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佚名- 2023-08-24 06:35:07

西周灭亡下 周幽王虽然昏庸,但真正的原因,是申侯的自私与无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西周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西周为什么会灭亡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西周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2. 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 你觉得西周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4. 周穆王死后,强盛的西周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衰落

西周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提出一个反传统的说法,西周灭亡,与其说是后世周王怠政,不如说是西周初的几位周王责任更大。

西周灭亡,政治根因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使得天下诸侯与周王室渐行渐远,严重削弱了周王国实力;宗法制使得西周社会阶层固化,底层没有上升空间,顶层则日渐腐化堕落。这两项制度,使得周王室到西周晚期后实力大大削弱。其中详细分析,学术界已经探讨得非常多,不再详述。

西周灭亡,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经济根因,就是藉田制。藉田制,也被称作井田制,实际上就是公私田制度。在那个时代,货币经济尚不发达,私田是作为农民报酬分配给民众的。但农民必须先把公田侍候好以后,才能到自家私田上干活。公田是农民共同耕种,私田则是各家各户独自耕种。整体上,藉田制模式,就是一种农村公社生产模式。公社生产模式,在困难时期能保证每个公社成员公平公正、生存发展,但是在发展时期却面临着效率太低的难题。因为公田共同耕种,责任不清,到后期就出现了“不告知以时,则民不知;不道之以事,则民不为”的现象。是农民不知时节、不知道如何耕种吗?其实不过是农民不愿把精力放在公田之上,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家私田之上罢了。所以,后来史书就出现了“公田不治”的记录——到如此地步,藉田制的衰落,是必然的。

藉田制的衰落,还造成了西周另一项制度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就是乡遂制度。西周的“乡”,基本就是“国人”之乡,或者说是“士人”之乡。周人的主力兵源,就是来源于各“乡”。藉田制衰落后,各“乡”成员收入大大降低,那么周人军队里的兵源素质势必大大降低,造成周王室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所以,到西周中晚期,周王幾内屡次遭遇犬戎、淮夷入侵,周懿王为躲避犬戎人入侵甚至不得不迁都,周王室军队战斗力之弱,可见一斑。

面对周王室日渐衰落的现状,西周晚期的几位帝王不但没有怠政,反而展开了两次破釜沉舟的自救改革。

周厉王的改革是“极左”:专利改革。专利改革,是将周王幾内的土地资源大部分收归“国有”,由王室统一垄断经营。短期内,专利改革让周王室实力迅速增强,周厉王因此得以南攻淮夷,北逐犬戎,灭鄂国、摄楚国,战果赫然。但是,这种激进的改革得罪了天下卿士、诸侯,势必不能长久。所以,公元前841年爆发的“国人暴动”,让周厉王黯然下台,被囚禁在彘地直至死亡。专利改革,从此落幕。

周宣王改革是“极右”:不藉于千亩。不藉于千亩,是将周王室所有的“国有”藉田公社完全私有化,让渡给那些善于经营的地主阶层代为经营,周王室不再直接经营土地。短期内,这种与“地主”阶层达成妥协的改革,赢得了天下大多数人心,使得周王室重新得到了天下卿士、诸侯阶层的拥戴,周王室实力大大增强。周宣王执政前期东南彻底征服了淮夷,西北对犬戎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反击,正式宣告了周王室的复兴!

然而,周宣王改革的后遗症在他执政后期也暴露出来。

底层的农民,由于藉田制的解散,在市场经济冲击和地主阶层的残酷剥削下,生活失去保障,纷纷逃离周王幾,以致后期周王室卿大夫们都担心周宣王“料民”会暴露周王室人口急剧减少的事实。上层的卿大夫诸侯,也由于新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些经营得好、有些经营得差,贫富不均而日渐离心;以致到周幽王时期犬戎入侵之时,居然没有诸侯前来勤王,西周因此而灭亡!

因此,从根源上来说,西周灭亡是周王国“国爷”、“国父”、“国叔”们创建的制度所造成。周厉王与周宣王的激进改革,虽然是想挽狂澜于即倒,但是在改革旧制度的同时,却没能在新制度下建立起新的社会平衡点,反而加速了周王室的没落,最终造成了西周的灭亡。

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统治阶层昏庸无道,残暴,不思进取,只图享乐。

2、地方豪强崛起,中央政府的威信极低。

3、农民生活贫困,赋税严重。

4、奴隶制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弊端,导致统治阶级无法实行长久的统治。暴政治理不了长久的天下1,只有爱民,政权才能长久2,得民心者得天下

你觉得西周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探讨西周衰落的原因,我们从纵向的历史来分析:

总的看西周的建立与巩固靠什么呢?个人以为最重要的“周礼”、“分封制”、“宗法制”。

首先:看看“周礼”,春秋末期,孔子天天念叨着社会已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怎么办呢?要复礼!当然他理想的礼不简单是现在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在天道文明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秩序,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导致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孔子的思想是糟粕。所以西周败落首先是礼崩乐坏!

其次:看看“分封制”,三千年前周朝建立时,信息无疑是及其落后的,通信靠喝的年代,诺大一个国家,联通通信不便,中央集权是不可能的,只能分封以统御天下。中央为天下属地,国家以天子封地为中心,一圈一圈依次往外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社会在发展,生产力在进步,当王权势微,外番势起,分封制也就名存实亡了。

第三:看看“宗法制”,宗法制最核心的是嫡长子制,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和财产外,其他王子必须分封出去,起先几代人尚且还有感情,血缘关系重。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走了无人晓”。时间长了,利益为重,藩王之间之间只有利益,相互征讨如家常便饭。宗法制的向心力也就大大弱化了。

所以春秋战国几百年都在讨论,都在追寻天下永久太平之法。

老子说是天道文明,循天道,人人做到他提倡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样无为而治才是正道。

孔子说复周礼,可老子对他说,制定周礼的人已作古,其言已腐,不可用。

法家说用法,唯法制可御天下。

墨家说非攻兼爱,天下人平等天下物平均。

个人以为天道文明乃和谐天下的唯一之法。

大家一起探讨!

周穆王死后,强盛的西周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衰落

传统历史中,一般将周穆王定为西周兴衰的转折点,认为自周穆王以后西周就逐步走向了衰落。可实际上,西周衰落的病根,从周人建国那一刻起,就已经埋下了。

《史记·周本纪》有云:“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这是对西周初天下太平整体局面的总结,也让后人对彼时教化大行的盛世充满了向往。然而,在近现代发掘出来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却记载下了周初历史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西周青铜器:《师旂(qí)鼎》。在大陆考古学界,《师旂鼎》通常定义为西周中期时器。但根据铭文内容,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定应该是西周初周成王时器。

《师旂鼎》铭文大致是讲述了这么一件事:周成王时期,方雷突然反叛,周王室立刻在成周洛邑附近召集军队,准备平叛。

方雷位于今天河南禹州西的方山一带,是皇帝后妃嫘祖父系一族的后代,也算是名门之后了。周初众多方国对周人不服,方雷反叛丝毫都不意外。

可就在周王室招募军队的过程中,师旂手下却集体拒绝出征!师旂亲自前往动员了多次,可属下却坚决不肯听命。无奈之下,师旂只得向周王室执政卿伯懋父报告此事。伯懋父听说后,极为吃惊,立刻决定对师旂手下罚以重金,以观后效。可是,师旂手下的“众仆”,居然连罚金都不愿意缴纳,坚定地以下犯上!师旂没有办法,只得再次报告伯懋父。伯懋父听了,再次作出判罚:“依法就应该驱逐这些不法之徒,现在不要驱逐了,缴足罚款后,就免罪!”

周成王时期,正是《史记》所说的“刑错四十余年不用”的西周全盛时期。可就在这一时期,周王畿内居然就发生了集体拒服兵役的重大事件,而且周王室最终给出的处罚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其中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师旂鼎铭文中的“众仆”,有学者认为应该通于“众附”,即指众附庸国。西周建国初期,虽然已推翻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可整个天下并未顺势认可周人的统治。因此,才有了周公旦的二次东征。即便是二次东征之后,还有众多的异族如淮夷、东夷等等,时不时地对周人政权发起进攻。因此,西周初的头几十年,大小战事频繁;各诸侯国以及附庸国也频繁被征调,参与各项战事。

成周洛邑附近,大多是殷商遗族聚居地,也是周人实现“以商治商”的重要兵源地。在西周初,周王国战略扩张方向就是东南一带,主要是征服淮夷人。因而,成周洛邑附近商人遗族的徭役负担也就显得特别沉重。这次征讨方雷,让“众仆”的承受力达到了极限,再也无法忍受,才会愤起反抗,拒绝再次去当“炮灰”!

照理来说,这种群体性突发事件性质异常恶劣,周王室就应该严惩不怠。可是,师旂所率部队,是整个周王室军队的右军——一军之人拒绝服役,如果强行采取高压政策,说不定就会彻底激化矛盾,将这一万多户人家逼到造反的绝路上,周王室反倒会得不偿失。所以,最后周王室不得不息事宁人,以求尽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西周初,连小小的附庸国之民都敢集体拒绝王室征召,长此以往,周王国内那些更加强大的、独霸一方的诸侯国就更不用说了。

《师旂鼎》铭文证实了在分封制下,周王室逐渐走向衰落的必然:各诸侯国长期自主自立,对中央集权逐渐形成了巨大挑战,使得周王室对于诸侯国的号召力越来越弱。体现在西周史上,就是周王国一有战事,历代周王往往都必须御驾亲征。西周初时,周王御驾亲征是马上夺天下的必然;西周中晚期时,周王还频繁御驾亲征,却是一种无奈——如果能有效调动诸侯,还用得着御驾亲征,亲自到不测之地去冒险吗?

周昭王南征不复,《史记》称他是“王道微衰”,可如果周昭王不亲征汉水,天下诸侯有谁愿意主动代替他?

除了分封制外,西周初建立的宗法制使得周王畿内阶层固化,社会活力越来越弱;籍田制使得周王畿内农业生产效率日趋低下,经济活力不足,人力成本负担越来越高。分封制与宗法制、籍田制一起,构成了西周必然走向衰落的三大根因。

然而,虽然西周必然走向衰落的责任人不在周穆王,可是自从周穆王后,周王室却明显出现了实力上的大滑坡。到了他孙子周懿王时,居然被犬戎逼着迁都,“王室遂衰”!作为文、武两大贤王的后裔,居然被区区犬戎吓成了这副德性,足见周王国已不再是当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盛世。为什么在周穆王之后,周王室会出现这种突发性的大衰退?

关键在于周穆王执政时期所作出一项重大战略转变。

西周初以来,周王室重点拓展方向是在东南,专心对付淮夷人与东夷人。在西北,虽然犬戎桀骜不驯,但周人始终对犬戎采取绥靖政策。东南方蛮夷都是“要服”,需要提供岁贡,可近在咫尺的犬戎却只是“荒服”,只需每年朝觐天子就行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不光是因为犬戎实力强大,更为重要的是犬戎生活方式与周人存在根本性差异:犬戎大部分属于游牧文明,而周王国则属于农耕社会。因此,周人有能力征服同属农耕文明的东南蛮夷,却没有能力征服属于游牧文明的犬戎。体现在历史上,周王畿的西北边境线也就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点。

可在周穆王执政以后,却对犬戎的桀骜不驯极为不满,坚决要求犬戎每季度提供一次“时享”——也就是说,将犬戎由“荒服”改成“宾服”,以彻底征服犬戎。为此,周穆王不惜御驾亲征,走出泾河流域北上、远征犬戎。然而,犬戎栖息地大多环境恶劣,周人军队根本无法在此长久驻守,也就无法长期扫荡戎人。最终,周穆王仅仅获得“四白狼、四白鹿”而归,根本没有彻底征服犬戎人。但远征犬戎的恶果,却是犬戎与周王室关系恶化,他们彻底成了周王国的敌人。

与犬戎关系恶化后,周王室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面临着异族的威胁:西北方向的犬戎,以及东南方向上的蛮夷。两个战略方向上的敌人轮番上阵侵袭周王国,使得周穆王以后的周王室腹背受敌,周王畿外部战略态势突然恶化,极大地消耗了周王室的实力。周穆王时期,淮夷人在徐偃王率领下,攻击宗周镐京,一度进攻到了黄河边;周懿王时,犬戎攻击到渭河平原,逼迫周懿王迁都;周厉王时,淮夷进攻到洛邑,犬戎不但灭了大骆一族所在的犬丘,还再次入侵泾河流域;周宣王时,犬戎入侵渭河平原,差点到了镐京;……。

最终长期的两线作战,加速了西周的衰落。虽然周厉王、周宣王时期,周王室进行了两次重大变革试图挽回颓势,可依然无力回天。

公元前771年,西申国联合犬戎攻入渭河平原,给了周王室一致命一击,从此西周灭亡!

因此,为何周穆王后,西周为何表现出迅速衰落的趋势?

西周的衰落,是周初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籍田制的弊端导致,不改革则无法逆转。但周穆王决心征伐犬戎,却是战略抉择上的重大失误:从此周王室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这种两线作战的巨大消耗,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

关于西周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洛阳洛宁马五三 夏 商与西周三王朝灭亡的共性与差异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4/135606.html
上一篇:要女朋友到底有啥用(要女朋友有啥用处?)
下一篇:解释一下“现金为王”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