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书斋都叫什么(历代名人书斋名)

互联网- 2023-08-24 04:36:57

从维熙的书房 图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名人的书斋都叫什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曾国藩后代为什么姓俞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俞敏洪演讲为什么要上大学
  2. 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李秀成
  3. 曾国藩左宗棠明争暗斗18年,为什么
  4. 名人的书斋都叫什么

俞敏洪演讲为什么要上大学

俞敏洪:大家好!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们今天的直播主题就是“高考和高考后的发展”。说到高考,就从我自己的高考故事说起吧!

01.我的高考故事

我高考考了三年,第一年、第二年都没考上,第三年就考上了北京大学,这段经历也成了一个励志故事,但是其实我当年之所以能够连续考三年,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当时的动力足够大。

◆我为什么能够坚持考三年?

第一个来自于理想和渴望。理想和渴望是你希望未来你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状态,这个状态可能是更好的生活,那么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的理想和渴望的就是希望自己能上大学,因为对大学生活,我内心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这是第一个动力。

第二个动力其实来自于恐惧。恐惧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害怕自己陷入某种状态,为了逃避这种状态,所以你要去付出努力。现在像这样的同学我不知道有多少,比如说农村的孩子可能不愿意一辈子在农村待着,也不愿意一辈子当打工仔或打工妹,所以你希望通过读大学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生活,那这就是你的一种恐惧。当然我这不否认打工妹、打工仔为中国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而是说这种情况给你带来的恐惧。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的高考是被理想和渴望在拉动着往前走,还是被恐惧在拉动着往前走?这两种力量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说这两种力量都没有,那就是个麻烦了。因为如果这两种力量都没有,意味着你没有任何动力去努力学习考试。你觉得现状挺好,你觉得爸爸妈妈为你买好了房子,就在自己的家乡,这样“有一搭、无一搭”的生活挺好,那就是个麻烦。

对于当初的我来说,恐惧就是一个巨大的拉动,我必须离开农村,这是恐惧,我不想在农村过一辈子贫困的生活。

另一个就是一种渴望和理想,我渴望过大学生活,这是我的一种浪漫主义理想,上了大学我可以在美丽的图书馆读书,我可以找个美丽的女朋友,我可以一辈子在大城市工作生活,那是一种无法抵抗的诱惑。所以才有了我后来的坚持高考三年。

◆如何建立正向循环机制?

我觉得人生两件事情特别重要:第一是热爱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这个事业当然是从高考志愿开始,然后到了大学慢慢地寻找确认,甚至到了大学毕业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才终于找到自己一辈子最想干什么。

比如说我如何找到自己一辈子最想干什么?当时我已经在北大当了三年老师,但是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当老师,而是因为当老师是留在北大工作的一个选择,前三年当老师时充满了折磨。为什么呢?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当老师,北大的学生又很聪明,所以我讲着课,北大的学生就从教室里全部跑掉了。

但是三年后,我琢磨出了当老师的方法,并且赢得了学生的喜欢。我觉得站在讲台上面跟学生讲课这件事,也给我本身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激情,所以从此我就产生了一种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以至于到今天还在这讲课,所以人生的发展就是要找到你究竟热爱什么。

第二个要有上进心。所谓上进心,就是你一定要想办法,让未来比今天好,明天比今天要好。下个礼拜好,这个礼拜好,所谓的好,也许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是因为你一直保持上进,不断地正向反馈,你的人生道路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我觉得我上北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起点。

因为我进了北大以后就突然意识到,我很落后,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知识面非常窄。但是它给我带来了一个正向的循环机制,我发现我处在一个非常好学的氛围中,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拓宽了自己的知识和眼界,不断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更加成熟。

上大学其实就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你周围的人越来越能干,这些越来越能干的人既可以作为榜样,又可以成为你的朋友,慢慢地你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能干。这个时候你的层次就是循环地交替上升。那么你终于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甚至可以开创自己的事业。

◆我为什么选择英语作为自己考大学的专业?

这其实跟高考相关,因为当时高考的时候,我的数学能力非常差。但是当时中国的高考只要是考外语,数学就可以不计入总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

当然后来进入大学以后发现学英语很好,当你学好英语以后,你就可以开始大量地读英文原著,你学好英语以后就可以去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当然也没有想到,后来我这辈子基本上要一辈子跟英语打交道,创造的事业也是跟英语密切相关的。

◆如何考上北京大学?

曾国藩有一句话是: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就像高考,通常情况下,大家备考三年,同学们一直拼命地努力学习,学习方法也对,而且保持了对学习的热情。那么到了高考的时候,又考出来一个好分数,并且进入一个好大学,原则上就是比较自然的事情。

如果说我们高中的学习马马虎虎,并且成绩也不是那么的好,也没有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你可能就会进入一个一般的大学,甚至有可能考不上大学,那么就需要靠你后面继续努力去弥补。

总之凡是你过去没有做到的,未来的生活将会继续跟你提出要求,这是一个弥补原则。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是平白得到的。

02.我们现在为什么参加高考

◆高考一定不是为了父母。

首先请同学们记住了,高考一定不是为了父母。现在很多学生说:我高考就是因为父母要我考。

如果说你高考只是为了给父母一个好成绩,这是很荒谬的一件事情。高考其实是为了给你自己一个交代。某种意义上,高考是为了上大学,但是上大学不是我们高考的唯一目的。上大学是一个起点,这个起点让你此生可以走得更远、更好、更充实。不同的大学就意味着不同的起点。

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我没有上大学的话,今天我最多就是我们县里的一个乡镇企业家甚至还是个农民。但是因为我后来上了大学,我的世界就变得更加广阔。

◆学习是为了找到一生最大的价值。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如果再跟孩子去说学习是为了改变命运,这件事情是说不通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本身是一个比较安逸的状态,你让他改变命运能改变到哪里去呢?

无非是从家乡的城市跑到另外一个城市?无非是如果父母有钱的话,家乡有房子,那么到别的城市也买栋房子,这起不到改变命运的作用。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不是为了改变命运,而是为了改变我们自己。把你从一个思维狭窄不知道这个世界为何物,也不懂得利用这个世界资源的人,改变成为一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双向赢得的人。

所谓的双向赢得:第一你能够赢得这个世界的资源,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社会关系,你也有更多的眼界和更宽的胸怀来做更大的事情,这是你的第一个赢得。第二是倒过来让这个社会赢得你。就是说你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请记住,一个人的最大收获和人生价值就在于这两点,做到这两点你就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学专业不再是为了就业。

我看了一份统计数据表明,现在家长选的前五六位的专业都是跟计算机、商业、经济学相关的。为什么?因为据统计这些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月工资都比较高。

说明如今大家在选专业时仍只考虑就业因素,但这首先会形成一个不利的情况,就是就业拥挤状态,每个人都去选人工智能,每个人都去选经济学,每个人都去选商学,结果导致毕业以后进入这些领域的人,远远多于能够就业的人,反而导致大家找不到工作。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自己也许对这些专业并不一定感兴趣,所以选专业的时候就是为了就业,从而去学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折磨,对青春也是一种浪费。

所以请记住了,面向未来世界,选专业已经不再只是为了就业。

上大学其实是两方面为自己做准备,一方面是基础。就是一棵树可以长高的土壤和厚度,因为上大学的土壤肯定比你不上大学要好。这么说,就是越好的大学土壤越厚。为什么呢?它的科学氛围、人文氛围,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有整个学校的历史氛围都会比较的深厚。你在大学的四年泡在里面,当你泡在里面的时候,不管你爱不爱学习,你身上就带有了学校的某种特质,这个学校的文化滋养了你。

第二是通过系统化的学习,让你重建思维能力和思维框架,这对你的未来发展带来好处,这就是厚度。数据表明,55%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其实并没有在自己专业领域中就业,包括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有55%以上。这表明什么?就是在大学的时候,不管学哪个专业,学习这件事情本身是让我们学到研究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大学选专业尽管重要,但是并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实际上是通过大学四年学习,找到你从内心喜欢去从事的那件事,这件事情才最重要。选大学比选专业反而更加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大学氛围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有的大学才成立了十几年,有的大学却已经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有的大学是在绿树成荫的老校园里面,有的大学搬到了一个新地方,树还没有一人高,那这个学习氛围就完全不一样。

◆如何建立正向循环机制?

保持学习热情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断地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热情就是从你喜欢学习的某一本书或者是某一个课程开始,如果说你到了大学以后,第一学期选修了五门课,结果没有一门喜欢的。那么这是你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因为既然是必修加选修,就意味着就一定有一到两门课你是非常喜欢学习的。那么你就可以从一到这个两门你喜欢的课入手,把自己的学习热情给提起来。

第二是要有探索的热情。就是要多读书,了解各个方面、各个门类的知识,再把各个门类的知识互相打通以后,也许你就会产生一种兴趣。近两年交叉学科很受学生欢迎,就是因为学生面向未来,发现光知道一个专业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所以就有了交叉学科。

◆开放的时代,可以自由转换。

尽管要尽可能让自己上好大学,但是如果高考失利没有去到一个好大学怎么办?其实很多人仍有往上升的机会。

第一个就是准备考研,考到一个你心仪的好大学。比如说北大每年录取的几千个新的考研学生,80%都是从其他大学,甚至是从原来的二三本学校考到北京大学的,所以未来你依然有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

第二个,如果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英语,选择去国外留学。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我们有这样的转换机制,也有这样一个再次选择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要考大学?是为了给自己打开一个新世界,不是改变你的命运,也不是说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而是因为你进了大学以后,你的整个世界就被打开了,你的人生会更加的丰富,也有更多有趣的事情来到你的面前。

03.高考前和高考中的心理准备

◆高考前的心理准备。

两天我看到了一份数据,根据这个热搜统计,高考压力和高考焦虑成为学生和家长同时搜索的热词。那么这就表明了现在1193万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有很多陷入了焦虑状态。这种心态主要是来自于担心高考考不好。

其实这个担心是大可不必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水到渠成的,这是你过去十几年的努力学习,最后导向了高考三天所出的成绩,这是必然的。也就是说你现在再焦虑,压力再大也不可能提高你的高考分数,甚至有可能由于压力过大或者焦虑过分,反而导致你的高考成绩下降。

你现在就是要吃好睡好,甚至可以不再看任何复习资料。还有家长的焦虑更加没有必要,只会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压力。

所以这是第一个我想给家长和高考生讲的,千万不要再有压力,每天一定要多睡一两个小时,保持心情愉悦。当然了最好不要打游戏。为什么?因为打游戏是分心的行为,会消耗你的能量。

家长在面对孩子时,既不要说过分鼓励的话,也不要说任何丧气的话。请记住了,在这个关键时刻,你作为家长对孩子鼓励也是给孩子压力。

◆考试中的心态和建议。

请高考的同学们记住,原则上你在高考答完卷以后,有时间检查时,只检查你有疑问的题目,因为很多同学试卷做完以后,就从头到尾的检查,检查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明明会的题目仿佛就不会了。

当然如果你时间多,也可以全面检查。但是原则上检查一遍就够了。

还有在高考之前一定要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这个时候家长们千万不要犯一个毛病,就是高考前几天,担心孩子太累,就给他吃各种营养品,这样很容易出问题,万一不小心拉肚子也是有可能的,从这点来说,一定不要改变孩子平时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

除此之外,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做一些体育锻炼或者是户外活动,但是一定不要太激烈,如果说中午能够小憩一下,睡半个小时,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你到了下午考试的时候有点头昏脑胀,那么建议大家喝一小杯咖啡也是可以的。

考试上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任何一门考完以后就忘掉,既不要和同学讨论答案,也不要到网上去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迅速地专注于下一门考试,直到全部考完以后,你回过来再去对答案,那个时候不管你错多少都没事了,总之就是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你的情绪,这就是高考时的心理准备。

04.高考志愿填报和城市选择

◆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志向、兴趣结合。

高考志愿的填报和城市的选择是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我跟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老师讨论过,未来三十年之内,人工智能来代替人类情感性、创意性、服务性以及需要感情交流型的工作几乎还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这个方向来说,学习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关系,反而是未来人工智能可能没法取代的。高考志愿的填报尽管很重要,最重要的原则是和孩子自己的志向兴趣相结合。

一个人的志向兴趣爱好,是我们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最大动力。作为父母稍微想一想,如果这辈子活得不开心,是不是因为你不喜欢你那份工作?不一定是因为那份工作带来了更低或更高的收入,而是我们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每天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终生想要从事的事情。人在兴趣爱好中,会不自觉地产生人生的动力,不自觉地付出更多努力。

◆不能只听父母的,更要听自己的内心。

未来上什么样的大学,到哪上大学,到哪个城市上大学,学什么专业,这一定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决定的话题。父母把我们养到18岁,也有资格和权利和我们共同讨论我们的未来。

而孩子到了18岁,作为年轻人,也有资格决定自己的未来。同时我们也要有能力,照顾到父母的情感,并且跟父母达成一致,千万不要父母、孩子为了高考志愿互不相让。

既不能光听父母的,也不能光听老师的,而是更多的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内心再回过来和父母和老师进行讨论,作为一个18岁的孩子,这是我们应该要能够做到的。

◆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怎么选专业?

还有一些孩子,就为了拿个分数上大学,兴趣点不明显。这类学生可以考虑基础学科领域,或者是考虑更热门的学科。既然兴趣点不明显,那就要对应规划大学学的东西,未来做什么可能被用上,因此学的太窄就不行。比如学日语,未来工作相对只能跟和日本有关系的方向走,比如与日本的外贸、交流,这样相对来说有一点窄。

但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历史、哲学未来也都能用。这种大学科,比如文科中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理工科中的数理化。

◆选择地区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要远离自己的家乡。如果你在自己家乡的话,你的生活习惯、对城市的了解,完全和上大学前一模一样。而且如果在家乡,父母离你很近,常常就会回家,父母会对你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

如果说在高中之前,没有办法摆脱父母的影响,大学无论如何要跟父母离得远一点,让影响减到最少。很多独生子女,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是过分的。不光是孩子在依赖父母,很多父母在心理上非常的依赖孩子,甚至把依赖孩子作为自己安全感的一个保证,这样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为了扩大自己胸怀,让自己习惯于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必须远离家乡。我自己当时可以进南京大学,也可以进苏州大学,但是后来到了北京大学,离江苏很远。当时的中国北方和南方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我到北京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沙尘暴,对面看不见人,这个让我无比的吃惊,把我江南小男子的那个这个风情打磨掉了,慢慢地在我的内心注入了一些北方的豪爽。在饮食方面,我在家乡的时候只吃米,到了北方以后,开始喝玉米糊糊、吃玉米饼,慢慢改变了我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原来我只是跟江南人打交道,但是到了北大以后就发现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我开始与完全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远离家乡进入一个陌生城市的大学,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第二,如果能进入大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更好。大城市带来的是更丰富的生活、更复杂的人际交往,同时大城市,实习机会也会更多,大城市你所要学习的资源也会更多。但是如果你仅喜欢的几所的大学并不在大城市,那还是更关注大学本身比较好。

◆父母不要跟到你上大学的城市去。

父母一定不要犯的一个错误,不要孩子离开你去上大学了,但是你还跟着又到他上大学的城市。

其实每一个年轻孩子都希望过上自己离开父母影响的生活。孩子长大了,父母要有自知之明,放飞孩子是让孩子成功和发展的最好方法。

◆世界未来的发展更趋向于个性化的选择。

世界未来发展是更趋向于个性化的,大家想一想,四五年前有大数据吗?有元宇宙吗?云计算甚至都没有对不对?现在想着选一个专业让孩子过一辈子,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大学学到技术,学到基础。现在不要考虑太多职业问题,而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喜好做出个性化选择。

◆如何建立正向循环机制?

如果高考后成绩或者录取的大学不那么理想,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考虑国际教育这条路。

国际教育包括香港澳门的国际性大学,也可以去距离中国近一点的像新加坡这些地方的大学。中国的高考成绩可以作为很多国际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标准。所以从这一点上,高考一定不会白考。当然前提是,你可能还得参加一到两门英语考试,但要求也不会很高。

05.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

◆内心想清楚是不是真的想上大学?

对于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大专几乎100%都可以去。没有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

但现在,高考复读的学生中,有一大半是考上了大学后又高考复读的学生。中国高考复读的学生的总数依然不少,这些学生主要问题不是没考上大学,而是没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第一种情况是孩子自己觉得考的大学太差,还想通过一年的复习考一个更好的大学。如果孩子内心这么想并且孩子还有热情、有决心,希望通过一年的复读,再去尝试一次,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孩子考大学已经考得不耐烦了,但家长还想孩子去一个更好的大学,如果孩子内心没有了再去复读的热情,家长强迫他去做的话,结果一定不会好,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心理问题,可以考上什么大学先去上再说。

在国内,即使是一般的大学,它未来依然有两道大门是打开的。孩子可能现在暂时对考试不感兴趣,或者高中还没有开悟,大学开悟了,他就有两个路可以选择。

第一,考研。比如北大,每年录取的几千个研究生,20%左右是北大升上去的,其余80%是别的高校考过来的。

第二,经济条件可以的话,进大学后可以准备出国。

并不存在说考了二三本这种不是那么心仪的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有希望与前途了。只要有一个不断地正循环的机制,把自己往前推,永远就是有前途、有希望的。

◆没有太高远的志向,可选择舒心的职业。

如果孩子并没有太高远的志向,就是想谋一份舒适开心的生活和工作,完全无可厚非。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根据自己未来职业爱好,选择一个大专里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没有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就喜欢做菜,可以选择跟厨艺相关的专业,未来当一个大厨。我在北京遇到的大厨,最厉害的都是百万以上的年薪,从生活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上述说的是没有考上一二三本的同学,如果考上的同学,一定还是以先上大学为主,任何大学都有人文理工这类综合学科通识教育,对孩子基础提高、更有厚度是更有好处的。

◆关于参加自考。

今年九百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有百分之六七十,在毕业时可能暂时没有一份良好的工作,或者干脆就没有找到工作,那是不是上大学就没有意义呢?这个我想打消家长的疑虑——上大学永远比不上大学对孩子一生有更多好处。

如果不上大学,高中毕业直接工作,当然这个工作也可能可以干一辈子,但是它未来发展的潜力是受影响的。大学毕业生知识功底更深、眼界更宽,未来成长的速度也一定会更快。也许前面一两年看不出太大差距,你也拿5000我也拿5000。但是慢慢的,大学毕业生可能就拿到8000,拿到1万,甚至拿到2万。上大学后,机会多很多,并不一定说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才上大学,而是为使自己未来的路更宽,我们才去上大学的。

同时我建议家长,如果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大专这个是一定要去的。人的醒悟是有早晚,可能我们有很多高中时间不爱学习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工作两三年以后,突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再去参加自考成人高考这样的考试,最后拿到本科文凭。

我以我自己举例,我的儿子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都比较随意,在高中我拼命地鼓励他学习但最后也就是个一般的成绩。我以为这个孩子学习就这样了,但是后来他上大学后突然就开悟了,一是意识到学习重要性,二是脑子感觉好像变更聪明了,在大学几乎每门课都是全优。

所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静待花开。静待花开不是躺平,而是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付出自己最大努力。

同时对于那些没有考上大学或者说是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只要有一个爱好,有一个专业就能够让你获得经济收入。有一个爱好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人生就不会差。

06.高中和高考阶段,家长应该怎么样?

◆家长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孩子有很多焦虑与压力是因为家长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愿望,比如要求孩子考名牌大学、希望孩子有出息等等,这是无形的压力。高中开始这三年,家长要鼓励孩子,但绝对不是给孩子定一个你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要孩子实现,以及给孩子定一个过高的目标。

◆不要在专业选择上强制孩子,要让孩子选择自己从心里喜欢的专业。

高中阶段跟孩子说命令性、暴力性的语言,孩子会有强大的反抗情绪。这种反抗情绪倒过来,他们会对学习自暴自弃,故意跟家长对着干,这个时候家庭关系也容易出问题。

◆要在高中的时候,让孩子有独立的意识。

很多家长无意识的让孩子依赖自己、不愿意放飞孩子,像一只风筝似的,积累矛盾,最后要不就是孩子对你不服从,要不就是孩子对你服从,但是孩子独立的机会没有了。

◆注意孩子的隐私,抓大放小,不要对所有事情过问。

重要的事情可以约法三章,剩下的事情应该给予他足够的空间,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每周给孩子1-2次适当的放松很重要,比如说晚上跟同学们出去看个电影、出去聚会吃个烧烤。这么做,孩子倒过来会更加尊重父母。

◆高考前期为孩子做好服务员,让他吃好睡好剩下什么都不要做了。

千万不要这个时候再去鼓励孩子,拍拍肩膀笑一笑,比什么都强。如果孩子考试回来发现做错了题目垂头丧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后就可以了,让孩子尽可能放松心情。疫情期间,不少高考学生和家长心情都受到了影响。但其实想开一点,别的同学也一样,同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

07.为什么要上大学?

◆不一定要上最好的大学,但要尽量上正规的大学。

尽量上正规的大学,上四年的大学。原来中国还有一些野鸡大学,现在应该被整顿没有了。挑有历史、有传统、名声好、城市位置好的地区大学去上是必要的。

◆爬得高,看得远,眼光、学识、资源、能力。

上大学是为了浸泡自己。如果我没有进北大,只是去了江苏的地方大学(当然不是南大、苏大这样的好大学),我一定没有今天。也许今天我只是一个普通农村中学老师,也不会有太多想法。你处于什么样的氛围,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为孩子选择了一个大学以后,在这个大学里面,孩子哪怕没有太主动的学习能力,他只要在大学里面泡四年,也许就会泡得比原来的自己好很多。当然也有被破坏掉的可能。这种情况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问题或者遇人不淑。但是一般的大学,孩子只要进了大学,就会不知不觉地爬得高,看得远,在眼光、学识、资源、能力等方面跟原来不一样。

并且大学毕业,大学里你认识那些同学朋友就都是你的资源了,在大学培养的各种能力也变成了你的资源。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在读大学过程中,你所得到的东西。大概3%同学在大学无法毕业,但是即使拿不到毕业证,他们在大学泡了三到四年以后,依然可以利用大学资源为自己未来创业、工作做点事情。

◆能够全力以赴为人生拼搏的转机不多,考大学是最关键的一次。

人生是一个台阶迈向另一个台阶,高考毫无疑问是我们人生走向更高台阶,更高山峰的门槛。一辈子通过自己的拼搏,跨上台阶的机会是不多的。

考大学是一个台阶,未来考研、考博倒不是像高考这样的厉害台阶了。当然如果大学毕业后出国去读书读硕士博士,那也是另外一个台阶。毕业以后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公司是一个台阶,后来自己开始创业,就像我从北大离开,出来创业新东方,又是另外一个台阶。人生大概就是这么四五个台阶。

◆如何寻找生命前行的动力——理想的牵引,大学是产生新想法的地方。

通过寻找自己爱好的专业,寻找自己未来的事业方向。这种事业方向大到可以拯救人类,小到在某个领域产生贡献,再小到某个专业某个技术,深造研究,以后也许可以引领自己创业。

在大学是比较容易寻找人生前进动力的,这个东西在工作的时候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同时跟父母也没有这方面的交流。大学同学之间原则上离利益关系很远,离社会等级关系也很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大学同学交流是友好亲密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就是新想法、新创意、新灵感产生的地方。

◆四年的美好,值得你去奋斗,毕竟是青春、毕竟是浪漫。

人生,我们总要有一段浪漫的时光。童年时光是欢乐的,少年时光也是梦幻的。高中青少年本应该是青春和浪漫的,可惜我们中国孩子大多都没有度过这样的时光,童年开始就有学习的压力,少年压力更大,到了高中的时候是无比的压力。在这压力之间,只能用一点点间隙的时间,去稍微瞥一下青春的美好。

大学基本是一种释放的状态,我觉得中国孩子真正获得自由独立浪漫的时间就是大学的四年时光。

◆你希望你未来的世界有多大,你现在的动力就会有多大。

世界之所以在你眼中可以形成世界,是因为你知道世界很大。对一个天天在地里劳作的农民去讲世界有多大,对于他来说那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

◆世界很大,家乡只是地球上的一个点。

我们从家乡出发,家乡是地球的一个点而已,进入了某个大学。从大学这个点开始连线,连到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你可以触达的地理上的和思想上的这个远方。我们要在地理上扩展活动的空间,在时间上在思想上扩展了思想这个维度。

08.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大学?

◆上大学,不仅仅因为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是因为你碰到的人。

我自己上大学时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大一大二我的平均成绩达到八九十分,大三大四我的平均成绩是六七十分。我大三的时候,我得了肺结核在医院里待了一年。这一年我想通了很多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来上大学已不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和同学比拼分数高低。

来上大学是为了让自己看广阔的世界,读更多的书,有更多的思想,所以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我把更多精力时间放在了阅读有思想性的著作上。即使学习成绩下降了,我也从心底里对自己感到非常的满意。

大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在大学所碰到的人碰到的你的同学,其他系的朋友,后来新东方也是我大学同学回来跟我一起创造的。我的人生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些人出现,让我境界能力提高。

◆大学好不好不仅在于大学本身,更在于你如何利用大学四年的时光。

大学四年怎么度过比你进入什么大学更加的重要。

第一,要把你喜欢的专业学好;第二,大学至少也要读300本书左右。

◆人生可以不断重新制定奋斗目标,考研、出国、就业、创业,都是选择,不要忘了我们有潜力,可以跳起来。

人生绝对不是一个大学就定终生的,我们可以不断地重新选择。

◆为自己的爱好和志趣去奋斗,人只有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才会激发内在的动力。

曾经有人问我,俞老师,我大学毕业以后是考研好,出国好,还是就业好,还是怎样好?我说这个事情很简单,你拿几张纸,每张纸里写一个,当你自己不能分辨的时候抓阄,只要抓到出国就为出国奋斗,抓到考研就为考研奋斗。当你自己方向不明的时候,抓住一个方向往前奋斗。只要这个方向能把你人生带到更高处,那就是好的方向。

◆一旦选择了一条路,要努力前行,心无旁骛,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走两条路。

选择国内考研就不能选择出国,选择就业就不选择考研和出国。这是一个你的道路选择问题。但是到底哪条路更好?没有人说得清。

结婚的时候找这个女孩结婚,和找那个女孩结婚,可能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命运,但是你不可能同时找两个女孩结婚,你也不可能同时找两个男孩结婚。你做的某个选择在某种意义,选定了自己的命运,不管好坏,你就只能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当然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选错了也是可以终止的。

◆你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机会,需要你有勇往直前的精神,保持生命活力和追求。

我们是为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奋斗的,人只有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才会激发出内在动力。今天已经强调了五遍了。在大学,在不受父母影响、不受老师影响的情况之下,去问一下你的内心,问清楚你自己所学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你从心底里喜爱的东西。

同时现在很多年轻人专注力是非常差的,比如读一本书读了半本就不读了,这就是专注力差。你应该去学会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就去做着你现在喜欢的事情,即所谓的做一行爱一行。

你自以为这个专业你可能不喜欢,是有可能你碰到了难度,你不愿意钻研进去任何事情,你如果钻研进去了,可能你是会喜欢的。一个反复无常朝三暮四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就的。

我在做新东方以后,刚开始的时候问了自己好长一段时间问题,我是不是真心要做新东方?95年,美国有个大学给了我全额奖学金,我差点把新东方关掉。后来我认认真真在家里思考了两天,最后我的回答是yes,我要把新东方做下去,哪怕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要把新东方做下去。一生会遇到很多机会。但是不管你遇到什么机会,一旦你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后,请记住,要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保持充分的生命活力和追求,一心一意地把握这个机会。让这个机会变成一个在你之后人生中,回顾起来是一个辉煌事业的机会来对待。

◆梁漱溟、华罗庚、巴金等都没有上过大学。吴敬梓、袁世凯、蒲松龄都不是状元。

在中国有一些名人没有上过大学,比如说梁漱溟,华罗庚,巴金,但是他们依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们怎么样保持自己的奋斗力,去寻找自己的机会,才是我们人生的最重要的过程。

09.一生成长的几个能力

我个人来说,可以学习成绩不好,可以上的大学不好,但下面几个要素如果放在心中作为自己人生坐标的话,那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人生幸福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点。

六个词:志向、自信、勤奋、坚韧、洒脱、善良。

◆志向,即对现状不满,并愿意奋斗。

不满并不是贫困要变得富有,更重要的是对个人思想状态及对事情的见识、判断力、能力、成熟度,以及对走向世界所需的才华不满,并愿意为之奋斗与长进。同时既然都是奋斗,为什么不奋斗点大事出来呢?既要仰望星空,一辈子给自己提出一个更高的期许;也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而不是说做白日梦。因此志向是我们的内在驱动力,也是我们的牵引力。

◆自信。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想自己这辈子到底有没有出息,想外界的对你的评论。大学的时候,我的大部分大学同学都认为我这辈子最多学一点英语,回去当个中学老师。后来慢慢到大三大四,我捡回了自信,学会了沿着志向一步步去奋斗。

自信是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成就的。你可以说自己现在知识不够,学识不够,性格软弱,都没关系。有些人明明就一点点能力却狂妄傲慢,这叫不叫自信?有的人明明有能力,却反复看不起自己,那个叫自卑,也不叫自信。自信是恰当地评价自己后,给自己未来定一个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中目标的实现,不断正向的反馈让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要勤奋。勤奋并不是拼命,而是愿意花点力气让人生上一个台阶。

不管多么有志向,多么自信,不勤奋的话,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同时任何盲目的勤奋都是白费功夫,比如你勤奋一辈子把一个铁棍磨成一根针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勤奋绝对不是拼命,而是你为了让你的人生进入下一个更高的台阶,每做一件事情花了力气、动用了资源时间精力,这才叫做勤奋。任何重复性拼命,只是为了自己活下去的勤奋没有任何意义。

◆坚韧。即勇于面对困难失败,到承认困难接受失败,再到战胜困难和失败。

我们有志向、有自信、勤奋往前走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而坚韧,可以让你遇到任何困难时,像弹簧一样,摁下去后能够再弹起来,摁得越重,弹得越高。

坚韧,不是死不认账,是清醒冷静地面对现实,并想出超脱现有困境的办法来。承认失败,并开始重新布局,战胜困难。

◆洒脱。放长眼光,不为眼前得失而焦虑。

洒脱意味着不会被现实中的庸俗物质所纠缠,比如说有些人天天攀比,他买那辆好车我也要买一辆,他变成了部长我想办法也变成部长。心气狭窄的攀比、比较会给我们人生会带来很多的困惑和苦恼,让我们的人生不太容易走在正道上面。进大学以后,高考的同学就应该学会洒脱。不在意别人的身份、地位,做自己认为最开心的事情,最值得为之奋斗的事情。

◆善良。做个好人,对同学好,对朋友好,有德性,有品行。

善良不是无底线的软弱,不是被别人欺负就认。善良是在有了志向、自信、勤奋、坚韧的情况下,愿意去做一个更好的人,对同学好,对朋友好,做一个有德性有品行的人。

注重利他,多为同学干一点,自己吃点亏无所谓。良好的同学关系会在未来自己的事业发展中派上用场。我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我确实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跟同学的关系处的非常好。

以至于后来我做了新东方以后,自己一个人做不动的时候,到国外去跟我的大学同学一沟通,他们就愿意回来跟我一起做,也就有了后来中国合伙人的故事,有了和王强、徐小平老师共同奋斗的岁月历程。

10.进入大学后

需要注意的几件事情

◆确定自己对于专业是否真的爱好。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同学对所选专业其实还不够了解,一定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确认自己对专业是不是真的爱好。可以尝试把本专业领域的某一本权威著作读透,看自己能不能读进去以及能不能有很深的感悟,读完后自己愿不愿意主动去寻找这个领域的更多的著作来看,如果是,就表明你对专业是爱好的。如果读不下去、专业课天天睡觉,有可能你对这个专业可能不爱好。有不少国内大学可以转专业,当你想清楚后可以转专业。

◆注重英语学习。

现在很多大学,英语不是主科了,四六级也不作为毕业的标准。但拥有英语能力能为未来打开更多可能性。比如说未来毕业后到外企工作更容易,到国外读大学更容易,做国际贸易更容易,可能未来国外旅行也更容易。

学习英语不一定为四六级考试学,也不一定为了考研学。作为一个爱好,不要丢下英语,也许未来机会来临时,你会有更大的可能性。

◆住在宿舍,学会集体生活。

从小到大,不少孩子在家里一个人一个房间,从来没有过集体生活。而在中国,集体生活尤其重要,中国传统观念和组织结构都是以集体为核心的。如何学会跟一帮个性不一样,背景不一样,秩序不一样,爱好不一样,甚至睡觉吃饭的习惯都不一样的同学,在一个宿舍生活四年,会大大考验你的智慧,同时也会迅速提升与人相处的能力,提升包容能力。住宿舍让人有意无意中,培养和集体相处,并在个性中间容纳不同的能力。

同时,住宿舍还可以让人有三五个知根知底知心的朋友,缓解心理焦虑。大学同学间甚至一个宿舍间遇到了不太好对付的人,可以避开,不要得罪。参加一到两个俱乐部活动,扩大爱好和朋友圈。

◆大学有可能的话,谈场恋爱。

一场美好的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谈恋爱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说实在没人跟你谈,也没关系就等待。如果有人跟你谈,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以美好,不要鸡毛。两个人之间美好的时候卿卿我我是特别好的,但是分手的时候依然要美好,互相之间有美好的祝福。

◆认真阅读,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学会独立思考非常重要,一个独立的人不仅仅生活上独立,还意味着思想上独立,人格上独立,意味着看待任何事情都能够用自己的判断力来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思想狭窄。

最后,生命的美好,来自你专注前方风雨兼程,来自你忘记痛苦更加坚强,来自你找到爱好忠于理想,来自你胸怀博大风景壮阔,来自你成就自己造福社会。祝全体高考学生胸中锦绣,得心应手;科科高分,金榜题名,最终获得自己进入大学的美好时光。

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李秀成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著名大臣,他一手创办的湘军,对日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李秀成,则是太平天国后期,支撑起衰弱的太平天国的将领之一。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占有的分量非常之大。在太平天国衰弱之时,仍然能带领太平军获得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正是有李秀成这样的将领在。因为天京事变而元气大伤的太平天国,才没有那么快的走向衰亡,而是又延续了好几年。

李秀成被太平天国封为忠王,同时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的他,在清朝黑名单上所占的地位绝对不低。像他这样地位出众的“反贼”,照理来说,应该是要押解进京,进行具体的审问之后,再斩首示众的。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李秀成写下自供之后不久,不能押解进京,曾国藩就提前将他杀了。

对于这样一件事情,后世人保持有很多疑问。对于曾国藩有这样的一个做法,也做出了许多的猜测。

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的是李秀成在被俘之后,曾经向曾国藩投降。表示敬佩曾国藩,希望能够投靠曾国藩。

看《李秀成自述》,里面的确存在有对曾国藩极具奉承的言语。如:“久悉中堂恩深量广,切救世人之心,玉驾出临瑶。”,“我见老中堂大义恩深,实大鸿才,心悔莫及。”

如果只有这样,也没什么。关键是在曾国藩家族中流传有一个说法,说的是李秀成在投降之后,曾经便是愿意拥戴曾国藩自立为王。“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

曾国藩那个时候的处境,的确非常的尴尬。曾国藩开办团练,创办湘军,是清王朝在面对内外压力之下,无法从容应对之时,特别开的特例。地方开办团练,虽然是清朝统治者自己放宽的限制,但是等局势差不多稳定之时,统治者又会怎么想呢?

曾国藩所创办的湘军,是最早办团练的那一波。而且势力非常强大,后来李鸿章创办淮军,也是在曾国藩分了一批湘军过去,才能迅速的办成的。

对于地方团练,是个人都知道清朝统治者的思想。想要依靠这支力量,安定江山,镇压内部反叛,抵抗外国侵略。但是这笔力量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始终是不放心的。曾国藩手中掌控着这支力量,自然受到朝廷的忌惮。

在攻陷武昌后,曾国藩短时间内收到过两封圣旨,一是封曾为湖北巡抚,二是下令撤封。湖北巡抚的位置还没有坐热呢,就被撤封了。要说曾国藩不知道朝廷在忌惮他,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曾国藩是傻子。但是曾国藩是吗?显然不是!所以如果李秀成真说过辅助曾国藩当皇帝的话,那么曾国藩急急忙忙将他处决也就说的过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实际上曾国藩在诱哄李秀成写自供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提前杀他的打算了。“昨夜承老中堂调至驾前讯问,承恩惠示,真报无由”,这说明曾国藩一定是给了李秀成说明承诺,或者说是希望,所以李秀成才有这么一种说法。

但是在拿到李秀成的供述之后,曾国藩与赵烈文商议,赵烈文说:“生擒已十余日,众目共睹,且经中堂录供,当无人复疑,而此贼甚狡,不宜使入都。”这并不仅仅是赵烈文一个人的想法,实际上也正是曾国藩心中所想。

关于李秀成后代的说法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不可信的。明确知道的一支,李秀成的次子忠二殿下李容发。在江西被俘之后,被湖南巡抚陈宝箴收养,后来娶了一个婢女。但是按照一般被抓住的反贼后代,沈葆祯奏章中说“监禁,俟岁满后按例处置”。也就是说,先是收禁,年满十二岁之后,就阉割给功臣为奴。

按照这种处置,如果李秀成后代没有侥幸逃脱的人,那么自然就没有后代了。

曾国藩左宗棠明争暗斗18年,为什么

先来看看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送的挽联吧: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是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最后告白,也是表明了,左宗棠与曾国藩没有深仇大恨。那为什么二人关系不好?有人说是两人演戏自保。我觉得那么看就是想太多了,左宗棠心高气傲,不仅和曾国藩不对付,几乎就没几个大臣是他看得上的。真正的原因,其实就是理念不合,政见不同,而左宗棠又是个耿直性子,眼里揉不得沙子,看不惯曾国藩有些时候的矫情圆滑,所以处处针对曾国藩。但是内心深处,他明白,曾国藩也是君子。

就像北宋王安石和司马光,私交原本不错,但是政见不同,以致在朝堂上争得你死我活,互相攻击。但互相对彼此的为人还是认可的。王安石去世时,已经病重的司马光不能亲自上朝,便拜托同僚代自己上奏,一定要对王安石加以肯定,给予应有的待遇和哀荣。这才是君子之交,可以意见不同,但对事不对人。

曾国藩跟左宗棠也是这样。左宗棠原本是受曾国藩举荐,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崭露头角,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优秀将领。但是,时日一久,二人矛盾逐渐产生。其实关键在于两人气质上的根本差异。曾国藩是真正走科举仕途起家的,身上有很强的文人气质,当然也不可避免的有许多文人的酸臭毛病。而左宗棠功名不过举人,是靠着带兵打仗起家,性情耿直,眼里揉不得沙子。

二人的矛盾有如下几次:首先是咸丰七年,曾国藩陷入江西战场,朝廷对曾国藩多有要求,但却不给予足够的支持,致使曾国藩处处受困。正逢此时,曾国藩父亲去世,于是曾借机上表丁忧,其实是以此要求朝廷给予更多支持。但左宗棠认为,为人臣子就应该全心全力,他觉得曾国藩的行为是临阵脱逃,故而痛斥其不忠。这件事让两人关系蒙上一层阴影。一是因为左宗棠耿直,二是因为不在其位,不知曾国藩的苦。

真正导致二人彻底决裂的是天京攻克后的事情。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破天京,曾国藩作为总指挥,上表奏报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已自焚而死。但是左宗棠接到确切消息,洪天贵福已经逃走,于是上表奏报。这件事给曾国藩造成很大打击。因为左宗棠的奏章如果属实,就证明曾国藩欺君罔上,这是可以治死罪的。于是曾国藩极力辩解,称左的情报不可信,左宗棠是哗众取宠。左宗棠也不甘示弱,二人以奏折争论,终致彻底决裂。事后证明,左宗棠说的是对的。但曾国藩也未必是有心欺瞒。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洪天贵福能活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左宗棠实事求是,却丝毫不顾及曾国藩的处境。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又怎么能再跟左宗棠和睦相处。

后来,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自认为功高,但朝廷却以其功不及曾国藩破太平天国为由,仅封伯爵,低于曾国藩的侯爵。此事也让左宗棠大为不满,认定曾国藩是靠着趋炎附势才保全高位,无论在地方任督抚还是一度入京担任军机大臣,左宗棠都处处说曾国藩的坏话。

但是,虽然两人表面上势同水火,实际上从来不因私废公。左宗棠西征时,曾担心身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不给予粮草上的支援。但实际上,曾国藩不仅悉心为其筹备粮草,还派遣心腹将领刘松山前往前线相助。而在后来推行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的建议多有阻力,左宗棠也是上表表示支持。因为他们都明白,彼此都是忠心为国。

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君子,即使有矛盾也能以大局为重。左宗棠最后给曾国藩的挽联,就是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佩服曾国藩的忠心和才能,虽然政见不合,互相攻击“攻错若石”,但毕竟“同心若金”,一心为国。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相期无负平生”!

名人的书斋都叫什么

?

从古到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田园。书斋名不仅是一个书房的名称而已,它更是主人的人生信仰之所在,往往颇富诗意,而且寓意深刻,妙趣横生!

陋室

“诗豪”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下一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述自己书房的朴素和简陋。他还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文学家杨雄的“玄亭”相提并论,表现了他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聊斋

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闲谈讲的故事加工整理,写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老学庵

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斋名为“老学庵”。语自“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陆游一生以坐拥书城为乐,“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老学庵”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和信念,他因此自己晚年的作品结集成《老学庵笔记》。

项脊轩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书斋项脊轩,有两重意思。其一:颈之背为项,不大,与脊同在不为人所注意的身体的背面;轩小而北向,居于屋的背面,故以“项脊”为喻。其二:作者的远祖(归道隆)宋朝时住在太仓县的项脊泾,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题名为“项脊轩”,表示不忘所宗。

七录斋

明代学者张溥的书斋取名“七录斋”。他自幼好学,所读之书一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反复六七次,直到背熟为止。

惜字斋

惜字斋,是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的书斋名。黄宗羲一生著述甚多,他的写作理念是简洁明快,惜字如金。

?

饮冰室

“饮冰室”,是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一句。意喻自己忧国忧民之“热”,饮冰方能“消暑”。梁启超临危受命,变法维新,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内心焦灼可想而知。在这间书斋里,他完成了《饮冰室合集》。

绿林书屋

“绿林书屋”,是鲁迅书斋名,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而被一些反动文人诬为“学匪”。鲁迅先生针锋相对,遂把自己的书屋“俟堂”更名为“绿林书屋”。“绿林”意即强盗,“绿林书屋”意即“学匪、强盗寓所”。这间书屋,体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无畏战斗精神。

抱残守缺斋

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取室名“抱残守缺斋”,并非给自己脸上抹黑,而是因为他生平“嗜古成痴”,人称“竭其力之所至,不以营田宅,治生产,惟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及隋碑,巨若鼎彝,纤如泉珍,旁罗当壁,广及罂登”。这些千年古董,因历经沧桑,难免残缺不全,但刘视若珍宝,因此,他的书斋名表达了甘心一辈子与这些残缺不全的文物为伴的志向。

十驾斋

这是清代大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

“十驾”一词,典出《荀子·劝学》。《劝学》篇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十驾,用马拉车,一天叫做一驾,十驾就是十天的路程。良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十天也能跑千里。这是说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钱大昕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十驾斋”,就是取读书做学问须锲而不舍之意。他早年就以诗赋闻名江南,又与纪晓岗并称“南钱北纪”,可不是什么驽马,而是一匹骐骥。他在十驾斋勤勉治学,笔耕不辍,著成《十驾斋养新录》,后世将其与顾炎武的《日知录》并称。他自己则被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等著名学者公推为“一代儒宗”。

求阙斋

曾国藩自书其书舍命名为“求阙斋”。阙者,缺也。“求阙”之义两个,一是“求阙于他事,求全于堂上”;不求事事完美,只求事事尽力。二是取盈则必亏之意,表达以盈满为戒,但求常阙的处世哲理。后来,曾国藩还专门写了一篇《求阙斋记》,并在以后的沉浮荣辱中时刻提醒自己自谦自抑,不可有半点骄傲自矜之意。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名人的书斋都叫什么和曾国藩后代为什么姓俞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李敖的书房 图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4/131999.html
上一篇:向东和向正东是一样吗
下一篇:同样是阶下囚,朴槿惠与李明博的狱中“待遇”为什么不一样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