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瑞兽(五大瑞兽的寓意及象征)
12642023-11-24
大家好,关于当秦腔和昆曲争谁是百戏之祖的时候,为什么却排不进中国五大剧种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昆曲为什么不建议大众化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首先说明一下,五大剧种并不是谁选出来的,而是戏曲界逐渐的发展之下,自然形成的。最先提出五大剧种的说法是谁已经无从考究,但是就知名度、流行区域而言,现在的秦腔和昆曲确实不如五大剧种。
秦腔和昆曲,的确是我国很古老的剧种,尤其是秦腔,而且它们这两个剧种曾经都流传甚远,可以说明清时期很多剧种,都受过昆曲或秦腔的影响。比如在明朝中期到清朝中期的三百年间,昆曲当时为中国最大的戏曲,是当时的官戏,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没有不听昆曲的,那时候昆曲的影响力,丝毫不弱于当今的娱乐圈。
在昆曲盛行的年代,很多当代的文人墨客,争相为昆曲作词,那时候一个名角儿,比现在很多明星还风光。当时很多卖艺不卖身的青楼女子,唱的也都是昆曲,比如明末清初的陈圆圆。再来说说秦腔,在清朝也是风光至极,在京剧挤掉昆曲之际,秦腔曾经也风靡全国过,甚至在北京比当时刚兴起的京腔(京剧的前身)还厉害,很多人不听京腔了,都去听秦腔了。
后来也实在是秦腔一方面触及到官员的利益了,另一方面戏词比较粗鄙,才不得不离开北京,跑到江南去唱。本来江南都是吴侬戏曲的天下,没想到大西北的秦腔到那里,同样也大受欢迎。论影响力,昆曲和秦腔确实名副其实,比如很多剧种里都有昆腔,或者曾经受到昆腔的影响。而亦有不少剧种,有梆子腔的痕迹。所以才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可是从实际上来看,昆曲的时代早已经过去,戏曲本应该是大众化的,太高雅容易脱离群众。秦腔的“吼”也确实不太适合平原,只能局限在西北一带。而京剧、评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这五大剧种,都有着自己的辉煌,也是人们在欣赏戏曲中,逐渐显现出来的,比较受戏迷们喜欢的剧种。
秦腔和昆曲尽管曾经很辉煌,但是现在没落了,论普及度或者影响力,远不及五大剧种,所以才没有被评入——或者说没有进入五大剧种的圈子中。
我也思考过关于文艺作品与受众的关系,希望能够表达清楚:尤其是前几年,我们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喜欢戏曲、曲艺乃至于话剧歌剧等相对传统的艺术形式的都是年龄偏大的人群,年轻人则更喜欢电影、摇滚等新潮的艺术形式,个人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分为两方面:
第一,也是比较浅显的直接原因:观众和市场的浮躁。从清末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而且比较封闭,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只能接触到戏曲(尤其是京剧的样板戏)、相声之类的文艺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国文艺形式跟外国的产品一样纷纷涌入中国,我们突然产生一种错觉“国外的都是好的”,于是自己原有的文化产品受到排挤,而国外新的文艺形式受到追捧,尤其是年轻人喜欢新鲜的艺术形式,所以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文艺形式“过时了”。
然而这几年,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都得到了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又逐渐回来了,对国外文艺作品的热情也过劲了,演员的浮躁情绪也趋于平稳。出现了诸如郭德纲,王佩瑜这样的演员,让很多人回到剧场,去听相声、去看京剧,这些年相声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又成了时尚,王佩瑜的京剧演出也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而且多数观众是年轻人。
第二,也是深层次的原因:文艺大众化的必然结果。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传统戏剧比电影电视剧这些新兴的艺术形式更加难,需要更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才能看得懂。总会有人感叹:祖宗留下的好玩意没人喜欢!我们也会发现好的东西往往不被大众接受,比如四大名著很少有人看,网络小说却阅读量极高;优秀的文艺作品没人看,却有很多人再看快手上的直播;马三立、侯宝林这些大师的相声没人听,却有人去听岳云鹏;
其实这都是正常的现象,自古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就是由雅到俗、由复杂到简单。从“关关雎鸠”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今天的网络小说和喊麦直播,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通俗,甚至低俗。原因就是那句话:文艺大众化。
过去我们国家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处于温饱线以下的,他们并没有对文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吃不饱饭的人吃饱了,想休闲娱乐了。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文化修养,所以只能看懂最低俗的文艺形式。于是当这批原本吃不饱饭的人大量的有文化需求的时候,因为他们人数众多,所以市场要向他们倾斜。所以简单的文艺形式代替了复杂的,通俗的代替了高雅的。京剧代替了昆曲,电影代替了京剧,低俗的电影代替了高雅的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由高雅到低俗的下坡路,所以可能大部分的老年人能接受相对复杂的艺术形式。
个人的一点拙见,欢迎批评指正。
喜欢京剧的人大有人在,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无可质疑。不过,我自已的看法京剧这样的保守下去,不改革,观众会越来越少的,特别是一代一代年轻的观众。要是没字幕,倒白也好,唱也好,大家听不懂说唱的是啥,哼哼唧唧。我看应与时俱进,改进了改好了,让大家听懂了听明白了,照样还是国粹。
鄙人围绕主题所问,回答以下四条理由:认为:
一、秦腔不在五大剧种之列,只是近一二十年之事。早在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秦腔在全国五大剧种之列。当时依次为:京剧、评剧、越剧、豫剧、秦腔。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豫剧和黄梅戏快速发展,豫剧地位仅次于京剧,位居第二位。黄梅戏跻身全国五大剧种之第五,而秦腔出列,在本世纪初位居第六。在近些年,又退至第八位。
二、秦腔之无奈地位之情况,有如下情况:虽为戏剧之祖,但由于“老”而旧,与其他主要剧种比,略有点缺乏与时俱进,没有豫剧、越剧、黄梅戏时代感强:更无京剧高雅。在雅俗共赏上,拼不过豫、越二剧。欢快活泼、生活气息上,也比不过黄梅戏。
三、秦腔的确在西北影响很大,特别是在陕西关中和陇东、宁南,以及西北各大城市,绝对是一统天下。但是,其怎么冲,也进不了河南,更谈不上河南以东。故在全国影响受限。
四、现今五大剧种评选,受到了京津环境的影响,略显不公平。若从专业(包括业余)剧团、从业人数和基本观众上考虑,秦腔无疑应入列前五。鄙人之见,这样排位,应依次为:豫剧(这样排位有根有据,在下五篇短文发在今日头条首页)、京剧、越剧、秦腔、黄梅戏。评剧出列,排到第六位。说实话,评剧若不是京津冀附近人听,绝对进不了“前五”,拼不过秦腔。当然,从全国人爱听上讲,秦腔不如评剧受欢迎。
总之一句话,秦腔排不进全国五大剧种,的确有点委屈。
文章分享结束,当秦腔和昆曲争谁是百戏之祖的时候,为什么却排不进中国五大剧种和昆曲为什么不建议大众化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