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为什么还会谋反(太子为什么不能掌控财权)
5102023-08-24
其实古代“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为什么还会谋反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为什么要谋反,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古代“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为什么还会谋反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首先,题目应该改为明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李自成农民起义。其次,李自成之所以造反,是因为一个官员偷情,被老婆捉奸,进而引发了蝴蝶效应,崇祯撤销驿站,砸了李自成饭碗,导致崇祯上吊,明朝灭亡
明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人数最多时竟有200万人之多,这些起义军擅长流动作战,一般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打不过就跑,最终攻入北京城灭亡了明朝。
至于起义的原因,我们就不多说了,因为历代封建王朝末年,引发农民起义的原因基本上大同小异,无非是土地兼并严重、官府黑暗、再加上闹自然灾害,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的等等,为了一口饭,就起义了。
至于李自成为什么起义,我在这里以一件有趣的事来说一下原因。
一、悍妇捉奸,导致驿站被撤销
驿站在古代有着很重要的军事用途,在有紧急军情的时候,传递情报的官员可以在驿站食宿休息,换马。
明朝的驿站十分发达,光驿站的军卒就有几十万之多。
崇祯年间,有个监察御史叫毛羽健,毛宇健娶了个老婆温氏。温氏十分凶悍,毛宇健惧内,很怕老婆。
有一次,温氏回老家省亲。毛羽健趁机娶了个小妾,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不过,毛羽健的快乐时光仅仅持续了几天。不知道温氏怎么得知消息了,快速赶回北京,把毛羽健捉奸在床,一顿爆揍,小妾也被赶走。
毛羽健很纳闷,温氏怎么回来这么快。经过询问手下,才知道,温氏仗着自己是监察御史的夫人,利用了官府的驿站系统,休息、换马,马不停蹄,就赶回来了。
毛羽健不敢惹老婆,对驿站恨之入骨。
正赶上崇祯皇帝因为军费不足而发愁,毛羽健就趁机陈述驿站的害处:兵部用驿站发出兵符,却不用缴纳回来,官吏们都借用兵符文书假公济私,利用驿站办私人的事,一张文书兵符可以使用多次。驿站的差役一个个凶残如虎,老百姓深受其害。
崇祯就下令裁撤了许多驿站,节省出几十万两银子。
已,(毛羽健)陈驿递之害:“兵部勘合有发出,无缴入。士绅递相假,一纸洗补数四。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丝。”帝即饬所司严加厘革,积困为苏。《明史·,毛羽健传》二、驿站撤销,李自成没了饭碗,就参加了农民起义军
李自成生来心眼就多,擅长跑步,骑马射箭,因为家中贫困,就到驿站做了个差役。
本来,差役这个职业虽然低贱,衣食却可以基本解决,李自成多咱几年钱,甚至可以娶个媳妇,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米脂人李自成性狡黠,善走,能骑射,家贫为驿书,往投焉。《明史纪事本末·第七十八卷·李自成之乱》没想到,驿站因为温氏捉奸,遭受了池鱼之殃,被崇祯给撤销了。
李自成失业之后,正赶上各地爆发农民起义,他就参加了高迎祥的起义军。高迎祥死后,李自成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上了新的闯王,直到灭亡明朝。
李自成这样一个国家基层公务员,本来可以一辈子吃国家饭的,却被一场八竿子打不着的捉奸给弄丢了饭碗,只好造反了。朋友们,我是“北冥说史”,爱历史,爱文学,书写有深度的历史,做一个优雅的探索者。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和朱允炆是叔侄关系。按照封建帝王的传位制度,朱元璋先传位于长子朱标,可是朱标不争气,中途死了,于是再传位于朱标的儿子允炆,也就是说,传位于皇长孙允炆。于是,朱元璋逝世后,允炆便继承了皇位,当上了皇帝。
朱允炆确实是一个仁慈的皇帝。他在讨伐叛臣朱棣时,反复交代将领,“勿使朕背杀叔之名″,意思是说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父的罪名,言下之意是活捉可以,不要杀害。由此可见,允炆皇帝的仁慈是没说的。
既然允炆是一个仁慈的皇帝,那朱棣又为什么要造反呢?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是朱棣不服。父亲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明确将来由他继承皇位,朱棣对此并不反敢,而且还很亲近朱标。但是,朱标不在了,父亲就应该在其他儿子中选一个继承皇位,不应该让孙子继承皇位。朱棣认为,他作为燕王,为朝廷镇守边关有功劳有能力,应该由他去继承皇位。因此,他对皇孙允炆继承皇位是不服的。
二是允炆削藩。允炆当上皇帝后,考虑到藩王势力太大,有地盘有军队,将来会危及自己的皇位,于是便下令削藩,也就是撤掉藩王。明显地,允炆皇帝的这一举措严重地触及了燕王朱棣的利益,而燕王朱棣本来就不服允炆皇帝,加上这一点,便更加触怒了他。
三是广孝怂恿。姚广孝作为朱棣的谋土,他看到燕王朱棣被允炆皇帝触怒后,认有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便怂恿朱棣造反,乘机夺取允炆皇帝的皇位。接下来,姚广孝为朱棣出谋画策,为他制造了一个攻击朝廷的幌子,说是皇帝身边的奸臣多,致使皇上蒙难,现在必须平定变乱,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朱棣认为此计大妙,于是发动靖难之役,组织军队从北京打到南京,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
允炆皇帝很仁慈,他削藩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并没有加害各位藩王的意思,所以,他的削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朱棣不接受。他不但不接受,而且发动靖难之役赶走允炆,夺取皇位,这就大逆不道了。
在古代皇权社会,太子作为国之储君,本就是未来的皇帝,然而历史上却仍然时常发生太子谋反之事,这又是为何呢?实际上,太子虽然是未来的皇帝,但历史上能够顺利继位的太子其实并不算多,原因便在于太子之位虽然高贵,但同样很敏感,兄弟之争、父子矛盾、大臣攻讦等,都很容易造成储君之位不稳。而只要太子不甘心被废,那么其实也就只剩下了谋反一条路可走。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发生的六起太子谋反事件,纵观这些事件,其实都是由太子之位不稳所引发。
1、戾太子刘据(汉武帝刘彻之子):“巫蛊之祸”被逼谋反。戾太子刘据是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之子,于元狩元年(前122年)被立为太子。汉武帝晚年爆发“巫蛊之祸”,汉武帝于是命宠臣江充调查,江充先是采取刑讯逼供、栽赃陷害等方式将案件做大,之后又对汉武帝说“宫中有蛊气,如不除去,陛下的病就不会好转”,汉武帝于是命其入宫调查,江充则采取栽赃嫁祸的方式,扬言“在太子宫中搜出的诅咒木人最多,还搜出大量书写有大逆不道之语的丝帛”。
因汉武帝居于甘泉宫,太子刘据无法解释,于是调动长乐宫士兵,杀死江充等人,长安城中遂传出“太子已反”的谣言,汉武帝派使者前去调查,但使者根本不敢入城,返回后却谎称“太子的确已反”,汉武帝于是命人率兵平叛,太子刘据兵败逃亡,最终与两个皇孙死于湖县泉鸠里。
2、“元凶”刘邵(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之子):父子矛盾太深。刘邵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与皇后袁齐妫的嫡长子,于元嘉六年(429年)被立为太子。刘邵当了二十多年储君,本来一直深受父亲宠爱,后因“元嘉北伐”导致父子间生了嫌隙。后来,刘邵又因与弟弟刘濬犯了错,担心被父亲责备的他便求教于巫女严道育,竟然采用“巫蛊之术”诅咒父亲。
“巫蛊之术”爆发后,宋文帝鉴于刘邵、刘濬认罪态度较好,只是严加追捕严道育,然而刘邵却偷偷将严道育藏在东宫之中。元嘉三十年(453年),得知严道育仍在东宫,刘义隆这才决定废黜刘劭、赐死刘濬,结果事情泄露。为求自保,刘邵于同年二月发动兵变,杀死父亲刘义隆,自立为帝,但在位仅三个月,便被率兵讨逆的武陵王刘骏俘杀,而严道育也被当街鞭杀,焚尸扬灰。
3、愍太子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之子):胞弟夺嫡担心地位不保。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嫡长子,于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称帝同年被立为太子。唐太宗对李承乾可以说寄予厚望,李承乾早年也的确聪明仁爱,算是个合格的储君。后来李承乾患上足疾,开始叛逆起来,虽然唐太宗先后派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魏征等人悉心辅佐和教导,但众大臣的一味劝谏,非但没能改变李承乾,反而使得其日益狂悖骄躁,不敬师长。
再后来,由于其弟李泰的夺嫡之心越来越明显,且同样深受李世民的宠爱,而李承乾则因为腿疾的自卑心理,感觉自己的储君之位越来越危险。最终,李承乾决定暗杀胞弟李泰,在失败之后,又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等,意图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终因事情败露而失败。李世民不得已将其废为庶民,流放黔州,不久后去世。
4、节愍太子李重俊(唐中宗李显之子):韦皇后与安乐公主逼反。李重俊是唐中宗李显第三子,于神龙二年(706年)被立为太子。因李重俊并非韦皇后之子,因此韦皇后对其十分厌恶,而唐中宗李显对韦皇后却是言听计从。此外,当时深受唐中宗宠爱的安乐公主,一心想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不仅经常对李重俊当面凌辱,甚至要求唐中宗废黜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深感储君之位越来越危险的李重俊,联合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以及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率左右羽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等人后,率兵自肃章门杀入皇宫。然而,由于千骑官兵的临阵倒戈,兵变最终失败,李重俊出逃途中被左右亲信所杀。
5、唐肃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之子):被李林甫与杨国忠逼反。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在长兄李琮去世,次兄太子李瑛被废之后,李亨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但也因此与拥立寿王李瑁的宰相李林甫结怨。此后,李林甫多次以勾结地方官员和武将为由攻讦太子李亨,不仅导致大量官员被杀被贬,就连太子李亨也两次被迫离婚。李林甫去世之后,杨国忠出任宰相,但杨国忠在清算李林甫的同时,仍旧是太子李亨的死对头。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率众逃出长安,在出逃队伍行至马嵬驿时,太子李亨与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发动兵变,杀死宰相杨国忠及其子杨暄,韩国夫人也死于乱军,之后又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马嵬驿兵变”之后,父子关系已经无法弥合,于是唐玄宗入蜀避难,而太子李亨则北上灵武,并于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在灵武称帝,遥奉唐玄宗为太上皇。
6、李宁令哥(西夏景宗李元昊之子):父亲夺儿媳并意图改立太子。李宁令哥是西夏景宗与野利皇后的嫡次子,在兄长、太子李宁明去世后被立为太子。李宁令哥长大后,本已选定太子妃没移氏,结果因为没移氏太过漂亮,反倒被父亲李元昊抢走立为妃子,导致父子生隙。后来,李元昊先杀了野利皇后舅舅野利遇乞和野利旺荣全家,又废除了野利皇后,改立野利遇乞的妻子没藏氏为皇后。
后来,没藏氏为李元昊生下李谅祚,李元昊又想改立李谅祚为太子,彻底导致父子决裂。不久,没藏皇后的兄长、国相没藏讹庞挑唆李宁令哥杀父自立,并表示自己愿意拥立李宁令哥为帝。之后,李宁令哥便拎着一把大刀和野利浪烈冲入内宫,杀掉了大醉中的李元昊,结果在逃入没藏讹宠家中后被抓,最终以”弑君罪“被处死。
除了以上六位之外,其实还有几位情况较为特殊,如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太子元恂,因为不满迁都而被反对改革的鲜卑贵族利用,最终因谋反之罪被赐死。如唐高宗李治太子李贤,被诬陷谋反被废杀。如闽康宗王继鹏、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也是弑父称帝,但并未被立为太子。还有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也是起兵杀死了弟弟,但就性质而言应该算是平叛。当然,还有康熙的太子胤礽,也曾策划逼康熙退位。
朱棣造反的原因是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要削藩。
朱棣征战沙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早有称帝知心。
可惜朱元璋杀人过多、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他期望选择一个宅心仁厚的任君。朱棣一次又一次失望、加上他侄子一逼迫、就起兵造反了。
不过朱元璋之所以杀那么多人、也是有很深的目的的。
老朱的气场足能镇住台、那些大臣马首是瞻、但朱允炆却不行、很有可能被反客为主,朱元璋是为了他扫清政治障碍。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