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方式(现代通信方法有什么?)
13732023-12-01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任正非的领导方式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任正非有什么冷知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任正非的领导风格是强硬的、务实的、低调的。
任正非强调了华为想要获得持续成功,必须要坚持的三个要素:
1、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这个核心集团,必须听得进去批评。
2、我们应该有一个严格有序的规则、制度,同时这个规则、制度是进取的。
3、要拥有一个庞大的、勤劳的、勇敢的奋斗群体。这个群体的特征是善于学习。
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靠近黄果树瀑布。任正非家中还有兄妹6人,父亲任摩逊是乡村中学教师,任正非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高中就读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都匀一中。
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是任正非一生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因为父母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孩子读书。
任正非1944年出生于贵州安顺的一个贫困的小村庄里,但由于任正非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所以他们深信培根的那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为了改变命运,为了走出山村,即使在3年自然灾害期间,也让任正非好好的读书。任正非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大学时期他不光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自动学完,还自学了3门外语。
1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不顺利,一言不合就集资2万多创立了华为公司。
在创业初期,在国际市场巨头们(爱立信、诺基亚、松下等)的竞争压力下,华为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并在于郭伟巨头竞争的环境中快速发展。
1992年,任正非第一次有出国门,去到美国。身揣5万美元,从纽约到硅谷到波士顿到达拉斯,深刻的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性,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1995年,华为营业额已达到15亿元人民币,对于国外电信巨头,这点营业额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对华为这是一笔巨款。
1996年,李嘉诚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与华为合作,加速华为发展。同年,中俄达成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华为乘势进军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华为真正国际化之路。
1997年,华为销售收入41亿人民币,位列中国百强前十名,员工人数超过5600人,任正非明显感觉管不动了。
1997年底任正非再去美国,向最好的企业取经,一口气考察了休斯顿电子、朗讯、惠普、IBM。其中IBM的管理体系让任正非甚是惦记,当时就下定决心:无论多少钱,也要让华为学会这套东西。
1998年,华为誓师大会,50多为IBM顾问进驻华为,300多名骨干被抽调出来配合变革。任正非拍桌子喊道:谁要是地处变革,就离开华为。
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美国分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任正非显然懂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与当时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结盟,成立了华为三康合资公司,于是3Com公司的CEO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额已经超过国内,先后又与西门子达成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国际化再次加速。
2009年发威率先发布了100G通讯传输解决方案。将由路由端口传输到设备端口提升到100G水平。
2010年,华为超过电信巨头西门子,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
还有值得一说的就是,任正非为了激励员工,让员工对公司有一定的掌控权,给员工持有的股份接近了公司股份的99%,而他自己只持有公司股份的1.4%。不过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权任正非有一票否决权。
近十年来,华为再次爆发式增长,凭借手机和平板市场成了电信行业“大佬”。为全球170个国家提供超过1500种的手机通信服务。
任正非创业是艰难的,能力也是极强的。
创业的第一步,任正非是有些盲目的,并不是说任正非一开始就制定好了“战略”,此后都是按部就班就可以了。那是神话,不是现实。
我们一开始创业也是差不多,不管你事先想得有多好,结果往往都是“有所激有所逼”才能做起来。话说,创业一开始不缺钱和“万事俱备”其实不是什么好事(作者的血泪经验啊,手动掉眼泪)。
二十年后,任正非谈到往事,唏嘘道,“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浪漫,也没有那么精彩,就是为了生活,被逼上了梁山”。
创业初期往往是混乱、混沌的状态,这时候的天时地利与人和非常关键。我们回头看华为当年,就知道华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选择在深圳进入通信行业,冥冥中似乎有气数一样,但实际上对当时的人来说,他们怎么会意识到这些呢?
各种因缘际会,推着他们在前进。
但任正非之所以带领华为做到了行业第一,首先是他性格中的“好大喜功”,一个曾有万丈雄心的中年男人一旦遇到机会,那肯定是奋不顾身,义无反顾。
事有天定,更看人为。不然我们只需要随波逐流就是了,所谓顺势而为,真正的含义是顺应国家、社会、行业的大趋势,而这个“顺应”的过程通常是艰难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任正非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前面刚对这员工哽咽“我们活下来了”,后面就喊出了“天下三分华为居其一”。特别是美国之行,任正非真正感受到了行业领先者的强大和卓越,他对此深受鼓舞。
创业就是这样,好的对手最为难得,从华为很早开始,任正非对标的“友商”就是国际一流的企业。在追随、学习和不断磨砺的过程中,华为发展壮大。
时来天地皆同力,改开之初,深圳是人才汇聚之地,任正非其实并不是低调的人,他说不然也鼓动不了这么多人随他一起做华为的事业。
在居民楼里办公的时候,设备简陋,员工也只能打地铺,华中理工的高材生郭平、郑宝用、胡厚崑、李一男,港资企业的技术大牛徐文伟,还有梁华、徐直军、陈黎芳等人,先后陆续聚焦到任正非身边。真的是风云际会,这么多人杰聚在一起,如果不去干出一番事业,才是怪事。
所以,我们学华为创业和管理,最关键的是创始人自己的眼界、志向和心胸,只有你的素质达到了要求,人才的能力才有施展的地方。
任正非的父亲是乡村中学教师,家中还有兄妹6人,中、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是任正非一生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因为父母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任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孩子读书。
1963年,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已并入重庆大学),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关进了牛棚,因挂念挨批斗的父亲,任正非扒火车回家看望父亲。父亲嘱咐他要不断学习。任正非回到重庆后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自学完,他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接着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他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到可以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
OK,关于任正非的领导方式和任正非有什么冷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