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是魏晋时期的吗(东汉和魏晋是一个朝代吗?)

互联网- 2023-08-24 21:39:20

东汉魏晋时期为什么会兴起私学与游学 有哪些影响

很多朋友对于东汉是魏晋时期的吗和历史冷知识东汉时代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东汉先后有好几家外戚掌权,为什么他们不学王莽代汉篡位
  2. 刘秀开创东汉这个国家是589年被隋灭了么
  3. 东汉末年,董卓迁都长安,那么这段时间的东汉还应该叫东汉吗
  4. 东汉是魏晋时期的吗

东汉先后有好几家外戚掌权,为什么他们不学王莽代汉篡位

外戚虽然凶猛,但是纵观历史,没有哪家外戚有能力实现改朝换代!王莽代汉有外戚身份的作用,但决定性的因素却是士族集团,而非外戚单方面作用。东汉外戚所处的环境,与西汉末年截然不同,士族集团与外戚不具备高度融合的条件。没有支持力量,外戚做不到代汉。

西汉末年政治势力凋零,外戚势力凸显

秦朝是我国历史的一次重大转型,在此之前,宗室势力是王权的支撑体系,在此之后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皇权拱卫势力缺失的阶段。秦朝的灭亡,很多人认为就是因为宗室势力的凋零,这个说法虽有开历史倒车之嫌,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西汉的历史,其实就是一段皇权拱卫势力的培植历史,在此过程中,宗室势力、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先后粉墨登场。

刘邦建国后,采取分封与郡国并行的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宗室势力。不过历史证明,宗室势力已经完全不适应历史的发展,七国之乱就是宗室势力灭亡的号角。

西汉宦官势力很薄弱,只是在个别阶段作用明显。

士族势力的诞生,起源于汉武帝的尊儒,直至汉元帝,儒家士族阶级才完全取代法家,成为帝国统治势力,并逐步走向豪门化。到新朝末年,豪门化的士族集团,终于变成了足以左右帝国政治走向的势力集团。

西汉最后一位皇帝汉平帝在位期间,宗室作为政治势力完全消亡,宦官势力没有形成,士族势力尚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完成豪门化进程。这个格局,为外戚势力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也就是说,西汉末年政治势力的缺位,让王氏外戚势力“被迫”走向了历史前台,这是王莽能够左右帝国命运的客观历史环境。

王莽代汉的根源,在于取得了士族阶级的支持

即便如此,成长中的士族阶级,其实还是有能力阻止外戚势力代汉的,外戚势力的“非连续性”,决定了任何一氏外戚都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那么,王氏家族何以持续掌控大汉半个世纪的皇权呢?王莽又是如何突破士族阶级的拦阻索的呢?

蹊跷就在于,王氏家族以王莽为代表,自觉走上了一条外戚集团士族化的道路,并促进士族阶级的分化,形成包括外戚在内的豪门士族集团,他们才是帝国命运的掌控者,也是外氏家族的同盟军。

王氏家族自职掌枢要之初,就非常注意与士族集团的良好合作关系,除了王凤当政初期,有过一段与士族集团的激励斗争,其它时期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向士族集团主动靠拢的势态。

王政君的兄弟们都有豢养士族的习惯,围绕他们形成了牢固的政治集团。到王莽这一代,王室家族子弟无一不是儒家仕子,尤其是王莽,几乎成了儒家士族精英分子追捧的偶像级人物。

王莽是一个有政治理想和追求的儒生,他的这个标签其实已经盖过了外戚。王莽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理想社会,切中了西汉末年的时弊,因而他被士族集团、权贵阶层和社会底层人士,当做各自利益的代表人,是他们把王莽推向了帝位。

所以,本人一直不赞同王莽“篡位”的说法,其实他是被政治势力推上去的,而不是有意识的谋取。倘若不是士族集团的支持,外戚势力根本不具备改朝换代的条件。

东汉时期的政治格局,是稳定的三足鼎立状态

东汉时期的政治格局,与西汉末年截然不同。整个东汉,豪门士族集团、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皇权代表人),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三足鼎立状态。

豪门士族集团是东汉立国之本,当初正是这个集团的支持,才让光武帝刘秀实现了改朝换代的理想。本质上,东汉的历史是皇权与豪门士族集团共治天下的模式。

豪门士族集团与皇权共治天下,不代表二者利益完全一致,他们之间既是利益共同体,同时又存在相互掣肘。为了对抗豪门士族集团,皇权不得已培养了自己的代理人——宦官势力。严格意义上讲,宦官谈不上势力,他们就是皇权的影子,是皇权利益的忠实拥护者。

东汉的外戚,从个体上讲,很多人的实力一点不亚于王莽,比如梁翼。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能仿效王莽,完成改朝换代呢?

原因就是,士族集团和宦官集团的强大,让外戚集团与他们之间形成了并行存在的平衡势力,彼此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争斗,谁也不能取代谁,同时谁也离不开谁。

以东汉末年何氏家族与宦官势力的关系为例,何氏家族能登上权力顶峰,宦官功不可没,所以在诛杀十常侍的问题上,何氏家族内部就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导致局势失控。

豪门士族集团与外戚势力之间,也是合作与对抗的并行。豪门士族集团基础强大,但是政治顶端却被外戚把控。外戚虽然能把控枢要,但是却没有强大的社会基础,随着皇帝的更换,他们必然又被新的外戚取代。

所以,外戚势力想要维护自身的长期利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觉向士族集团靠拢,夯实家族的基础;二是与士族集团保持距离,以防枢要地位丧失。

但无论哪一条路,都不能取得士族集团对他们的无条件支持,士族集团与外戚的合作,其本质是企图让外戚势力变身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而不是帮助外戚集团利益最大化。

东汉外戚政治,落花流水春去也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王莽代汉的最大历史机缘,就是因为其它政治势力的缺失,以及外戚与成长中的士族集团的融合过程中,组成了利益共同体。

这个特殊的环境,是不可复制的历史发展阶段!

东汉时期,已经形成了三方政治势力都走向成熟阶段,形成了稳定的平衡关系,不存在融合的可能。即便出现以合作为主旋律的阶段,也存在局部的利益分歧。

当利益集团之间,不能形成高度统一的利益诉求时,外戚怎么可能实现改朝换代?王莽代汉,永远是外戚无法复制的神话,不是王氏集团有多牛,也不是王莽有多神,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一切!

刘秀开创东汉这个国家是589年被隋灭了么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从他出身到去世时间是(公元前5年~公元57年)。他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他结束了王莽篡权以来十二年的纷扰与混乱,统一了东汉定都洛阳。他的功绩是从宛城起兵,经历昆阳之战,出抚河内,到河北称帝。扫平关东,平复陇西,攻略川蜀,光武中兴。晚年倾轧,病逝南宫。纵观刘秀一生。是他把整个汉朝延续近400年,在整个汉朝中,一个是汉武帝,一个是汉光武帝,对于整个汉朝做出重大贡献。汉武帝时代强大到没有国家敢欺负,至今为止一句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而汉光武帝是再次中兴汉朝。经过魏吴蜀,三国后,被曹操的儿子曹丕结束了汉朝近四百多年的统治。后被晋朝换代,进入混乱的南北朝,到589年隋朝建立。

东汉末年,董卓迁都长安,那么这段时间的东汉还应该叫东汉吗

中国历史教课书确立东汉从王莽的新朝灭亡二年后,公元二十五年开始到公元二百二十年都是东汉时代。不论何进专政,董卓专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时代,都是东汉未年。

只有到二百二十一年曹丕登上皇帝,刘协禅让皇帝,才是真正进入三国时代,只有60年实际意义。三国是根据《三国志》而来。作者陈寿记载了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元(二二一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

根据历史惯例国家教课书是到魏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的265年。而人们却是以《三国演义》为映象时代,从汉灵帝刘宏当政167年开始,到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二八O年为三国时代。故事与都教课书有很大错异。

历史是连续的,都是一环连一环,有因果关系因该从长期看问题,才能看得清楚问题本质,想得深刻,搞懂明白。

历史上董卓是皇甫嵩部下。189年在镇压西凉韩遂边章叛乱立大功,成为并州牧。上任时自己军队要交给皇甫嵩,董卓不交。说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土兵去并州。这样好孝力边垂。皇甫聊叫父亲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父却不听。

只上奏朝廷,灵帝也只是下诏责备董卓。还是让他带伍干人向并州出发,半道上皇帝就死了。董卓走到在河东郡就不走了,何进掌权,调董卓进京。以逼迫何太后诛杀宦官。

董卓也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可何进又在陈琳的劝说下反悔,要种劭劝阻董卓进京,要求董卓讨伐流亡匈奴单于夫罗。董卓更不听从。上书辨解,率军进入河南,迫于董卓进军压力。何太后同意罢免宦官们,赶出宫外。董卓在洛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指使土兵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董卓理亏才后退到洛阳的夕阳亭外。

八月二十五日,何进进宫被重新进宫太监们害死。袁绍率军杀死所有宦官放火烧毁了南宫,使张让和段硅劫持少帝刘辨和刘协出逃。董卓之弟董旻,与何进部将吴匡等联合攻杀何进之弟何苗。

董卓望见洛阳上空浓烟滚滚,知道朝廷发生重大变故。快速进军抵达显阳苑,打听到张让劫持皇帝刘辨上了北芒山就追去。刘辨见到飞驰而董卓大军吓得大哭,崔烈要董卓回避,董卓骂斥”你们国家大臣,不能匡扶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人退兵的理由。董卓先拜见刘辨,又看刘协。一同入城。董卓问事变经过,刘辨却语无伦次,而刘协却清楚表述出来。

刘协又是董太后托养的和他同族,就想让刘协当上皇帝。董卓收编何家兄弟的军队,让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并州张辽的军队,掌握洛阳所有军权。开始想挟天子令诸侯。

鲍信不肯归附董卓,要袁绍将董卓引诱出来杀掉。袁绍不敢,鲍信弃官逃亡。董卓免出司空刘弘自己成了司空。董卓要立刘协为帝。袁绍不同意,差点动武后,说要请示太付袁隗,双人反目拿着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找袁隗,袁隗却同意。袁绍也弃官逃至冀勃海郡,卢植也反对,也弃官逃亡。

九月一日,刘协正式登基为献帝。董卓开始由司空改为太尉,成前将军,加赐斧钺,虎贲,郿候,联合黄琬杨彪平反了很多冤错案,提拨他们子孙为官,也选拨大量有能力的名士担当各地要职。亲近周毖,伍琼,何颙,郑泰。使蔡邕成最为亲信,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给以太守以示和解。但军队有土兵劫掠富户,搜到财物,奸淫妇女,还偷灵帝陵珍宝,加上他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势,己经如日中天,使人恶毒,使反抗力量快速聚集起来。

张扬,曹操,卫兹招兵买马,写檄文召天下英雄对抗董卓执政。桥瑁也伪造三公文书传单陈述董卓罪恶,呼唤各地起来反董卓,要复刘辨的帝位。董卓令李儒毒杀刘辨,以断绝桥瑁反董联军的政治企图。可使各地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更加高涨。关东各州政府以袁绍为盟主。有酸枣联军,河内联军,鲁阳联军三处反董势力。曹操和广陵张超,陈留张邈,兖州刺史刘岱亦加入,在酸枣举兵反董。

190年二月董卓看到反董军事形势严重,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黄琬杨彪反对被免职,又杀了周毖,伍琼泄愤。2月十七日,东汉朝廷迀到长安未央宫,董卓还在洛阳用军队驱赶洛阳百姓,导致大量百姓丧命。国家图书馆兰台的藏书绝大半损失殆尽他下令放火焚烧宫殿,官府,民宅。土兵土匪趁机搜刮财物,使洛阳变成二百里废墟。还让吕布挖掘帝王公卿陵墓,获取珍宝。又还袭击颍川郡县”二月社"的汇会百姓,对外宣称剿灭叛贼得胜归来,把劫掠的女人分给上兵享用。董卓还奸淫公主,宫女。

曹操率军进攻董军,想占领成皋县,被徐荣领兵大败,曹操中箭被曹洪所救免死。董卓率军渡过孟津,击败王匡军。孙坚率领荆州,豫州军北上洛阳。也在梁县被徐荣击败。

孙坚再次率军北上,胡轸吕布迎战在阳人聚,被孙坚击败,董卓自封太师,派李催前劝降孙坚,被坚决拒绝。孙坚率军抵达大谷关。距洛阳九十里地。董卓亲自率军同孙坚交战,败走长安。孙坚得入洛阳。董卓留下牛辅,李傕,郭汜,张济,董越在三辅阻挡孙坚军队西进。长安的董卓已经群叛亲离,在伍孚刺杀失败后骂道,汝乱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表面看似他的亲信的司徒王允却说服了吕布刺杀董卓。

东汉是魏晋时期的吗

东汉不是魏晋时期的。

理由:东汉在前,魏晋在后。

东汉简介:

起始于公元前公元25年刘秀称帝,灭亡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

魏晋简介:

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起始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终止于公元420年刘裕灭亡东晋称帝,改国号为“宋”。

关于东汉是魏晋时期的吗和历史冷知识东汉时代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王莽篡汉是个伪命题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3/147015.html
上一篇:东成西就梁朝伟角色(东成西就梁朝伟饰演的角色叫什么)
下一篇:东北民俗忌讳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