也不如一篇高水平文章,尤其是评定奖学金。
比如说,专业内评定奖学金中绩点仅仅是一个基本要求,如不低于2.8。综合评分时,论文的数量、分区才是分高低的因素。我读研时有个同学,一年发了4篇中科院2区以上sci论文,给的国奖、校长拔尖奖学金等。他的绩点宾馆不算高。
要不要本校读博?
在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前,是得考虑好是否要读博?
近三年的统计数据表明,4年学制内无法正常毕业(延期)的博士生占比2/3。9.20日的今天,我还看到一个视频,内容是博士生填写退学申请表,真的很可惜。
作为一个导师,我觉得不少人有"混个硕士学位"的心态可以接受,但是想"蹭"个博士学位,难度真的不是一心半点。想明白自己读博的需求,如对科研感兴趣、想进高校工作等。同时,和家人沟通好,得到他们的支持是你"熬"过博士艰难期的最大助力。
本校读博,关键是看你之前读研的导师团队如何?
有么有好的平台、足够的课题经费、导师影响如何等。常说的一句话"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本校有优质的导师乐意接受你读博,留下来读博没问题的。
另外,就算绩点不高,稍有影响你申请国外大学读博。不过,要是你有不错的科研成果,走申请-考核制的渠道去国内其他知名院校读博,并不局限于本校。相信你的硕士生导师也会鼓励你去更好的平台深造。
最后,有心做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同学,不要放过每个学习的机会。当然,就算成绩不重要,绩点高些总归"没坏处"。加油!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不能。没有博士生导师,哪来的博士。考博士,无论本校的还是外校的,首先选定专业方向,再依据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博导(博士点)的水平作综合判断,再决定报考哪位导师的博士研究生。
只有选定博士点和博士生导师,才能在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没博导哪来的博士学位?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2019年12月18日,有朋友私信小西问了读博的问题:小西老师,您好!我今年研二,如今的导师仅是硕导,想换个地方读博。想问下您,学校(平台),或是博士生导师的实力,哪个更重要?事实上,类似读博选择的话题争议一直不少,毕竟“鱼”和“熊掌”很难兼得。先说一个有点“特别”的个例:2017年,西湖大学(民办高校)依托复旦大学跨学科联合培养博士,首届招收19人。报名的人数是400人,均是国内同期拔尖的一批学生。正可谓是万里挑一,普通学生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相比其他高校博士招生的限制,本科及以上,应届生、往届生均可报名,有机会去西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的第二批是招收120人,第三批计划招生300人。同时,联合办学的院校又新增了浙江大学。为何这么多博士生争相选择民办的西湖大学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西湖大学的顶尖导师资源,如施一公、饶毅、陈十一、潘建伟等国内顶尖学者。对于有心走科研路的学生来说,具有着让人无法拒绝的吸引力。同时,西湖大学的博士生助研津贴5000元/月,已是看齐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待遇,比国内高校的津贴高不少。比如说,我们在读博时,导师额外发的补贴仅有800元/月。听闻部分课题组,导师是不自己发补贴的,而是采取“科研奖励”模式。面对“若是自己现在刚好是研三,会选择去西湖大学吗?”的假设,之前我们专业的几个导师交流时都持肯定的意见,即自己愿意去西湖大学读博。不过,西湖大学的个例里面,也有个小问题。比如,博士进校后在西湖大学完成课题内容,通过学位培养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授予的却是浙江大学或复旦大学的“双证”。浙大、复旦的名气和实力位居国内前十,也算是难得的名校。还有个小细节,如今42所“双一流”高校普遍采用“申请-考核制”的博士招生方式,其中清华、浙大等院校同时也要求笔试。在这个过程中,申请学生个人的科研成果(科研潜力)就很关键,笔试成绩得达到一定分数要求。小西之前也提过,在博士招生过程中,导师的选择非常关键。比如,采用统考招生的院校,2个进入复试阶段的学生(选择同一导师)选谁。之前,不少高校博士招生中,就又爆出个别导师当年仅有1个招生计划,却让几个学生同期报考。导师优中选优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报考学生就有可能被耽误一年。反过来说,导师仅答应了一个联系的学生,拒绝了其他考生。一旦该学生反悔,部分院校规定导师间不可调剂的话,导师也有可能当年没有招到博士生。因此,不少导师会让2人报考,一个考不过线,还剩一个啊。事实上,遇到学校和选择难题的学生大部分是这类情况:双非院校的某个硕士生,在犹豫是留校跟某个大牛导师(如杰青、长江),或是去985、211院校找一个普通教授读博?遇到类似情况,小西的建议是去更好院校读博,比如研究方向紧跟国际前沿、各类资源充足等。名校的博导就算没有学术帽子,实力和能力也不会太差。也许,部分人不太认可我的答案。我想说如今双非院校自己培养的博士生,科研成果符合人才引进要求时,也很难留本校任教。不过,若是导师的层次再高些,比如说双非院校也有院士或类似西湖大学拥有的部分海归顶尖学者,那我会建议选择导师。你觉得呢?最后,我想说自己选择是一方面,导师是否认可、愿意接受才是更重要的。硕士阶段提升自己科研成果的同时,借助学术会议、邀请来校学术报告等机会,主动沟通一些大牛导师非常重要。
加油。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得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第一种,职业家庭高度稳定,也不想有任何改变现状(比如跳槽)的想法,读博只是为学历镀金或单位内升迁计,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放在第一位,学校可以放在第二位。
第二种,职业前途未卜,考博是为了谋求一个更高的职业平台,实现更理想的就业,这种情况下,学校优先,导师第二。
为何如此建议呢?
第一,普通学校和名校的博士门槛高度不同。相对于名校,普通学校博士报考人数较少,录取竞争压力,考试难度和毕业难度相应也要小得多。所以,对于仅以追求博士学位的考生而言,考普通学校的牛导或者普通导师不失为一条最简单易行的路径。
比如我2016年选择进入天津师范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就是基于第一种思路的选择。我的博士学校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其实同样可以选择名校,但是这个环节,我优先选择了导师,即我们学校的,在学界大名鼎鼎,拥有“长江学者”名头的博导,因为当时我主要追求的是一种学术经历或学术上的精进而非其他。我们学院有一位老师选择了浙江大学某学院的博士后流动站。有一次在一起聊天,她当时就觉得她选浙大其实还不如进师大本部的博后流动站。
第二,如果考博的很大一部分动因是基于求职或跳槽的原因,那建议优先考虑名校。因为依照现在的形势,以后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会水涨船高。仅仅应有博士学历还不够,还有第一学历要求,博士学历也要分三六九等。海归博士学历含金量最高,名校(985,211,双一流)博士学历次之,普校博士垫底。由于有这些硬性条件限制,所以普校博士求职第一关可能就会被pass掉。
综上,普通学校的名导有成果,有路径,有人脉,有学术资源,有利于学生学术资源的获得,但是由于学校平台的缘故,博士学历含金量要低一些,这在就业上是劣势。名校一般导师则正好相反。
当然,如果有能力,名校名导是最好的考博选择。
所以,你的处境,你最终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如果属于第一种,选择普校名导就OK,如果属于第二种,我觉得最好优先考虑名校。
以上,供参考。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