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就想去厕所大便是怎么回事
9282023-08-24
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大家都不想去研究所读研读博和为什么不建议考研究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相对于高校来说研究所是很难出科研成果的,除非你是在中科院下属的一些专门性研究机构,还是那些比较出名科研水平比较强的部门,才可以在一般的研究所基本上要做的都是一些和实际应用有关的内容,很少有能做科研的机会,因此很少有人去。
谢谢邀请。
楼主所描述的现象比较普遍,是许多毕业后进入科研单位的年轻人会遇到的迷茫。工作后突然感觉科研环境不再是自己学生时代所看到的那么纯粹,自己满腔热血想做一番事业,却被环境与周围的人冷漠以待,这时就好像突然看到硬币还有另外一个灰暗面。最后被磨灭了锐气,慢慢变得心灰意冷。
这大概是从学生身份转变为职业人,都会经历的一个心理调整。并且,对于曾经把科研理想化的博士生们来说,存在的心理落差会更加明显。
对于博士生来说,学生时代需要完成的只是单一任务,把导师交待的课题想方设法做好即可。所有科研的支撑工作,其实是被导师和其他职工承担并屏蔽了,所以学生时代能专心致志的从事科研。
而工作以后,课题组内杂七杂八的非科研工作,则落到自己的肩上,专心搞科研变成了奢侈品。由于中国的课题组普遍没有建立良性的管理体制,所以身为科研人员,却不得不在课题组的管理、支撑、财务、申请项目、服务学生等工作上耗费大量精力,这些已经成为许多青年科研人员的时间杀手。
另外,一旦工作后,科研也就不再像学生时代一样纯粹,同时要考虑挣钱、评职称、买房、结婚生子等各种现实的生活压力。而中国科研界激烈的竞争,更是让人浮躁不安,生怕错过每一个人才计划的年龄门槛。
让年轻人心灰意冷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科院采用的PI制(课题组长负责制)。PI制把课题组长变成一个个自负盈亏的个体户老板,非PI无论什么职称,是否有所谓的编制,均是PI的雇用劳动力,可以随时解雇。而且PI享有高度自治,垄断优质资源。说得更直白一些,科研人员都是为PI打工的,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成就PI的科研地位。
即使如中科院这几年针对年轻人推出一些人才项目,但不少年轻人对这些钱也并没有使用权,必须听命于PI的分配。而在现有的制度下,PI主要是靠进所时,身份确定的,途中靠自己的努力成为PI的通道几乎没有。因此,PI就是普通科研人员的天花板。
如果PI有优异的学术与管理水平,那么他个人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整个团队的发展,这样的团队往往比较有活力。但是,如果PI刻薄寡恩,不懂管理,缺乏公平公正的话,那么对职工来说用暗无天日形容并不过分。所以,这也是许多科研团队里职工精神萎靡毫无干劲的原因。
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已经超过2.1%。经过近十几年科研队伍的快速扩充,中国科研界缺兵少将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中科院、985、211高校的科研人员几近饱和,人才之间的竞争接近白热化,为项目、荣誉、奖项等明争暗斗。科研界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所以,年轻人以后要在科研界脱颖而出,将越来越难。
好在目前中国社会中机会还很多,用脚投票是最明智的方法。祝你好运!
研究所的研究生是非常好,研究所培养研究生是这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呈现出来的一种非常专业的,也是非常有科研深度的培训机构,这几年也吸引了大量的考生以及大量的家长的热烈追捧,每年的录取分数以及录取的要求在不断地提升。
因为自由度低、生活枯燥,所以即使科研院所分数低、待遇好,大家也不愿意去报考研究生。
从侧重点来看,高校注重基础教育,科研院所侧重专业性。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自由度很高,可以选择社会上大部分的工作;但是从科研院所出来的毕业生路子比较窄,而且大部分都和科研院所签订和合约,选择性很小。
而且科研院所的生活很枯燥,每天都是宿舍、食堂、实验楼三点一线。在高校内,每天都生活得十分精彩,课余生活十分丰富,平时还可以谈个恋爱之类的。
扩展资料:
科研院所和985高校的不同:
第一点、分数更低
科研院所的分数要求比985学校更低,考研难度更小,对于不敢报考985学校的考研生来说,更有吸引力。
第二点、名额少
好了,关于为什么大家都不想去研究所读研读博和为什么不建议考研究所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