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宋江“招安”的真正用意吗(宋江说招安)

投稿- 2023-08-24 05:33:05

一梁山好汉当面指责宋江,征战时不幸断臂,留在寺庙中得以善终

大家好,你理解宋江“招安”的真正用意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为什么想招安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你理解宋江“招安”的真正用意吗和为什么想招安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宋江为什么非要招安难道就为了所谓忠心
  2. 你理解宋江“招安”的真正用意吗
  3. 宋江主张招安是出于私心还是大义
  4. 宋江为何要招安

宋江为什么非要招安难道就为了所谓忠心

宋江要接受招安,对朝廷“忠心”只是句口号,是表象,主要是宋江想要做官。

中国古代的阶级顺序是“士农工商”,“士”就是做官的,社会地位最高,所以古代人都想做官。读书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也要好好读书,就是为了做官。那个时代做官应该是每个男人的梦想,所以宋江也不例外。

再说宋江还在官场做过,他做的是押司,其实属于吏,不是官,吏比官低一级。

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晁盖邀请他上梁山,他宁可去坐牢也不去,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重新进入官场。

宋江被迫上了梁山之后,他认为,要想当官,招安是最好的一条路,所以他极力地想接受招安。

所以宋江所谓的“忠心”,不过是招安的一个借口罢了。

你理解宋江“招安”的真正用意吗

其实,如果能设身处地站在宋江位置考虑,就会发现,招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便不是宋江带领好汉,稍微深思熟虑者,也还是会走招安的路子。即便从作者角度来看,他写宋江招安也是必须的。

先从梁山情况看招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从粮食、实力等方面说过,梁山好汉十万之众,只有招安一条路。

首先是粮食问题。假设每人每天半斤米的话,那么梁山光是米每天都要消耗五万斤。如果再考虑柴米油盐,布匹铁器等必需品,那么梁山需要的更多。

事实上,作者也不能避免这个问题,所以在写好汉上山或者攻打周边州县时,他常常提到钱粮。比如拉拢卢俊义、李应等人上山,他们的家资也会带上山;攻打祝家庄等地,也会把他们的钱粮拉走。尤其是祝家庄,除了分给当地百姓的粮食外,还运走了五十万石粮食。其实祝家庄不过弹丸之地,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粮呢?不过是作者夸大罢了,而这种夸大,就是为了满足梁山。

还有就是实力问题。别看梁山十万人马看起来多,又多次打败过朝廷大军,真正跟朝廷比差距还是很大。光是西北种家军,朝廷禁军,就足以让梁山好汉望而却步。征方腊时,实力差距就能体现了。梁山好汉在朝廷保住补给的情况下,依旧损兵折将;若不能保证后勤,可想而知结果得多惨。

最关键的是,朝廷可以输十次,二十次,输得起。若梁山好汉输一次,可就不一样了,他们输不起。

再从宋代安抚看招安

另外,宋朝起兵造反者不少,但招安始终是朝廷安抚的重要手段。比如

当然,即便梁山实力在当时无人能比,也不用担心粮食等问题,宋江依然会带领众好汉招安,为朝廷效力。因为,这不仅是宋江的个人信念,更是作者早已多次表明的态度。

北宋初年,东京附近有焦四、焦八等盗贼常常作乱。后来,赵匡胤表示,只要他们归顺,不仅不杀他们,还给他们荣华富贵。这些人归顺后,赵匡胤没有食言,“各赐以锦袍、银带、衣服、缗钱,并擢为龙猛军使”。

因为招安很有效,代价也小,所以苏轼、李纲等很多大臣也支持招安。苏轼认为,盗贼也是有用的,就像当年的周处,只要改过立功,就是可造之材。《苏轼文集》中就说通过“若朝廷随材试用,异日攘戎狄。”显然,苏轼支持招安这些人,并表示这些人以后可以抵御外族。

包括岳飞,他也招安过张用、杨再兴、黄佐等人,并用黄佐破了杨幺的洞庭湖势力。

在水浒中,高俅从水路征讨梁山时,也调遣过张开、梅展、韩存保等节度使。这十位节度使,其实之前也是落草于江湖的草寇,后来招安,征讨鬼方、西夏等地,立功不断,这才升到节度使。

高太尉道:“前者有十节度使,多曾与国家建功,或征鬼方国,或伐西夏,并大金、大辽等处,武艺精熟”……原来这十路军马,都是曾经训练精兵,更兼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在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

可以说,两宋时期特别流行招安。正因如此,以至于一些人为了做官,还故意作乱。所以当时还有民谣说“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等等。

所以,从历史渊源来看,宋江招安也没错,因为这是当时行之有效的途径。

再从好汉角度看招安

其实,从好汉本身来看,招安也是唯一的路。因为梁山108将中,至少有一半原本都是朝廷的将领或者官吏,宋江拉他们上山,也许诺过“日后招安,为朝廷效力”。这些人是希望招安的,毕竟谁也不想一辈子做贼,尤其是有家室的好汉。

所以,宋江第一次提出招安,只有武松、李逵等寥寥数人反对。绝大多数人,支持招安。山寨再好,终究不如外面的世界好。

至于宋江,他一直都渴望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而不是做个小小的押司。押司根本不能实现他的抱负,他醉后在词中说自己犹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意思是说,自己空有一身本领,但却如老虎只能卧在小山头一样,爪牙之利不得不收起来,默默忍受。他的诗说“敢笑黄巢不丈夫”,也不是要造反,而是笑话黄巢不为国尽忠。

宋江发配江州时,父亲教导他:如果经过梁山泊,他们让你去落草,一定不要答应。否则,就是不忠不孝之人了。可以说,宋江的家庭教育,也是让宋江做忠良之人。既然做忠良,怎么会造反?

最后从作者角度看招安

很多读者认为,施耐庵必须写宋江招安,不然没法出版。

这种说法,实在有点儿幼稚。合着古代只能写招安、归顺之事,不能写反抗之事了吗?既然如此,《三国演义》作者怎么不写曹操、董卓、孙权等人归顺朝廷呢?这些人可都是打着捍卫汉室的名义,后来做皇帝(甚至把皇帝当傀儡)啊!

另外,《薛刚反唐》虽然是说薛刚保驾李显,可也是明晃晃地说反抗皇帝武则天啊!怎么在清朝也能敢发出来呢?

事实上,明清并不乏颂扬农民斗争的作品。这些书都能出版,施耐庵写宋江造反就不能出版了吗?没有这样的道理。何况施耐庵死于明初,主要活在汉人被奴役的元代,身为汉人的他,写反抗不是正合适吗?

所以,说施耐庵为了出版而写宋江招安,这没有道理。

其实,从一开始,水浒的主题就很明确,那就是“忠义”。第一回,洪太尉放走妖魔,旁白中提到“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显然说这些妖魔日后会成为忠良之辈。四十二回,宋江躲在九天玄女庙中,梦到玄女授书,也告诫宋江要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否则会罪下酆都(道教地狱)。五十四回,罗真人传授公孙胜五雷天心正法,同样让弟子“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七十一回,好汉大聚义大排名后,同样说“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至于书中附诗,更是多次提到“忠义”,作者甚至几次提到梁山是“忠义寨”。

还有,早期水浒名称就是《忠义水浒传》,有时候甚至简称为《忠义传》,书名即主题,很明了。只是后来,才慢慢改为《水浒传》。

开篇提到洪信、朱武,有人说影射朱洪武,即朱元璋。而陈达和杨春,则对应帝国双璧徐达和常遇春。既然梁山好汉都对应朱元璋等人了,怎么能写反抗呢?难不成让朱元璋反抗自己建立的明朝?这不是很可笑吗?

从水浒源流角度看招安

水浒不是一人一时完成的巨著,也不是天才文人纯原创的作品,而是以北宋历史上宋江起义,《宣和遗事》以及元明杂剧水浒戏等为基础完成的。

历史上,宋江等三十六人(应该是头领)横行齐魏等地,后来被张叔夜招安,并随童贯征讨方腊。在《宋史》等文献中,都有记载。

到了《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等人也是先占据梁山,而后接受招安,最后征讨方腊。而且功成名就后,宋江没被害死,反而官至节度使。

到了元明杂剧中,宋江依然是带领好汉“替天行道”,时而惩治贪官污吏,恶霸佞臣,但却没有反招安,更没有对抗朝廷。

也就是说,从最初到水浒成书,水浒故事的结构都是“造反—招安”。既然如此,承袭前人设定的水浒,又怎么会写宋江造反呢?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宋江只能招安。招安,做忠良,为国尽力,这就是宋江招安的真正用意。

对了,还有人说梁山好汉结局不好,就因为他们作恶,不该招安等。沙场战死难道不是军人之幸吗?被奸臣害死,难道不是奸臣太坏吗?得瘟疫而死,在古代也很正常啊!三国里也很多这样的事。

还有人说,好汉们应该与朝廷分庭抗礼,再等几年北宋就灭亡了。这不跟抗日电视剧中,战士说“兄弟们,抗战第七个年头了,再等一年就没事”一样吗?当时的人怎么知道北宋灭亡时间?

宋江主张招安是出于私心还是大义

梁山实际情况并非想像那么好,自己全靠打家劫舍生活,杀富并不是为了济贫,真正领导贫苦百姓改善生活反对腐败无能政府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宋江为了个名利想投靠封建王朝带领他们走出梁山得到朝廷认可,归顺朝廷没路,留在小小梁山也没出路,也就是自生自灭结局。

宋江为何要招安

1、宋江忠君爱国的思想根深蒂固。宋江从小受君忠思想教育,长大后又以忠义形象立身.2、梁山的实力不够强大,缺乏群众基础,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3、梁山的一百零八好汉成分复杂,招安能使许多人得到好归宿。

关于你理解宋江“招安”的真正用意吗和为什么想招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宋江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搁现在判个十年八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4/133397.html
上一篇:你在股市割得最大一块儿肉是什么
下一篇:你好,请问我每天下午放屁特别多,是怎么(请问医生每天到下午放屁很多为什么)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