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怎么选秀女的都要满足哪些条件(清朝选秀女的标准)

励志句子- 2023-08-26 06:28:01

清朝的时候是怎样选秀女的 原来并不是以长相为标准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清朝是怎么选秀女的都要满足哪些条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清朝是怎么选秀女的都要满足哪些条件以及女性选秀冷知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选秀女,宫女时对五官相貌的标准是什么
  2. 清朝是怎么选秀女的都要满足哪些条件
  3. 选秀和选妃的区别
  4. 明朝秀女是什么

古代选秀女,宫女时对五官相貌的标准是什么

“选秀女”在中国历史悠久,形成制度,也近2000年了。中国古代的选美,是从宫廷遴选后妃开始。先秦时代,帝王、诸侯的妻、妾,大体上是通过聘娶、媵婚、武力掠夺和诸侯贡纳等方式得到的。多数是帝王与诸侯之间,或者各诸侯之间的政治联婚,或者贡纳。中国古代选美标准,不同时代虽有所不同,但形体美、端庄美,成为汉至唐代皇帝遴选后妃的正统审美标准。《后汉书?后纪》有述,两汉时期,对入选对象的相貌要求是:「姿色端丽」「合法相者」,大体上是容貌端庄秀丽,身材苗条颀长,肌肤洁白细嫩为美。晋武帝全国统一后,大选美女的标准是:「美而长白」,即「端正美丽」、「洁白、长大」者(见《晋书、后妃传》);隋炀帝所选的是「妙丽,长白女子」;唐玄宗为太子选妃,选的是「细长洁白者」(见《次柳氏旧闻》),到了唐代,则着重丰腴肥硕的胖美人。这期间虽有些皇帝,也把纤柔善舞的选为皇后,歌舞伎人纳入后妃,且深受宠爱。但纤柔之美始终没有能成为女性美的审美主流。宋代以后,在士大夫阶层中逐渐形成了以病愁瘦削、纤细孱弱,慵懒娇羞为美之倾向。随着女子缠足的出现和普及,弱不禁风的小脚女人成为明、清时代女性的典范,但宫廷选美仍以端庄秀丽为主,要求身材适中,肥瘦合度,肌肤白嫩始终是女性美的必备条件。“选秀女”是近代的说法,古代叫“采选”。指通过正式规范的途径,从民间挑选貌美色丽、素质上乘的女子入宫服侍皇帝皇族。采选的制度是东汉首开其端。在此之前,历代朝廷充实后宫,或强夺,或挑选,时间不定,规矩不一,随意性很强。秦汉以来,统一的大帝国,实行郡县制,王与诸侯联婚,或者诸侯之间的联婚已不可能,媵婚、掠夺、献纳也不可能,于是,自汉代开始逐步形成从民间遴选后妃,东汉以后,遴选后妃形成制度。每年秋季八月开始从民间遴选良家女子。三国时期,三国鼎立争雄,各国没有从民间选取民女入宫。宫人多靠战争中掠夺女子,籍没罪臣妻妾、女儿入宫,从民间选送者是少数。晋武帝夺得皇帝宝座后,下诏「禁天下嫁娶」,进行大规模选美,晋武帝后宫美女五千人,晋灭吴后,又把东吴孙皓后宫美女五千人全部接收下来,使后宫人数达到一万人。..东汉制定法令,命令每年挑民间良家女子入宫。其过程大体是:每年农历八月,朝廷派遣专人领着精通相术的人员,一起到洛阳乡间,阅视良家童女。挑选的标准是,年龄在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姿色秀丽、容貌端庄,面相符合相法“吉利”的女子。选中者当即坐上车,载入后宫,然后再从中择优,让皇帝“登御”。凡有幸受到皇帝恩宠,就有可能立为妃嫔。由于八月初是朝廷向农民征收算赋之日,故称其制为“算人”。可见所谓采选乃是百姓向帝王奉献的一种有生命的特殊赋税。三国时期吴主孙皓荒淫无道,他令人在各地选取文武官员家中的女儿,尤其是那些高官的女儿,凡十五六的姑娘都得参加“简阅”,一个不得落下,“简阅”不中,才许出嫁。晋朝及十六国晋武帝灭吴后,虽把吴国后宫中的五千余名宫人全部占为己有,但犹不满足。又效仿孙皓所为,下令:“诏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备六宫。采择未毕,权禁断婚姻。”结果许多大臣之女被选入后宫,充当妃嫔,庶民之女则充当宫女。十六国时,后赵暴君石虎采选民女万余人以充后宫,在一次采选中,为夺民妻而将其夫逼死的竟达三千余人。他在邺城西3里营建桑梓苑,以美女充之,供自己淫乐。在襄国至邺城途中,每隔40里建一行宫,每宫置一名夫人和数十名宫女,共建行宫40余所,石虎往返于襄、邺时,随时游幸于各宫。每次出行,他还让女尚书、女鼓吹尾随而行。更为暴虐的是,北齐皇帝高纬下令:凡国内“杂户女年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者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对高纬的行为,百姓无不切齿痛恨。隋炀帝即位后,后宫妃嫔御嫱位在正七品以上者即达120余人,其余“趋待左右,并无员数”。但是,纵欲无度的隋炀帝并不满足。“大业八年,密诏江淮诸郡阅视民间童女,姿质端丽者,每岁贡之。”隋炀帝游幸西苑,常有宫女数千骑随从,巡游江者时,“从行宫掖,常十万人”。由此可见,隋炀帝采选宫女数量之多。唐朝采选之风与前期相比亦无丝毫逊色。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公开派遣宦官强行采择公卿百官及庶民之家的美貌女子,将她们纳入后宫,专干这种差使的宦官名叫“花鸟使”。玄宗下诏,官民之家如有隐匿其女,不应征选者,即处死刑。开元初年,太常卿卢崇道为他儿子聘娶了崔姓女子,还未及迎亲,崔氏就被“花鸟使”看中,马上由内给使指定入宫充才人。在窘迫情急的时候,卢崇道只得送给内给使大笔财物,内给使见钱眼开,答应移花接木,另选一个崔氏女子入宫。谁知此事很快败露,卢崇道和他的儿子都以欺君之罪被玄宗下令杖杀了。这个以“复振贞观之风”自诩的皇帝,在荒淫好色上,和历代昏君并无二致。唐代的采选亦搞得民怨沸腾。宋代帝王、皇室总结汉、唐以来外戚干政和「女祸」的教训,对后妃的选择采取了重德轻色,重出身门第的政策。宋代的后妃也多娶自权臣名将之家,且多治家有礼法,是恪守封建礼法的所谓「贤后」、「贤妃」。因此《宋妃传》有述:「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岂不卓然而可尚哉。」宋代没有大规模的从民间挑选宫女、后妃的举措。宋代皇帝的后妃几乎都是娶自将、相、节使等高官显贵之家。虽偶有选美活动,也是从「将相家」或「世家」大族的女儿中选拔。..元朝虽是蒙古族统治的政权,但在统一天下以后,昔日“只识弯弓射大雕”的马上天子正在不断汉化,为了追求奢糜淫乐的生活,也和汉族帝王一样,制定了采选秀女制度。据记载:太宗时,有人向皇帝进言,选天下美女充后宫,但也有人劝阻,令皇帝十分不高兴。劝阻的人说:“向择美女二十八人,足备使令,今复选,恐扰民。”这件事才作罢了。另外,元朝时还将高丽女也作为遴选范围。元朝也有从民间选秀女的举措。明代宫廷选美,主要在京师附近选取。清太祖努尔哈赤创业之初,没有建立后妃制度。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后,开始建立后妃制度。康熙以后,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各宫都有大量宫女供使令。清朝入关后,建立了选秀制度。实行满、汉不通婚的民族隔离政策。清代选秀女从蒙古、满洲、汉军八旗官员之中选取,汉族人数最多,但女子不得入选。每三年选一次八旗秀女,由户部主持;每年选一次内务府属旗秀女,由内务府主持。未经内监看的女子及已记名女子,不得私相聘嫁。如果私自聘嫁,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都要受到惩罚。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伊始,即规定:“凡天子亲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后来,朱元璋敕谕浙江、江西等地官府:“民间女子年十三岁以上、十九岁以下,妇人年三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无夫者,愿入宫备使令,各给钞为道里费,送赴京师,盖女子以备六宫,而妇人则充六尚也。”六尚是古代官职名、官署名,负责掌管帝王之物。明朝一代,都以这道命令选民女入宫。明世宗当政期间,采选秀女逾千数。世宗死后,穆宗即位,其好色比之乃父有过之而无不及。隆庆三年(1569),穆宗下诏:“选民间淑女十一岁至十六岁三百人。”为了能将美女选入后宫,朝廷还用“担水人”作耳目,偷窥少女相貌。每当朝廷选秀女时,官府就召集这些担水人,令其为向导,引导官府选择美女。如果采选疏漏,未将佳丽选入宫掖,统治者就会发怒。史载:有一年朝廷命官员家眷入朝,尚书施纯的妻子很是贤淑漂亮,皇太后盯着她看了半天,对身旁的人说,选妃子的时候,怎么就没有选到她啊!清代选秀女制度,可谓是中国后妃制度的一大特色。清朝还规定,旗人的贫困家里的八至十四岁的女孩,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秀女挑选,17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要到内务府申报登记,等到挑选时,由内务府通知去接受初选。五官端正,肌肤洁白、口齿清晰,行动敏捷者,可登初选名册入宫。初选合格者,进行复选。复选由皇后指派贵人、嫔妃主持。入选者,则由内务府与宫女家属立契存证。被选取的秀女入宫后,有的成为后、妃;有的成为皇子妃、皇孙的妃、嫔;也有的成为皇帝近支宗室的妻子。按规定,每次选秀女为三百人,但各个时期不尽相同。..康熙时有宫女四、五百人,而干隆朝只有一百三十四人。由于选择范围小,清代宫女人数比汉、唐以来历朝代还要少,大约有二千人左右。清代后期,国库空虚,外敌入侵及腐朽奢侈等多方面原因,同治、光绪两帝妃嫔较少,并且没有进行大规模的「选美」,主要是帝王行使特权遴选后、妃及宫嫔的活动。其次,是王公大臣们娶妻,买妾也经过一定程度的挑选,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选美」之一种。此外、宋、明以来也出现一些畸形的「赛美」「选美」活动。如在妓院中评选「评花榜」,北方缠足盛行地区的「赛脚会」一类赛小脚的活动。..清朝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从顺治到光绪九朝,选秀女总共80多次。秀女们要走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必须经过一道道的考察。首先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坐在骡车上,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次序。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分别依年龄大小排列,鱼贯衔尾而行。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顺贞门……清朝的后宫情形是:皇后,其次为皇贵妃其次为贵妃(二人),其次为妃(四人),其次为嫔(六人),其次为贵人(人数不定),其次为常在(人数不定),其次为答应(人数不定),最后为宫女。宫女最特别,她们的地位是丫鬟,若没被皇帝看中,并且“幸”过,到了二十五岁,她们可以退回本家,另行出嫁。宫女可以升级,但很难跳级。婢作夫人,要慢慢来。选进来的秀女就不同。宫女要升到贵人或嫔,得经过做答应和常在的阶段,秀女则一进来,便可做到贵人以上。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阅看时,必须着旗装,严禁时装。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好色”也是极不名誉的,“美女祸国”从来都是帝王和他们的大臣们翻云覆雨的护身符,因而这一标准总在若即若离、讳莫如深的扑朔迷离中。乾隆四十三年(1778),一位县学生员拦下御驾,恳请乾隆皇帝就削减皇后乌拉那拉氏丧仪之事下罪己诏,致使龙颜大怒,但仍未忘记陈述那拉氏册后“并非以色选爱升”,后来失宠,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总之绝不肯承认自己好色。清统治者公开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其中,门第又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相貌奇丑,但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因此,她成了皇后。被光绪皇帝视为红颜知己的珍妃入选时,她的父亲是侍郎长叙,祖父是曾任总督的裕泰,伯父是广州将军长善,长善又是大学士桂良的女婿,是恭亲王奕欣的连襟,因此他他拉姐妹双双入选为珍、瑾二嫔。这张没有填写姓名的列表,更说明了秀女的门第,不仅关系到秀女本人是否入选,而且关系到入选后她在宫中的地位: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敬事房传旨:原任公爵之女着封为妃将军之女着封为妃知府之女着封为嫔员外郎之女着封为嫔钦此。所以,清宫选秀女,绝非选美。秀女也就是美女。何谓美女,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看法。各个阶级也有不同的标准。既有唐肥燕瘦之美,也有“三寸金莲”之美,更有柔弱哀怜之美。而清朝宫廷选美,即所谓秀女,首先必须是血统纯洁的官员的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挑选秀女,是为皇帝做妃嫔或为亲王、王子指婚,所以必须体形健美、品行端正。因此要经过层层挑选,保证无误。凡届挑选秀女之期,由户部行文各旗都统,将应阅女子年岁等,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族长,逐一具结呈报都统,然后汇咨户部,户部上奏皇帝,皇帝批准何日选看秀女后,户部马上再行文各旗都统,各旗造具秀女清册。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这算是第一次挑选。凡经太监挑选被记名的,须再行选阅。这是第二次挑选,凡不记名者,听本家自行聘嫁。如各旗官员女子,因有事故,不及与选者,下次补送选阅。未经阅看之女子及记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都要分别议处。被选秀女的年龄,必须是13岁至17岁的未婚女子。经太监两歇挑选后,最后报皇帝选定,或被纳为妃嫔,或指婚给亲王或王子为妻。慈禧太后就是以秀女的身份进宫,被咸丰帝选中封为贵人,由于得到皇帝宠爱,随后晋升为嫔,再升为妃。咸丰帝热河宴驾之后,被封西太后,与东太后慈安共同垂帘听政,扶助其子载淳(同治)当皇帝。这个善于玩弄权术的慈禧西太后,掌握中国的大权达47年之久。据《国朝宫史》载:皇帝的老婆,第一位的是皇后,只许一个,主持内宫事务。第二是妃,其中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第三位是嫔六人。皇后居中宫,妃嫔居东西十二宫。第四位是贵人,第五位是常在,第六位是答应,这就不限数额,只看皇帝的精力与喜爱了。皇帝选美,三年一次,也太长了一点,还有一年一次选秀女活动,算是选美的一个补充形式。这一年一次选秀女,主要为挑选宫女,以服侍内宫各位后妃。它挑选的范围是内务府所属三旗一般人家的女子,内务府三旗,即清朝起家时由皇帝自领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内务府三旗所有年满13岁的女子,都要经过挑选,凡选定的,大部分到宫中做宫女。在做宫女期间,如果被皇帝看中,还可升为妃嫔。如果皇上看不上,须要服役至25岁,然后才能放出宫,可以婚嫁。被选入宫的秀女,少数被选为妃嫔,那就身价百倍了。但是除个别得到皇帝宠幸,其他也多是久居冷宫,守活寡过日子。多数未被选为妃嫔的秀女,那就是唯恭唯谨待侯后妃等各主人手下,稍不如意,便鞭打责罚,甚至被逼致死的,其悲惨的一生,也是值得怜悯的。在紫禁城内的隆宗门外,坐落一组以慈宁宫为主体的建筑群。有人把它称做紫禁城中的寡妇院。因为这里原主人便是先皇的后、嫔、妃们。她们当中主要是通过选秀女而入宫的。明清两代皇帝虽不象唐代“后宫佳丽三千”,但人数并不算少。皇后、皇贵妃、嫔、妃、贵人、常在、答应等,她们都住在乾清宫两侧的东西六宫。一旦皇帝驾崩,按祖制她们都要搬到慈宁宫居住。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与欢笑无缘,只有在“红颜暗老白发新”的清寡单调的生活中了此一生。慈宁宫偶尔也有欢乐,如给皇太后上徽号,册立后妃以及元旦、冬至、皇太后万寿节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只有这时清王朝的遗孀们济济一堂,饮酒作乐。但这样的活动毕竟一年只有几天,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这几天的活动也被迫停止了。有的只是白天接着黑夜,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毫无生机的生活。慈宁宫建筑群中的佛堂很多,这些太后、太嫔、太妃们在百无聊赖的守寡期间,焚香礼佛,试图从那虚无缥缈的佛界中寻求精神安慰和寄托。

清朝是怎么选秀女的都要满足哪些条件

乌央乌央的清朝后宫佳丽啊,全都是选秀选出来的,上到皇后,下至宫女……符合条件的旗人少女(不都是满人)必须参加,皇帝挑之前不准订婚约;不在旗的女子就别想了。

顺治十年(1654年)初冬,顺治帝一道诏令拉开清朝选秀第一季的帷幕。阵势虽没后来浩大,但开了个好头。后经康熙、乾隆、嘉庆等几朝修订,选秀制度才算定式。

1.入围秀女的必须条件

1)秀女必须是旗人

"满",为血统标志;"旗",为身份标志。

满人不都是旗人,旗人也不一定是满人,还可能是蒙古人和汉人。秀女则必须来自旗人,旗人又分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

八旗秀女丨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些是清政权的中坚力量。来自这些群体的胜选秀女后宫地位高,也有晋升希望。

八旗秀女每3年选秀一次,由户部主持。进宫后地位虽高,但命运各不同。有的秀女被赐婚给皇室宗亲;有的秀女才开始我们熟悉的第一集,是常在,是贵人,是嫔是妃是皇后,还是消失在第几集,都要看本事和命运。

内务府包衣三旗秀女丨"包衣"一词为满语,"为人奴仆"之意。包衣属于哪个宗室家族,则为该家族下人。包衣三旗的秀女地位很低。

包衣三旗秀女每年选秀一次,由内务府主持。秀女进宫后大多负责打杂,和八旗秀女没得比。宫剧常有的画面,有些宫女经常受欺负和奚落,大概率就是包衣秀女了。

通常说"秀女"主指八旗秀女,她们才是后宫精英娘子军,也是妃嫔候选人。清朝后期,包衣三旗秀女已改称"使女",后宫使唤丫头。

2)秀女年龄条件

清朝规定,凡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等,家中年满13~17岁的女子都必须参选秀。年龄超过17岁的女子则不再参加。敢情是17岁的姑娘都被嫌弃太老了……

满足条件的女子必须参选,未经皇上阅选不准私自聘嫁,包括王公贵族。逃避和违例就要受惩罚,并连及家人。这就是康乾盛世的规定。相反,不够条件的想参选也不给你机会。

注:年龄要求也偶有例外。据清宫档案,秀女有小于13岁的,也有大龄20岁的。

2.秀女是如何选出来的

看阵势,参与海选的姑娘很多,但经复杂层层筛选和考察,最后进宫的只有少数。

1)审查和准备工作

每届秀女海选临近,户部发放公文到各旗都统,然后逐级下发,展开秀女资格审查工作。所有参选女子身份、年龄、健康等详情统计于册,后统一汇报给户部。给皇帝办事必须板正!

户部核查无纰漏,上奏皇上。皇上大喜,定阅秀吉日,公文通知各旗都统。各旗各显神通,制作秀女花名册,准备迎接选秀大会。

2)秀女送阅

各旗以骡车把备选秀女提前送到京城,穷人家可以雇骡车。据说乾隆还是挺大方的,所有备选秀女均可得赏银一两,以补雇资。

至于为什么用骡车,马车象征身份,牛车用来耕作,驴子民间之物,轿子无身份能坐吗?所以骡车较适合秀女。小编瞎猜的。

秀女骡车傍晚启程,入夜时分到达某门外,可能是神武门、静怡轩或体元殿等(各朝或不同)。静待宫门开启,由太监引领按顺序入宫,然后再按顺序排好接受圣阅。

你知道不同秀女排序有多复杂吗?

3)秀女排序三规则

①秀女家世排列。有灯笼挂于骡车,上书某女身份、家世,骡车按序排好,满人在前,咱们汉人闺女要排在蒙古后面(意思是最后面的秀女是汉族)。这阵势曰"排车"。

②秀女身份排列。选秀不是一天阅毕,有已进入复选的姑娘;也有宫中妃嫔家族的少女在列。那么,妃嫔的姐妹或侄女在最前排;复选秀女在中间;新秀女只能在最后排。

③秀女年龄排序。年轻很重要啊,各组秀女再按年龄排序,年轻在前,年长在后。

你看,如此复杂和讲究,处处满满的世俗权利,但它却又堂而皇之,场面激动人心……

4)复杂的选秀程序

每位秀女身上都挂一木牌,曰"绿头牌",上书秀女旗籍、父名、本人年岁等详细信息。这画面有点熟吧?谁记得春哥当初是几号?

①获封或获赐的秀女

秀女初选被相中,则留下名牌,曰"留牌子"。再定期复选,复选再中,或赐王公和宗室为妻妾,或留皇宫。凡进宫获皇上封号者,即为皇帝后宫团队一员,终生不得出宫另嫁。

②被留牌却未获封的秀女

被记名(留牌子)却没获封的秀女,要再次选秀,或等待赐婚,嫁给皇室宗亲子孙。

③被"撂牌子"的秀女

复选而不留者,曰"撂牌子"。秀女被撂牌子不代表完全恢复自由身,也得事先征得同意后,方可另作聘嫁。

④后妃角逐

秀女初封通常为答应、常在、贵人,也有破格获封嫉妃的少数幸运者。若想一步步晋封,程序非常复杂,人品、习惯、性情、才艺都是考察条件,期间不断被"复看"后记名,能走到最后的就是妃子。

当然,或许等不到这一步,皇帝没了,也可能自己没了,要看碰到哪个清帝在位。

假如小编是皇上,手一挥"都走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头疼眼也疼……"

换做我,我也下江南……大不了皇帝不做

3.选秀不是选美

大家发现,上述复杂苛刻的选秀活动,好像没提美貌一词。通过珍贵照片和现代科技手段,张三也发现满清妃嫔们长相很一般,高矮胖瘦各不同,脸蛋身材各有型。

没错,是选秀不是选美。首先被淘汰的两类秀女?奇丑秀女和美艳秀女。

秀女长的比小编还难看!这肯定不行,影响宫容。太美艳更不行,皇帝还有心思上朝吗?容颜惊艳的秀女都被王公贵族"截胡"了。

清宫明文规定:秀女待阅必须着旗装,严禁"时俗服装"(即汉族女装)。选秀很严肃!

家世和品德才是清朝选秀女的第一标准。一要求在旗家世,血统纯正;二要求秀女品德淑贤,性情温良;三要求相貌端庄,颜值太迷人,一脸狐媚妖艳相怎么能进宫?有损皇帝名声,搞不好也有损其他的……

说到底,选秀的决定因素还在门第。品行这玩意很难短期内观察,而且可以人为掩饰。

宫里有人好办事,首先赢在起跑线上,参选时获得排在最前排的良机。进宫后有妃子势力罩着,口碑自然好的很呐(和珅语气)!你看慈禧的侄女,人像麻杆,脸像霸波尔奔,但人家是光绪帝家的皇后……

写在最后

寥落古行官,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丨元稹·行宫

有皇帝活的久如唐玄宗,大多宫女却从没见过;有皇帝活的短如同治帝,大多宫女也从没见过。皇帝始终像传说,宫女活成了悲歌。

康乾二帝分别在位60年、61年。秀女3年一选,多少宫女从花红熬成白头。一朝红妆阁,一夕发如雪。不忍坐,月下寂寞,不忍看,镜中凋落。帝王尚是雪满头,宫女早有泥销骨……

选秀和选妃的区别

拿清朝来说,秀女们的区别还是挺多的,按最主要的划分来看,起码有两大类:一种是三年一届的选看八旗秀女,主要是为皇帝选后选妃;一种是一年一次的选看内府三旗包衣女子,为的是选宫女,也就是给宫里挑家庭服务员。不过总体说来,所有的秀女,都算是皇帝的女人,不论皇帝自己用不用,但起码支配权是他的。

先说八旗秀女,这些女子除了被选为皇上的后妃之外,还有可能成为皇子皇孙们的福晋、侧福晋。

当然,除了皇帝亲生的子孙们,宗室王公们的福晋、侧福晋都有可能来自选秀。也就是说,皇帝的媳妇、儿媳妇、侄媳妇、孙媳妇、侄孙媳妇,有可能来源于同一次选秀。

明朝秀女是什么

秀女,清制,于旗属女子年十四而合条件者,由八旗都统造册,送户部奏请引阅,以备妃嫔之选,或指配近支宗室,谓之“秀女”。

清朝选秀女是从顺治开始的,从八旗女子中挑选出中意的少女作为内廷的后妃,顺治皇帝的这一作法从此代代相传,成为清宫的一个制度。

秀女选拔分为八旗秀女和包衣三旗秀女,前者每三年挑选一次,后者每年挑选一次,分别由户部和内务府主持。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清朝是如何选秀的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3/152643.html
上一篇:深圳改革创新的辉煌成就有哪些不同方面(深圳改革创新是什么会议)
下一篇:深度解析巫师3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