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地人冷知识 上海的冷知识

互联网- 2023-09-09 15:40:44

关于上海的14条冷知识 不是有心人未必会知道

大家好,上海本地人冷知识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上海的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上海本地人冷知识和上海的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上海人有什么忌讳吗
  2. 上海人都知道的常识
  3. 关于上海的七条冷知识
  4. 上海马路命名的冷知识

上海人喜欢面式时穿正式服装,不要过于呆板,也不能太光鲜。而且很注意细节,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一般说话不会很直接,通常以委婉的方式拒绝别人)。最重要:上海人是比较精明的,灵活点的人比较吃得开。上海人不喜欢大大咧咧的人,必须注意细节,比如不随手关门,比如拿来凳子时哗啦哗啦,比如不修边幅,等等,总之不要太过随便,但又不必太过拘谨.正月初一这一天忌讳颇多,不能动刀具,不能泼水,不能去水桥淘米,不能扫地,不能开后门,不能搬动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动手打人,不能睡得太晚等等。

1.上海地铁,英文全称ShanghaiMetro,简称SM,标志也是由SM两个字母组成

2.魔都是上世纪20、30年代起,上海就有的别称,是当时日本人对上海的习惯称呼。20世纪初,旅居上海的日籍作家松村梢风有一本畅销小说《魔都》,他是第一个把上海称为“魔都”的人,之后,风靡一时的日本动漫《中华小当家》也把上海称为魔都,更加推广了这一个称呼。

1、意大利有比萨斜塔,上海也有一座比萨斜塔,而且倾斜角度更大,也就是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

2、上海虹口区有个“下海庙”,是当地渔民和居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神庙。

3、上海简称为“申”或者“沪”。在古代时“沪”是一种捕鱼工具,把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上海就在松江口处呈喇叭形的海湾成“沪渎”后来又改为“沪”,而“申”是因为战国时期这里是春申君的封邑。

4、“印度阿三”这个外号其实是从上海租界传出的,因为那时候在租界里印度人多是充当保安维持治安,由于他们的巡捕制服上有三道杠,于是上海人就叫他们为“阿三”。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在租界里,洋人是老大,华捕是老二,而印度人专门指挥交通和守门的,所以被称为“印度阿三”。

5、同济大学以前叫德意志大学。

6、崇明岛并不都是上海的,有些是属于江苏省的。

7、上海最长的马路是沪太路,足足有38.5公里。

1862年,《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发布,规定凡南北走向的道路用省来命名,最早有福建路、山东路、四川路、河南路、江西路还有云南路等等。

而东西走向的道路用城市来命名,最早有福州路、南京路、汉口路、九江路等等,到目前为止,基本囊括了中国所有的省份。

但是依然有4个省份没有用来命名上海的道路,分别是安徽路,河北路,内蒙古路,黑龙江路。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于上海的20条冷知识,就连老上海人都不一定知道...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3/163879.html
上一篇:囧妈背后的冷知识(囧妈背后的冷知识在线观看)
下一篇:关于趣味冷知识的标题 关于趣味冷知识的标题有哪些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