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草
11272023-12-01
很多朋友对于宋朝为什么称皇帝为官家和宋代官家的冷知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的,他为了增强自己称帝的信服力,从称呼上加以改变,不称皇帝只称官家,巧妙的融合了蒋济《万机论》中的三皇五帝的理论,既能够彰显皇权的威严,又能够堵住悠悠众口。
最早用“官家”来称呼皇帝的见于《晋书·石季龙载记》:“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讲的是石虎对石勒的不满,他准备学习冒顿单于杀死父亲取而代之的意思,不过石虎是石勒的侄子。
对于这段内容中的“官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注解为:“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不过胡三省是南宋末年之人,对于这段历史也有可能是经历宋朝皇帝之后的附言而已。
官家最早就是公家的意思,见于白居易的诗歌《青石》:“不愿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及《喜星郡》:“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
仆人应该指宋朝及以后朝代才有的,通过支付薪酬雇佣的男女佣人。
因仆人职位、性别、年龄等不同,主人对他们称呼也有所不同。
1.直呼其名
通常主人对家仆直呼其名,小主人很多时候也会随着家人一同称呼自家仆人。
2.称呼职位
比如某官家、某嬷嬷、某奶妈等,通常这类老仆人与主人关系密切,在铺人中地位较高。
3.某某家的
如,赵大家的,李二狗家的等,这种称呼主要针对女性,以其丈夫姓名称呼。
因为皇帝要至公无私,所以才称为官家。
称皇帝为官家只有宋朝,这与宋太祖出身和登基过程有很大的关系,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他的称帝不能使所有人信服,为了更好的管理天下,使天下人信服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称官家。
很多人是看了热播剧《知否知否》,才知道在宋朝人们都管皇帝叫“官家”。但如果你以为“官家”一词是宋朝人发明的,那又错了,因为凡事都有一个起源发展的过程,“官家”一词也不例外。
“官家”一词最早见于东汉、三国时期,最初的意思就是“官府”、“朝廷”,就像现在一些地方的人常常把政府叫“公家”一样。如东汉末年大臣荀悦(荀彧堂哥)在其撰写的《前汉纪》中就曾写到:“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汉朝给老百姓的税收优惠,比夏商周三代还多;但地方豪强的贪暴,却比秦朝还厉害。)”这里的“官家”,显然就是“朝廷”的意思。
到东晋时期,“官家”的含义又有所拓展,被人用来称呼官员,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公家人”。比如东晋裴启的笔记小说《语林》中就记载,东晋大将桓温北伐,得到一个年轻时曾服侍过名臣刘琨(与祖逖“闻鸡起舞”的那位)的老婢女,这个老婢女见到桓温就哭了起来,并解释自己哭的原因说:“官家甚似刘司空(您长得太像刘琨了)。”
▲东晋桓温
至于用“官家”一词称君王,最早见南北朝时期南梁沈约(441-513年)的《宋书》和北魏崔鸿(478-525年)的《十六国春秋》。在《宋书·鲜卑吐谷浑传》里,沈约解释“可寒(可汗)”一词时说,这就相当于南朝刘宋人说的“官家”,显然刘宋人嘴里的“官家”就是君王的意思。《十六国春秋·石虎传》中,后赵太子石邃也用“官家”一词称呼自己的老子、大赵天王石虎。
之所以会用“官家”来称呼君王,应该是因为君王自然是朝廷的最高代表,是最大的“公家人”。而且按战国邹衍的“赤县神州”之说,汉代君王也常被称作“县官”。后来宋人笔记中说把君王叫“官家”是因为“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显然是附会之说,是在有意吹捧罢了。
接下来到隋唐时期,在《全唐诗》中搜索“官家”一词,可以发现有近50条,基本上也都是作“朝廷”、“官员”之意。如唐朝中后期诗人王建写的诗句“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总体来说,从东汉末到隋唐时期,“官家”有朝廷(官府)、官员、君王等几重意思,但以朝廷(官府)的意思最为常用,官员之意次之,用来称呼君王的例子还少见。
到了唐末五代,用“官家”称呼君王的例子逐渐多起来。成书于五代时期的《旧唐书》,其中有一处“官家”的用法是君王的意思;而成书于宋太祖赵匡胤初年的《旧五代史》,其中“官家”一词出现的频率就高了,至少七八处,全作君王之意解释;五代前蜀淑妃徐氏(花蕊夫人)写的诗句“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中,“官家”也明显指君王。
▲花蕊夫人
之后宋朝承五代余绪,不但把称君王为“官家”的习惯继承了下来,而且使用频率极高,不但私家场合,就是在朝堂之上,人们都可以称宋皇为“官家”。所以电视剧《知否知否》里的人物开口闭口都把皇帝叫“官家”是符合历史实情的。
但问题来了,“官家”一词出现这么久,为什么在宋代它会超过“圣上”、“皇帝”、“天子”成为对君王的最普遍的称呼,还被官方认可呢?这与宋朝的立国情况和世俗化生活有关。
▲宋太祖
一方面,五代时期“兵强马壮者自为天子”,皇帝如走马灯般换来换去,赵家也是靠兵变上台的,皇帝“君权神授”的“神秘性”大大下降,再管皇帝叫“圣上”、“天子”,他们自己都有些不相信。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宋太祖曾问宰相赵普,天下什么最大?赵普思索半天,回答“道理最大”,而没说“皇上最大”。宋太祖不但没生气,反而十分夸奖。试想一下,换了明太祖朱元璋或清朝的康熙乾隆这么问,臣子如此回答恐怕就不会有好果子吃了。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宋代又是一个极其世俗化的社会,人们平常把农民称作“农家”、医生称作“医家”、诗人称作“诗家”,因此觉得“官家”一词说起来特顺嘴。在世人眼里,皇帝也不过就是个职业罢了。
▲《知否知否》中的新皇帝赵宗全(历史原型为宋英宗赵曙)
到了元代,蒙古人当皇帝,他们主要使用蒙古语,朝堂之上自然不用官家一词。在民间,元杂剧里倒是还保留了“官家”(皇帝)的用法。至于明清,皇权又空前加强,臣子在奏疏上称呼皇帝以“皇上”等词为主,强调皇帝“高高在上”;满人还能叫清帝为“主子”(与“奴才”相对),强调主从关系;民间则常称呼“万岁爷”,或年号加“爷”,如“康熙爷”。“官家”一词重新变成官府的代名词,再也不用于称呼皇帝。
关于宋朝为什么称皇帝为官家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