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是香港人,为什么他对内地历史文化这么精通创作了这么多经典武侠小说
10232023-08-24
大家好,关于金庸先生是香港人,为什么他对内地历史文化这么精通创作了这么多经典武侠小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金庸武侠的5个冷知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分享一些有趣的冷知识:
NO.1今天的扑克牌设计有52张正牌,是因为一年有52个星期.
NO.2除了闰年外,一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几,最后一天还是星期几.
NO.3大拇指的指甲长得最慢,中指的指甲长得最快.
NO.4人在打喷嚏时是无法睁着眼睛的.
NO.5在音乐的伴奏下,植物会长得更快.
NO.6长颈鹿不仅脖子长,舌头也长,约60厘米,据说能舔到自己耳朵里.
NO.7你一直以为鳄鱼是浮在水面的,但其实它是站在水里的.
NO.8当你发“fu”的音的时候,发出来的是冷气,当你发“ha”的音的时候,发出来的是热气.
NO.9“我孙子”是日本的一个常见姓氏.
NO.10绝大多数人闭上眼睛不能走直线,不信你试试.
NO.11拍证件照时用舌头顶住上颚,会笑的很自然.
NO.12被疯狗追的时候要拐弯跑,因为疯狗是不会拐弯的.
NO.13键盘里的细菌比马桶的细菌还要多.
NO.14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竟是舌头.
NO.15每皱眉20万次,就会出现一条皱纹.
NO.16看恐怖片有利于减肥.
NO.17一个人每天大约产生1.5升唾液,并把它们中大部分重新吞到肚子里.
NO.18妹子一般比汉子眨眼眨得更频繁。有研究显示妹子一般每分钟眨眼19次,汉子每分钟眨眼11次.
N0.19爱斯基摩人用冰箱的目的是防止食物结冰.
NO.20睡觉的房子越冷,做噩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明酒神曾棨
这老兄是永乐二年的状元,要说这货的状元其实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那年本来是打算取刘子钦的,但是刘子钦这孩子有点装大尾巴狼,得罪了主考解缙,解缙提前把考题泄露给曾棨,他才当上状元。
曾棨这人学问不错,是《永乐大典》的修撰之一,但也不是个死读书的,喝酒吹逼样样精通,堪称复合型人才。永乐五年左右的时候,交趾遣使入贡,不晓得是不是故意给大明找别扭,他们的正副使竟然也是喝酒吹逼的好手。
入朝以后这哥俩成天拉着礼部官员撸串,喝躺下10几个陪酒的朝臣,搞得这帮官员苦不堪言,见到这俩酒蒙子都绕着走。没人陪喝酒的日子自然不好过,本着请将不如激将的原则,这俩作死的二货开始宣称大明一个能喝的都没有。
偏偏这事儿还穿到朱棣耳朵里去了,我们都知道永乐大帝是军伍出身,典型土流氓性格,输啥不能输阵,丢啥不能丢人。这么卡脸的情况自然让他非常不爽,于是在朝堂上问谁帮朕摆平那俩混蛋。
这时候曾棨站出来了:“陛下,要不.....我去?”
朱棣:“你酒量多大?”
曾棨:“em......喝那俩傻货还用出全力啊?陛下等好消息吧!”
就这样,曾棨跑去找两个使臣喝酒,一个人陪两个喝,用碗!而且喝的极其凶残,大抵劝酒词都是“初次见面走一个”,“再次见面走一个”,“第三次见面走一个”这类不过脑子的词儿,从晚饭一直喝到了凌晨天都快亮了。
最后俩使臣被他彻底喝懵逼了,口喷长箭,人事不省,这哥们正好收拾收拾没耽误上朝复命。涨了面子的朱棣非常高兴,声称曾棨不但是文状元,还是酒状元,总之我大明就是牛XX云云。
正德的法号正德皇帝这人办事不太靠谱,偏偏好奇心又重,他特别喜欢听别人讲神神叨叨的故事。在当时能把这些故事讲出水平的当然是僧道之类的法师,所以天天缠着这些人讲轮回的故事,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法师。
法师这类出世离家之人一般都有法号,主要是为了表明自己已斩断红尘。对此正德非常羡慕,他给自己也取了一个法号——大宝!嗯......大宝天天见,这很正德。
苦逼的宝钞司明朝内宫有二十四衙门之说,其中不乏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称,宝钞司就是其中之一。但你们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印钱的,那是户部宝钞提举司的买卖,内宫宝钞司其实是做厕纸的.......
胡宗宪遛鸟这个事儿记载在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上,本来笔记小说之言不足取信,但写的实在太好玩了,吐槽机还是决定转载一下。
胡少保宗宪素自负嫪毐之具,醉后辄欹坐肩舆中,以手摩之,东西溺舁夫及从官肩。咸掩目而笑,胡故自若。需要翻译吗?那吐槽机就翻译一下,说抗倭名将胡宗宪大人认为自己的鸟很大,堪比转轮王嫪毐,喝多酒就会坐在轿子里自我解放,每次都弄的轿夫满肩膀乳白色不明液体。轿夫受不了只能挡着眼睛笑,老胡在轿子里却依然镇定自若.....
1、金庸笔下真实的大历史(增订版)
全面梳理金庸小说涵盖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著作。还原中国历史上的诸多皇帝,女主和公主的鲜活面孔,阐述全真教、少林派、丐帮、大理段氏、天地会的不凡事迹。
2、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这是一本评金庸小说人物的主题系列散文集,作者用闪耀着刀锋般光芒的语言,写那么虚无又真实的女子和男子。写女子,则写她们坠入爱情瞬间的绝美样子,写她们在爱情面前的温柔和坚定,以及一切玲珑剔透的小心思。
3、倪匡看金庸小说
这是倪匡看金庸小说系列中的一本,用风趣而睿智的笔调,娓娓讲述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和基本的相关知识。重要的是它对金庸作品一一点评,排位论次;按人格的高低优劣,对金庸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品头论足”,评定等级。
金庸其实不是香港人,他原名叫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祖籍是江西婺源。
这里有个小知识点:他的母亲叫徐禄,出身名门望族,是徐志摩的小姑姑,所以金庸得叫徐志摩表哥。1931年,徐志摩罹患空难丧生,7岁的金庸还去吊唁过。
再说下金庸为何如此精通内地历史文化。
20岁时,金庸曾到中央图书馆挂职,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这为他日后写武侠小说,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金庸从小就很擅长写作,他上学时曾和同学合编了一本教辅书《献给投考初中者》,当时非常畅销,光获得的版税,都够金庸读到大学了。
而且,金庸从年轻时就喜欢仗义执言,还敢挑战权威。17岁那年,学校里的训导主任辱骂学生,金庸嫉恶如仇,还专门写了一篇檄文《阿丽丝漫游记》,暗讽训导主任是一条凶神恶煞的眼镜蛇。
为此,金庸被气得浑身发抖的训导主任给开除掉了。
20岁那年,因为对国民党学生在学校里横行霸道的行为不满,金庸又仗义执言,向校方领导投诉,结果又被开除。金庸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精神,其实就是后来他创作武侠小说的精神内核。
到现在为止,金庸已经具备了写作的文学底蕴和精神内核,距离他创作武侠小说,只差一个机会了。
1945年,抗战胜利,21岁的金庸在杭州《东南日报》任外勤记者,后来内战爆发,他跳槽到了上海著名的《大公报》任电讯翻译。
1948年,金庸接到任务,从上海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后被调任为《新晚报》副刊编辑。
在报社工作几年后,适逢香港两大武馆“太极门”与“白鹤门”发生冲突,双方决定设擂台比武。
此事一经报社报道,立刻成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事件,结果两大掌门人只打了一个回合,就分出胜负,观众看得一点也不过瘾。
当时《新晚报》的主编罗浮突发奇想,便说服陈文统进行武侠小说创作,这就有了后来的《龙虎斗京华》,陈文统的笔名就是梁羽生。
这部小说立刻掀起一股武侠风,《新晚报》的销量更是一路猛涨。随后,金庸也被推到前台,他把查良镛的“镛”字拆成两半,取笔名金庸,提笔写下了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刮起更大一股武侠风。
因为有读者有市场,报社有钱赚,金庸从此笔耕不辍,开启了金庸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并留下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美谈。
如今,金庸先生虽然驾鹤仙逝,但他创造的武侠江湖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金庸先生是香港人,为什么他对内地历史文化这么精通创作了这么多经典武侠小说和金庸武侠的5个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