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里面地雷可以移动吗(军旗的地雷能不能动)

励志一生- 2023-08-24 04:17:57

地雷在军棋中能不能动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军旗里面地雷可以移动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战场上的奇葩地雷冷知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军旗里面地雷可以移动吗
  2. 格罗兹尼巷战的介绍
  3. 克服雷场的方法

军旗里面地雷可以移动吗

不可以,地雷是埋伏在军旗周围的,专门保护大本营里的军旗的,除了炸弹和工兵能炸掉或者挖掉以外,其它再高的子立也撼不动地雷,地雷是军旗里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前方的子立全被对方歼灭后,如果对也没有炸弹和工兵,就等于等着投降

格罗兹尼巷战的介绍

地狱里的战争:车臣绞肉机,“嗜血炼狱”格罗兹尼巷战

【更多专业知识,欢迎关注头条号“军史解密”】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共有2837人死亡、13270人受伤、337人失踪、432人被俘,另外还造成了2.5万平民死亡、1000余幢房屋被毁。其中,作为二战后最惨烈战争,格罗兹尼战斗尤为可怕和残酷,率先攻入格城的俄军第131摩步旅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给“战斗民族”蒙上了阴影。

"嗜血之城"格罗兹尼没有鲜花,在那寒气入骨的冬季,雪花和血花纷纷竞相绽放。格罗兹尼当初建城时即是按照作战要塞的要求来设计,故而城内堡垒星罗棋布,密如蛛网,地下通道和防空设施四通八达,易守难攻。俄军入城恍若进了迷宫,摸不着北,空有优势武器和装备却无从发挥。而车臣武装却可利用RPG、重机枪、枪榴弹、AK-47和狙击手组成兼具远-中-近3种距离的“巷战黄金组合”,凭借熟悉的地形,藏在暗处像练习射击一样,逐一射杀目标,让俄军不寒而栗,尸横遍野……

——大兵压境

苏联解体之后,以杜达耶夫为首的车臣反政府武装宣布脱离俄罗斯联邦的统治,建立伊奇科里亚车臣共和国,并要求与俄罗斯享有主权平等的权利。在多次谈判失败的情况下,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定决心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杜达耶夫政府放弃独立企图,如不奏效,则采取更强硬的作战行动消灭之。

1994年11月29日,由国防部、内务部、边防军和反间谍总局组成的联合领导机构开始实施一次“特殊战役”,争取在短时间内控制车臣局势,一举解决拖延三年之久的车臣问题。

俄国防部为了完成任务,制定了总的作战策略,并组织总参谋部、内务部、反间谍总局、边防总局共同确定了参战的兵力兵器,计划出动俄陆、海、空军和边防、内卫部队6万余人,其中3.2万人直接参加进攻格罗兹尼的地面行动。

精锐部队打头阵,俄军实现对格市合围。在参加战役的部队中,第131摩步旅曾立有赫赫战功,其武器装备在陆军序列里也算得上精良,配备有最新列装部队的T-80主战坦克和BMP-2步兵战车。因此,联合司令部决定在主攻方向上使用第131摩步旅,力求一鼓作气打垮车臣武装。

12月11日凌晨,俄空军出动苏-24前线轰炸机对车臣武装的多处据点实施轰炸,并且重点打击车臣在格罗兹尼北部的三个军用机场。这三个军用机场内停放有苏联时期留下的300多架教练机、歼击机等,只可惜车臣武装分子几乎没有受过训练的战斗机飞行员,这么多飞机没有一架可以起飞战斗。

车臣武装的空军力量在俄军的轰炸之后荡然无存,杜达耶夫得知此情况沮丧万分,但是为了鼓舞士气,他居然给俄空军总司令杰伊涅金发了电报:“祝贺您夺取制空权,但我们会在地面相见。”杜达耶夫并非口出狂言,他确实在地面给俄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在空袭开始之后,俄军地面部队分东、西北、西三个方向兵分5路向格罗兹尼进发。一路上,车臣武装采取设置路障、游击袭扰的方法迟滞俄军的行动,但是俄军凭借武器装备和人员数量的优势,还是在12月26日在西、北、东三个方向逼近格罗兹尼市区,实现了对该市的合围。

——陷入重围

攻城开始,俄军第131摩步旅陷入包围圈。12月31日凌晨,俄军分别从北、东北、东三个方向,向格罗兹尼发起攻击。担任“北部集团”主攻任务的就是第131摩步旅,联合司令部给该旅下达的作战目标是快速占领火车站,控制火车站后进一步向位于市中心的“总统府”发展进攻。

全旅1000多名官兵在旅长萨文上校的带领下,乘坐120辆步兵战车,在26辆坦克的掩护下,浩浩荡荡杀入格罗兹尼市区。出人意料的是,在部队的进攻过程中,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该旅就突进至火车站附近。

然而,其它几路俄军部队却遭受到猛烈的抵抗。负责支援第131摩步旅的“东北部集团”还没有进入格罗兹尼市区,就被车臣武装的游击队打乱了进攻队形,各单位之间协同失调,战场陷入一片混乱。“东部集团”第一梯队的第129摩步团在突入四个街区之后,遇到了车臣武装分子提前设置好的拒马、鹿砦障碍区,并且遭受到来自多个方向的单兵火箭袭击,由于在狭窄的街区内,装甲部队行动迟缓,第129摩步团陷入苦战。

原来,车臣武装早就通过电台探听了俄军的作战企图,他们故意在第131旅的进攻路线上不设置重兵把守,放该旅进入城区内部,削弱其装甲和炮火优势。而在其它防御方向上全力阻击,不让其它俄军部队进入城区战斗,使第131摩步旅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集中优势兵力将其歼灭。

经过数小时的战斗,其它几路俄军都没能突破车臣武装的防御,但是这些部队突入城区不深,能够得到空军航空兵和火炮的支援,伤员也可以得到及时救治。由于受到强烈的通信干扰,第131摩步旅对友邻部队的动态毫不知情。在消灭了驻守火车站的20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后,旅长萨文误以为车臣武装已经撤离格市主要地区,随即命令部队向位于市中心的“总统府”挺进。就这样,第131摩步旅进入了车臣早已布置好的包围圈。

"嗜血之城"格罗兹尼当初建城时即是按照作战要塞的要求来设计,故而城内堡垒星罗棋布,密如蛛网,易守难攻。俄军入城恍若进了迷宫,摸不着北,空有优势武器和装备却无从发挥。而车臣武装却可以利用RPG火箭弹、重机枪子弹、枪榴弹、AK-47和狙击手,凭借熟悉的地形,藏在暗处像练习射击一样,逐一射杀目标。

——地狱巷战

苦战三天两夜,第131摩步旅险些全军覆没。俄军第131摩步旅一进入市区中心地带,守候已久的车臣武装立即发动了全面的猛烈攻击。由于俄军是排成一列纵队在狭窄的街道上行军,车臣武装首先使用RPG火箭筒击毁俄军位于最前和最后的两辆步兵战车,使俄军顿时进退两难。此时,车臣武装主力从周围的许多建筑上向俄军猛烈开火,一时间,RPG火箭弹、重机枪子弹、枪榴弹、AK-47冲锋枪子弹像冰雹一样砸向第131摩步旅的官兵。

一部分士兵乘坐的步兵战车被击中后,立即爆炸或燃烧起来,里面的士兵瞬间全部死伤。另一部分相对有经验的士兵拼死冲出装甲车,却马上遭受到位置极好的车臣机枪手的射击。一些侥幸没有被击中的士兵躲在战车或者建筑物后向不明方向的车臣火力点射击。此时,车臣武装又引爆了预先埋设好的地雷,造成大量俄军士兵伤亡。

第131旅的坦克没有在第一时间展开进攻队形,由于坦克主炮受到射击角度的限制,既无法压低打击位于地下室的火力点,也无法升高打击位于屋顶的敌人。除此之外,坦克开火之后,从炮口出冒出的巨大火光会吸引来许多火箭弹的围攻。编号537的坦克连续被7枚火箭弹击中,当场爆炸,车内3名士兵当场身亡。编号531的坦克被6枚火箭弹击中,车长指挥塔被整个掀掉,当场阵亡。

在接下来两天多的战斗里,俄军第131摩步旅损失惨重:26辆坦克有20辆被彻底击毁,120辆步兵战车有102辆失去战斗力。旅长萨文上校多次呼叫司令部请求支援,但无线电通信已被车臣武装干扰,俄军司令部根本不知道第131旅被包围。

在萨文上校的指挥下,全旅官兵奋力突围,拼死占据了几个建筑物作为支撑点。在经历了三天两夜的艰苦战斗之后,1月2日晚上10点多钟,第131旅终于冲出了车臣武装分子的包围圈,且战且退,回到了出发阵地。但是,他们却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全旅1000多名官兵,包括旅长萨文上校在内的800多人阵亡,78人被俘,险些全军覆没。

——战例点评

格罗兹尼的惨败引起了俄军的高度重视,在检讨分析的过程中甚至有人提出“装甲部队不适合城市作战”的论断。纵观第131旅的战斗过程,其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装甲部队使用不合理是俄军惨败的主要原因。

装备第131摩步旅的T-80坦克是俄军最新型的主战坦克,战斗全重53.5吨,有一门125毫米主炮、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火力非常强大。在该坦克刚刚问世的时候,许多西方专家都认为T-80坦克与北约的主战坦克性能相当。但是,该型坦克在作战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俄军使用的坦克在城市作战中存在致命弱点。

T-80坦克主炮的俯仰角为-4°~+18°,不足以攻击隐藏在地下室和建筑物顶部的目标;坦克顶部和底部的装甲较薄,使RPG火箭筒和反坦克地雷有机会攻击这些部位;坦克的125毫米主炮旋转半径过窄,在狭窄的街道中只能攻击前弧目标。此外,由于经济吃紧和准备时间过短,第131旅的许多坦克都没有加装反应装甲,这种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坦克装甲,其内部填充有炸药,使迎面飞来的空心装药破甲弹最先触碰到这些装甲内的炸药而引爆,从而减小其对坦克车体和车内人员的损伤。失去了反应装甲的保护,俄军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大大降低。

三、俄军在装甲部队的战术选择上存在严重失误。

从以往的战争经验来看,俄军的装甲部队往往采取集群冲锋的方式击溃对手。第131摩步旅在城市的狭窄街道内作战,死板地套用这一战法,片面强调装甲单位的数量,将众多的坦克、步兵战车排成一列纵队向目标发起进攻。虽然主战坦克在遭受多枚RPG火箭弹的打击后才被击毁,但当纵队中的前锋和后尾装甲车辆被摧毁后,整个纵队被困在狭长的街道里,即使是再好的坦克也无法还击。

四、战场指挥官的决策失误是俄军惨败的直接原因。

由于缺乏训练,俄军指挥官的应变能力和指挥水平相比苏联时期有了大幅下降,在第131旅的战斗中体现地尤为明显。

旅长萨文上校并未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及时调整。在第131旅的通信受到严重干扰时,旅长萨文上校曾经有两次机会与友邻和上级取得联系,进而改变部署,甚至扭转战局。第一次是在第131旅进攻顺利,而其它部队进攻受阻的时候。萨文上校可以采取运动通信的方式,派出通信兵前往友邻部队的战斗区域通报作战情况,此时城内的战斗还没有进入最激烈的时候,第131旅也没有进入敌人的包围圈。

第二次是在进入包围圈之后,萨文上校一味通过电台呼叫司令部请求支援,司令部由于距离较远,根本无法收到他的信息。而担任支援任务的“东北部集团”独立第74旅就在第131旅的侧翼,正准备撤回出发阵地筹划第二次进攻。假如萨文上校改为呼叫第74旅或是派出突击力量冲出包围圈寻找支援部队,第131摩步旅可能早已突出重围,损失也不会那么惨重。

五、基层指挥官犯下低级错误。

在进攻受阻的时候,指挥官命令装甲车辆进入附近建筑物之间的狭窄空间内躲避敌人的射击。但是这样一来,许多坦克和步兵战车的车侧裙板和栅栏装甲很容易就被建筑物的外墙刮掉,车侧的装甲薄弱部分暴露在外,更容易被击毁。夜间战斗中,交战双方都缺乏实用的夜视器材,俄军坦克车长指挥炮手对车臣武装分子的火力点进行盲目射击。坦克主炮炮口巨大的火焰好像照明弹一样为车臣火箭筒射手指示目标,除了537和531,还有许多坦克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夜间被击毁的。

六、通信联络不畅通是俄军惨败的重要因素。

城市战斗不同于野战,市区内高楼林立,存在许多通信死角。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民用通信设备投入使用,城市内的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对参加城市战斗的部队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明显俄军对战斗中的通信困难预想不足。第131摩步旅使用的电台有两种:坦克和装甲车的车载电台、旅通信连的超短波背负式电台,这两种电台的理论通信距离都不超过50千米。在战斗中,该旅并未得到上一级通信力量的加强,全旅甚至没有一部卫星通信器材。战斗一开始,这些电台因地形受限,通信质量就开始大幅下降。此外,车臣武装分子为了切断该旅同友邻部队的联系,把己方的通信设备全部开机,使得格罗兹尼上空的电磁信号纷繁复杂,严重干扰了俄军的通信联络。

七、大量新兵投入战斗加剧了俄军的战损程度。

由于政局动荡和资金短缺,俄军许多部队都存在严重缺编现象,担任主攻任务的第131摩步旅战前缺编达50%。为了让这支“精锐部队”完成任务,俄军在第131旅的开进途中临时为这支部队补充了人员,但是这里面大部分是没有经过充分训练、没有经过战火洗礼、甚至是从来都没有亲历过战斗的新兵。由于经验不足,这些新兵一进入战场就错误百出,白白丢了性命,有的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心生畏惧,当了俘虏。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维克托?舍伊尼斯曾经参与营救战俘的行动,他在回忆录中说:“开始的时候他们完全无精打采,衣衫褴褛。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干什么,只是被装进车厢运到了格罗兹尼,而他们中间许多人彼此都不认识。这不是经过磨练的部队,而是匆忙收罗起来的士兵。”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也是导致俄军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第131摩步旅退出战斗之后,俄军总结经验教训,马上调整作战部署。将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分成若干小组,配备射界范围较广的ZSU-23型高炮支援强攻部队,同时严令装甲车驾驶员保持50米以上的车距,避免多车同时陷入伏击。此外,俄军还针对车臣武装分子的作战特点研究出了“游戏木马”的坦克防御战术,不仅可以对目标实施不间断的火力压制,也能大大降低敌方武器的命中概率。这些举措使俄军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最终取得了格罗兹尼之战的胜利。

普京亲自下命令调集了2000余名特种部队成员,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狙击手跟神枪手,而俄军这次采用了以分散对分散,以小组对小组的作战方式,不再采取常规部队大规模进军作战方式。这样有史以来一场由俄罗斯特种兵对阵西方国家特种兵的作战开始了。这次俄军特种兵基本是5个成员一组,携带便携式肩扛制导导弹,最新式远程火箭筒跟两位以上狙击手。并随时呼叫空中武装直升机跟歼击机支援作战,在经过惨烈的搏杀后俄军2000余名特种兵阵亡1173名,而俄军消灭这些西方国家特种部队成员,总数也达3000余名,附带车臣叛军总数达一万余名,这次作战俄军大获全胜。

克服雷场的方法

“中国扫雷分队是完美的”

联合国规定,要上雷场作业,必须先通过扫雷资质认证。分队官兵部署到任务区后,只经过短短一周的实地训练和场地熟悉,便一次性通过了扫雷、排爆两项资质认证。

2018年6月4日,联合国地雷行动协调中心派出3名考官对分队官兵的扫雷、排爆能力进行全面考核,考核过程极其严格。分队官兵必须做到程序操作丝毫不差、专业知识对答如流,才能拿到开展扫雷作业的“上岗证”。

6月的黎巴嫩骄阳似火,地表的热浪几乎让人眩晕,高强度的考核令作业手挥汗如雨,厚重的防护服早已湿透。“报告,信号源已探测并标记完毕。”扫雷作业二组组长李骏手持探雷器,完成了对模拟信号源的标记。随后,考官对信号源标示情况进行了检查:标示位置全部正确。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面对实实在在的雷场,我们必须确保准确无误、万无一失。”李骏是第五次到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他曾在之前的考核过程中技惊四座。2010年他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时,考官比拉尔随手将一把图钉分散埋入地下,要求李骏进行探测标定。不到两分钟,李骏便将埋有图钉的6处位置准确标出,他的表现让现场的考官纷纷竖起大拇指。

经过4个多小时的多课目连贯考核,维和官兵一次性通过了扫雷、排爆两项资质认证。参与考核的联合国地雷行动协调中心业务主管皮纳尔赞叹说:“中国扫雷分队是完美的。”

“停止作业,更换作业手”

通过资质认证考核,意味着维和官兵可以正式进入雷场作业。

“我比想象的还要紧张,还好有副组长一直在旁边鼓励我。”作业手陈忠洪兴奋地说,2018年6月11日,这一天他排除了执行任务以来的第一颗地雷。

“真实的雷场不像我们平时训练,错了还可以重来,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一个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就是一次雷场事故。”他说。

为了克服雷场上的恐惧心理,分队采取干部带组长(副组长)、组长(副组长)带组员扫第一颗地雷的方式,让作业手都能够早日遂行扫雷任务,这种方法效果很明显。在进入雷场一周后,所有的作业手都有了扫出第一颗雷的“战果”。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0日,作业手刘浪在雷场碰到了一枚“遗失地雷”。

“报告组长,已作业到最小雷距,但未发现信号源!”随着作业手刘浪在对讲机里传来的报告声,雷场的氛围变得紧张起来。

在一片雷场中,已发现的两枚地雷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最小雷距”。当作业手作业到最小雷距还没有发现信号源,就可能出现地雷“移位”、地雷深度超出探雷器感知范围,或者是被动物乱窜引爆等不明情况。

接到报告后,作业一组副组长沙玛世格迅速来到作业手的位置,再次检查现地情况,确认没有信号源以后,便要求刘浪按照“遗失地雷”情况进行处理。

按照标准作业程序,处理“遗失地雷”需要进行全面挖掘。雷场土质坚硬,不到20分钟,刘浪浑身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停止作业,更换作业手!”为了让作业手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副组长沙玛世格下达了更换作业手的指令。

经过3个多小时的不间断挖掘,终于在前进1米后,于地下近40厘米处发现了一块地雷引信残片,这个深度已经超出探雷器的感知范围。看到地雷引信残片,现场的作业人员都如释重负,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怎么玩军旗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3/131529.html
上一篇:真三国无双7帝国PS5没法玩(真三国无双7帝国有pc版吗)
下一篇:中世纪早中晚划分依据(中世纪早中晚期)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