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没事学习冷知识 在家没事学点啥好呢
9742023-09-09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长期在家待着会变懒吗为什么,以及为什么老人越来越懒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答:老小老小,越老越小。1、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家们越来越怕事,安逸、简单、太平、不折腾、全自理,是首要条件。2、题主到这个年龄就会深切体会。3、对号入座:二十岁,父母的话全错;三十岁,父母的话有时候对;四十岁,父母的话一半对;五十岁,父母的话有道理;六十岁,父母说得好??七十岁,我不如父母???♀?八十岁,我思念父母??
穷则思变,这是一般原则。变不过来,这是特殊性。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世界上的事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种。
一般情况下,只要你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就大多会改变。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志者事竟成。
但我们不能忘了,世界上的事,还有一个特殊性,即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假如有些条件没有达到,光靠穷则思变四个字,不管你怎么努力奋斗,都是难以改变的。
然而,许多事,我们还是应该往好处想,不能事事往坏处想。如果什么事都不想做,不去想,只能一事无成。
这是企事业单位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年富力强”的55岁(女50岁)中年男被“一刀切”退居二线,拿着工资回家玩去了,反观基层一线,60岁的男工人还在热火朝天地干着活呢。这是存在多年的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但又被默认被接受被全面实行的通用职场规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为更大的难题让路,就是为年轻化让步。
第一,大家觉得不平衡不公平。退二线,一般指:科级以上干部职位,男到55岁女到50岁,退出现职(实职)岗位,改任调研员,工资待遇执行100%、80%,有的企业严厉一点,离岗回家不上班的执行60%。其实,大多数单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退二线之后拿着100%或80%待遇回家去了。
多年来,这个“土政策”始终被干部和员工所诟病。为什么呢?因为有两个矛盾:
一是干部不愿意退二线。按照最新年龄划分,还属于青壮年呢,这个阶段的职场男女,家庭负担较少、身体硬朗、经验丰富,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怎么就让他们回家了呢?退二线就是终止了职业生涯,大多数干部是不情愿的。
二是那些不是科以上干部的普通职员依然要干满60岁才能退休,心里也不平衡。比如,同样是55岁,职员埋头苦干、挥汗如雨,工资还低。干部不情不愿,“退休”回家,工资基本不变(注:企业里矛盾更大,因为回家的收入可能是干活的十倍)。所以,退二线的干部对在职的干部,普通职员对退二线的干部,都抱怨这是双重标准。
第二,为什么推行这个退二线政策?这是要为干部年轻化让路。干部年轻化事业,比退二线的影响更大。所以,为了给年轻化创造空间,只能默认了这种退二线的土政策流行。因为,按照国人的中庸文化,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这是因为有三个根本问题:
一是干部的职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都有干部职数,这是上级给你核定的。你问为什么要核定这个?如果不核定干部职数,按照国人的脾气,几年之后,人人都是领导了。举例说明:某企业,1000人,核定中层职数(处级干部)50个,科级干部职数200个。职数管住,工资管住,企业不敢超职数提拔,这是纪律,也是大忌。虽然有些企业也搞灰户口,自己提拔内部待遇人员,这条灰路,基本也被堵死了。
二是只上不下。企事业单位,不像民企私企那样,有经济指标的硬性考核,你不挣钱就滚蛋。但企事业单位,除非自己犯错误或主动离职,一般不会让你下课。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十年二十年后,处级干部、科级干部都到了50岁,如果60岁腾出职位,至少还有10年。那么,那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急眼了,等你们60岁,我们也50岁了,我们还有什么劲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年龄“盖层”。因为只上不下,现在的干部职位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老同志。再由于职数限制,年轻人只能干瞪眼。
三是创新发展。企事业单位,提拔到干部岗位之后,指挥别人干活,自己又不学习。考核指标不严厉,只要不出事就不能下课。职位上的干部们,没有压力,不学习不与时俱进,慢慢地知识老化,魄力不足,年龄越大越保守,越不敢惹事,就越不愿意改革创新。竞争时代,不改革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发展。大力推行年轻化势在必行,让有能力有魄力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早一点上课,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岗位上的老同志早一点腾出位置。老同志也是做出过历史贡献的,总不能让他们下岗吧,于是这个退二线的政策就流行了。
第三,不应该搞这种一刀切式的退二线,应该强化老中青梯队建设。研究政策的人,远比我们聪明,这是一个平衡多方利益的妥协结果。我们百姓看到的是不正常的现象,不干活还拿高薪,不到退休年龄就变相退休,这是不公平的现象。但是,换位思考,如果不各让一步,老同志不下课,年轻人就上不来,企业活力不足,就无法生存发展。把老同志淘汰出局,也不符合社会、国家和文化的现实情况,毕竟这些人也年轻奋斗过,现在又没有犯错误,凭什么让他们交出实职?不给优惠政策,老同志怎么能心平气和交出位置?(这一点比私企民企要人性化的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这个土政策,还是有许多现实理由的。
老人家早就提出,干部队伍要老中青三结合,来源上要五湖四海。由于过去的历史因素,干部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发展注重新思想新科技新机制新理念,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了时代发展这个千年大计,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让那些年龄偏大的同志做出让步,同时给他们福利待遇的保证,这是这个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客观选择。
其实,大家感到不理解的是,为什么非要搞一刀切?那些年龄超过55岁的职场中坚力量,要经验有经验,要精力有精力,为什么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呼吁不要搞一刀切,让需要下的下去,有价值的留下。但国人文化素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刀切往往是最好的解决策略,最大限度消化了群体互相攀比心态。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一些企业搞了一种专家安置法。比如说,中层部门经理年龄到了55岁,按照制度必须退二线了,但单位需要继续发挥他的作用,那么就转聘为专家岗位,这样就不占干部职数了,也腾出了部门经理实职的岗位,又能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作用。如果专家真的能发挥专家作用固然好,最担心的就是,又沦为变相的待遇化和福利化。
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
不让变懒的办法就是勤做家务,发展个人兴趣,比如写作,画画,做手工等等!
关于长期在家待着会变懒吗为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