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天文历法讲解(道家天文图)

励志人生- 2023-08-24 09:14:30

辛德勇 所谓 这个兔年是双春年 的天文历法解说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道家天文历法讲解的一些知识点,和天文历法冷知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天文历法
  2. 道家天文历法讲解
  3. 古天文历法的入门书籍
  4. 四大文明古国天文成就

古代天文历法

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天文学是历法的基础,先秦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是由东西南北四根大柱子支撑的,天像一个半球形的罩,罩住了大地,所以《女娲补天》中才有“四极废”、“天不兼覆”这样的描写,《赤勒川》则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古人常用天象来预测人事,把天象与人间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如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拖有长长的尾巴,它的出现就被古人认为是预兆兵灾的凶象。

道家天文历法讲解

中国古代天文学是道家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笔者在拙文《什么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的研究范围是什么?》一文中,将道家文化定义为是一门以天文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研究宇宙所有自然现象与规律的学问。

中国古人仰观天象,通过发展天文学,总结了宇宙自然的一些基本规律,比如说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总结了一日有上午、中午、下午、夜晚,一年有春、夏、秋、冬。通过观察月亮的运行规律,总结了月亮有朔有望,30天一循环。

今天我们谈谈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国古代历法。

历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判别节候、记载时日、规定计算时间标准的。

古人规定以一昼夜为一日,这是历法的基本单位,

以月亮朔望一次为一月,以十二个月即一寒暑为一年,这是太阴历之基础,我们现在简称阴历。

以太阳在日晷上影子最长的一天为冬至,两个冬至之间即一寒暑为一年,这是太阳历之基础,我们现在简称阳历。

那中国古时用的是阴历还是阳历呢?

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古时使用的是阴历,其实中国古时用的是阴阳合历,是一种比我们如今日常使用的阳历更加先进的历法。冬至一阳生,是阳气生发的第一天。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制定,正午时,太阳在地上影子最长的一天被定为冬至,太阳在地上影子最短的一天被定为夏至,将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即一年)平分为24份,即为24节气,所以24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情况来制定的,是一种太阳历。因植物的生长与太阳光照密切相关,所以古时农民都非常关注节气。

阳历是太阳历,阴历是月亮历。古人根据月亮的朔望情况,将一个朔日至下个朔日之间定为一个月,一年定为12个月,零头用闰月补足,从而制定出阴历。人类与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身体组织的70%是液体,因受月球重力的影响,体能与情绪会有周期性的波动,所以与阴历关系更加密切。中国古典重要的节日,基本上都在阴历上,如春节、上元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仅有一个重要节日是在阳历上,就是清明节。中国古人事实上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日常历法以阴历(月亮历)为主,但为保证植物的生长,指导耕种,又以24节气(太阳历)为辅,是非常高明的历法。

与我们现在公元历一个月一会儿30天、一会儿31天、一会儿28天、一会儿29天不同,中国的历法是古人完全依照天文规律测算而制定,是古代中国“道法自然”思想的直观体现。

古天文历法的入门书籍

古天文历法书籍是《阴阳历》。

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66年)时期,已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天文历法,当时采用的就是《阴阳历》,将闰月放在岁末,称为“十三月”。

西周(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时期,天文学家用圭、表测量日影,确定冬至、夏至和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来指导农牧业生产,也是使用的阴阳历。

四大文明古国天文成就

,自然也少不了对天文的研究,不过其最发达的时期是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统治时期,这个时期的他在斋普尔、德里、瓦拉纳西等地修筑了很多天文台,这些天文台展现了莫卧儿时代的末期印度人对宇宙认知的热情以及探究天文学的超高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天文台便是位于斋普尔的简塔·曼塔天文台。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和古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文历法,有那么难懂吗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3/140854.html
上一篇:适合找文案的软件(适合找文案的软件免费)
下一篇:逃学威龙为什么被剪辑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