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为什么失败(三藩之乱下场)

互联网- 2023-09-05 14:09:39

康熙皇帝即位后,三藩为什么会严重威胁了清朝的统治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三藩之乱为什么失败,以及历史冷知识三藩之乱爆发后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吴三桂接受撤藩的后果
  2. 撤三藩哪三番
  3. 三落之乱谁平定的
  4. 三藩之乱对应的历史人物有谁

反了,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以吴三桂为首,吴三桂在山海关迎清军入关,对清朝是有功的,但是吴三桂以后不听朝廷命令,暗自屯兵,为此康熙下令撤藩,吴三桂由此反了。

三番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三藩是清朝初年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其中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精忠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

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提出"反清复明",并于次年派将率军进攻湖南,各路官员纷纷反清,康熙帝对策是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则大开招抚之门,以此来分化叛军,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大封诸将,于八月病逝,吴三桂死后,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康熙二十一年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的平定,清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一次国家大分裂,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1679年(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1673年(康熙十七年),年已七十四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形势陡变。叛军无首,众心瓦解。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清军趁机发动进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攻陷。但马宝、胡国柱等叛军仍困兽犹斗,节节顽抗;满洲将帅仍多迁延,以致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云南,康熙二十年底,围攻省城昆明。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三藩之乱是康熙帝平定的。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台湾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

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

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好了,关于三藩之乱为什么失败和历史冷知识三藩之乱爆发后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吴三桂手握30万精锐,苦战八年,为何没能恢复汉人天下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3/161432.html
上一篇:我的世界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下一篇:你不知道的女生冷知识(女生不知道的常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