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佳冷知识 金世佳访谈
13472023-09-09
大家好,如何评价万茜在《定义》中的访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万茜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如何评价万茜在《定义》中的访谈和万茜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才知道有定义这么个节目,看了易立竞老师对万茜的采访。有点失望。
一个经验老到的记者,一个有口皆碑的演员,对于她们两人之间可能发生的对话,我是十分期待的。
结果呢,家长里短,乏善可陈。
如果把它定义为一场深度采访的话,它无疑是失败的。
这个失败应该归咎于谁呢?
如果是28岁的万茜,我倾向于认为是万茜的问题。但是当对面坐的是38岁的万茜,我认为是易老师的问题。
38岁,这个年纪实在不小了。人生都基本定型了,真不是个小孩子了。
这个年纪,是不管你混得多好多坏都要学着与命运和解的年纪了。这个年纪,就算再差再差,也该有点思想了;再差再差,世界观也已经稳固了;再差再差,也不是个容易冲动的年纪了。
但是这场谈话有火药味。这是确凿无疑的事,虽然万茜数次用笑容来缓和对谈中的锋利。
那么火药味从哪来呢?
如果认为是来自易立竞发问方式的犀利和直接,那便错了。因为她其他的采访同样犀利、直接,但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对抗性。如果认为是来自万茜的不配合,也不对,接了这活,能不应付,绝不应付,这是万茜用十几年的耕耘砸下来的招牌。她不会砸自己的招牌。我还看到有评论说是因为万茜装不下去了。说实话,震惊于能说出这番话的人的愚蠢和无知。什么是装?一个有作品有口碑的实力派演员,什么都是实打实的,她装啥呀。
在这场你来我往的对话中万茜哭了两次。她说是因为年纪大了,多愁善感了。
不排除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无论如何,这是在做一个节目,她不该是一个会主动在镜头面前哭泣的人。
那么为什么会哭呢?
我认为这是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下,对方的不理解和自己表达能力的局限性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触发了她的情绪。我印象有点深的一句话,大体意思是,我本想在话剧舞台上活到我老。请体会下这个用词,过于决绝,这不是一番正常的谈话该有的情绪。
这个节目叫定义。我不知道易立竞对自己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是一个有眼光有洞察力的观察者的话,她还不合格。
易立竞的观点非常不人文。
她的核心观点,人要么贪名要么贪利,这两者总得有一样。而娱乐圈就是名利场,所有的演员本质上都是在求名逐利。那么,当你在谈所谓艺术使命、人文使命、社会责任使命时,便是名利的面纱。因此你的一切行为目的最终都指向资本,指向流量。这是终极问题。
而万茜在说什么?
我相信她说自己不善言谈这件事了。她的意思其实很简单,红不是目的。能红固然好,但是不红也不妨碍我踏踏实实演戏。流量是身外之物,它不是我的终极诉求,我的终极诉求是成为一名表演艺术家。
双方都没有理解对方的思路,导致一问一答时看上去多少有点驴唇不对马嘴。
我看到有评论说,易老师和万茜是一攻一防。我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两边是在对攻。
是理性与艺术的对轰。一个人执着地用金钱、流量和名声来一概而论,一个反复强调艺术生涯中的希冀、担忧和无奈。一个理性人,一个艺术家。一个代表市场,一个代表文化。
这两个人能对得上话才有鬼了。压根不是一路人。
这是她们的价值观,谈不上对错。但是这场采访的不成功,由于易立竞是主动发问的人,所以是她的责任。因为这是她的节目,在她的地盘,她要对节目负责任。
为了确认我的判断去补了几个易立竞过去的采访。
整理一下她的思维逻辑,娱乐圈是名利场,在场所有人的所求无非是求名逐利。那么,艺术观点也好,人文态度也好,社会责任感也好,都绕不过名利二字。易立竞在采访时有一个习惯,就是会突然抛出一个类似问题,比如你会担心自己过气吗?你想红吗?你想翻红吗?你是不是为了钱?因为在她的逻辑体系里,这是她的杀手锏。只要她问到这个,她就占了上风。
看似辛辣,实际无聊。
当你顺着这种思维链条去看待她的采访时,你会发现,她这个人真好懂啊。你会特别理解她的发问逻辑。
但是说实话,这种认知水平,让人看扁了她。
北大国发院的某位教授曾经说,有些在市场上活跃着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说出明显的外行话,无法解释,只能说,学问做得还不够扎实。多读点书吧。
易老师的调研功课做得扎实,人也足够冷静,具备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天资。再多提升下自己的思想境界吧。别浪费这么好的访谈机会,抛开名利二字,多探讨一些万茜们的艺术观点吧。那才叫深度访谈,才能给整个文化产业带来更多更大的启示。也有利于你去打造声名。
最后回到易立竞一直追问的“你是不是想红”的沙雕问题。
万茜没有明答,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我说直白一点吧。
三十八岁的年纪,已为人母,事业小有所成,理想还未熄灭。
红与不红已经不是人生的首要问题了,艺术才是。希望能够在艺术上成就自己。这才是真正的野望。
万茜演过的电视剧《天生要完美》剧情介绍:
蔡米和富春等一批90后大学生,阳光灿烂,聪明调皮;但同时也具有90后的“特质”:个性反叛、心智晚熟、缺乏磨练等。
为了磨砺自己,在大学最后一年,他们走进由学校和部队联举的特训实验项目—“101工程”,经历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除了军事项目的磨砺,更有世界观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以及有关心理战知识的学习和演练。
期间,他们与部队教员间矛盾冲突不断,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取向均有巨大反差;他们与云天耀和蒋丹晨等我军心战专家间的冲突更是升级为“斗智斗勇”、“怪事连连”,十八般武艺悉数上演,让人啼笑皆非。
严格的闯关训练考核,激励着他们的斗志;专业的心战演练,考验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对手的勇气。
通过艰苦训练,蔡米和富春等一批90后大学生在心智成熟、人格完整方面均有了迅速的提高,成为他们难忘的“生动一课”。
关于如何评价万茜在《定义》中的访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