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37中(南宁37中高中部)
9932023-12-03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南宁为什么别称“邕城”“邕”字怎么来的的一些知识点,和南宁为什么叫邕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公元1324年,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为庆边疆之绥服,寓南疆安宁之意,改邕州路为南宁路。也就是南宁的由来。
南宁,简称“邕”,别称绿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省会。南宁建制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至今已有1690多年历史。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同时也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复环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把南宁定位为面向东盟的核心城市,将会建成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同年3月国家发改委支持南宁建设边境中心城市。南宁获得2018年第12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举办权、2019年苏迪曼杯举办权。
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越族分枝繁多,史称“百越”,其中西瓯和骆越两个支系,就是南宁壮族的先民。秦始皇帝二十三年(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南宁属桂林郡辖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宁为其辖地。西汉王朝建立后。推行州郡县制。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平定赵兴的南越国后,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等9郡,南宁属郁林郡领方县辖地。三国时,南宁属吴国辖地。吴把领方县改名临浦县。并从原属交州改属广州。这样,南宁便属广州郁林郡临浦县,一直延续到西晋。东晋时,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下辖晋兴等4个县。南宁为广州晋兴郡晋兴县,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第一次成为既是县级又是郡级治所。是南宁建制的开始(一说为隋开皇十四年即公元594年,另一说为西晋太康五、六年即284年、285年,下同)。南朝时,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先后更替,南宁隶属郡县均与东晋相同。隋统一南北朝后,开皇十八年(598年),将晋兴县改为宣化县,南宁为宣化县治所,归郁林郡统辖。唐武德四年(620年),在宣化县置南晋州,领宣化一县,州县并存。武德五年,宣化县析出宣化、晋兴等5县隶属南晋州。贞观六年(632年),又将南晋州改为邕州,州治在南宁,这是南宁简称“邕”的由来。永徽(650~655年)后,以广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宁)、容州(治今容县)及安南五州隶岭南五府经略使,名岭南五管,以广州刺史充经略使,驻广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邕州为朗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朗宁郡为邕州。咸通三年(862年),分岭南道为东、西两道。岭南东道,治所设在广州;岭南西道,治所设在邕州(今南宁)。统辖原属邕管(统管邕、横、贵、宾四州)、容管(今容县)、桂管(今桂林)三管之地。这就是说,这就是说。南宁在唐朝时已成为省级治所。五代十国时,南宁为南汉国地,仍属邕州,归楚。宋朝统一全国后,邕州隶属广南西路,下辖宣化、武缘等7县,南宁仍为邕州和宣化县治所。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为邕州路,今南宁为路总管府治所,下辖宣化、武缘两县,并管左右两江溪峒。明朝洪武二年(1376年),改南宁路为南宁府,今南宁为府治所。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清朝时,改广西布政使司为广西省,省会设在今桂林市。南宁府此时隶属于广西省分巡左江道,所辖州、县基本沿袭明朝。南宁既为南宁府治又为左江道治和宣化县治。清宣统三年九月(1911年),南宁宣布独立。民国元年(1912年)废宣化县,以南宁府长理事,直属广西军政府,后改称广西省政府。三次迁省:第一次迁省:1912年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到南宁。第二次迁省:1936年广西省会由南宁迁回桂林。第三次迁省:1950年。1958年广西省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民国31年4月(1943年),原第八、第九区合并为第四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南宁。建国前,南宁城分为兴宁、邕西、邕南、德邻、邕北、模范、宁武7镇(由原来的10个镇合并)。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将南宁城及附近的16个自然村从邕宁县划出。成立直辖广西省的南宁市。1950年1月23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2月初,南宁市郊扩大至21个自然村并设郊区工委(辖3个区)。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1957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广西省建制,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南宁宣告成立,南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1965年国务院决定改僮族为壮族。1958年-2002年间。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南宁市和南宁(专区)地区并存。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辖原南宁地区南部凭祥市和崇左、扶绥、大新、宁明、龙州等县。原南宁地区邕宁、横县、马山、宾阳、隆安、上林划归南宁市。#了不起的城市#
邕城的由来邕,起源于甲骨文。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十一卷“川部”中写道:“邕,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从川从邑”。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写道:“惟邑之四旁有水来自擁抱旋绕成池者,是为邕”。综上所述,“邕”即四周被水环绕的都邑。南宁与“邕”结缘源远流长,“邕”字见证了南宁的历史变迁。历史沿革汉为领方县地,属郁林郡。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析郁林县西部置晋兴郡、晋兴县,治今新城区。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废郡,改晋兴县为宣化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南晋州。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改邕州,因邕溪得名。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朗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邕州,均治宣化县,属岭南道。五代十国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诚州,先属后晋,后属后汉,未几复邕州。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改永宁郡,属广南西路。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永宁郡为邕州路。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南宁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路为府。1913年改南宁府为邕南道,治南宁县。1914年改邕南道为南宁道,南宁县为邕宁县。1934年称南宁行政监督区。1940年为第九行政督察区。1942年为第四行政督察区。1946年8月置南宁市,11月缓设。1950年2月复置,为省辖市。1952年在市境设桂西僮族自治区。1958年为自治区辖市。1959年降南宁专区辖市。1961年复为自治区辖市。1983年划入原南宁地区之邕宁、武鸣2县后成今境。答:第1个名称、晋兴县南宁最初的名称要追溯到东晋那个朝代,公元318年,东晋设立了一个行政区,叫晋兴郡,治所在晋兴县城,也就是今天的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
南宁为什么叫南宁?
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318年)。距今已有1690多年的历史。唐朝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南宁由此得名。
那为什么叫柳州,桂林,北海……呢?
柳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并沿用至今。李吉甫(与柳宗元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官居宰相)所编撰的《元和郡县志》记录:“贞观八年,改南昆州为柳州,以柳江为名”;“潭水东去县(按指马平县,即今柳州市)二百步”。当时的柳江,指的是从现在的柳州市起向东去的一段河流,柳州的得名,从此而来。
柳江又因何得名:汉代柳江称溜水。“溜”是水急的意思。溜水雅称为柳水,这就是柳江得名的原因。
桂林
秦始皇(前214年)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当时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而秦桂林郡的地名命名,则与该地盛产桂树有关。据《旧唐书·地理志》载:“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这里所说的“桂”,是壮语gveiq的谐音,指的是“肉桂”。由于肉桂的药用价值大,因而成为著名的地方土特产,其地因肉桂多且成林,故称桂林。至隋开皇九年(589年)撤销桂林郡后,“桂林”这个地名才暂时停止了使用。直到明洪武初年改静江路为府时,“桂林”这个地名才在临桂(今桂林市)恢复使用,称为“桂林府”。1913年废府设桂林县,1940年由临桂县析置桂林市,“桂林”这个地名才一直沿用至今。
梧州
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苍梧王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广信县、苍梧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移治广信县城(今梧州市区),辖岭南等9郡,梧州成为岭南首府。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广信县改称苍梧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梧州,辖3县。从此,梧州为历代的州、路、府、道、县治。梧州一直沿袭苍梧这个词,梧州先民,古称“仓吾”族。春秋战国时期,在梧州聚居的原始氏族部落称“仓吾”仓吾一名,含义为“青色的人。”《逸周书注》就说:“仓吾,蛮也,翠其色青。”“仓吾”族是“百越”的分支。自苍梧郡建立之后,仓吾族的名称便逐渐消失。
北海
北海市的“北海”一名来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该避风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个半岛),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朝沧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于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地名的称谓。由于此种说法转述频繁、引证广泛,因此成为一个定例。据文史资料记载,“北海”一词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国人所称呼。1965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防城港
先秦时期,这一带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归秦置之象;汉为合浦郡地,三国至晋仍属于合浦郡地(三国期间为吴国辖地);南朝宋、齐时为宋寿县地,属交州管辖,梁、陈时为这宋京郡安京县地,属安州管辖;隋、唐时为钦州辖地。宋时仍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
钦州
钦州,古称安州。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州为钦州。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
在先秦时期,钦州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钦州属秦设象郡所辖;从汉朝、三国一直至晋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所管,于南朝末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末寿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
贵港
秦统一南后设桂林郡,汉武帝时改为郁林郡,唐贞观九年(635)改贵县为贵州,历代为郡治和州府所在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县,后一直沿称贵县。自唐朝伊始,贵港原名为“贵州”,是贵州郡址所在地;“贵”字入地名的出处,是以县城北十里有座“宜贵山”,即平天山而命名。到明朝洪武二年,“贵州”降为县制,取名“贵县”,历经清朝、民国一直延续使用。1988年12月20日撤县建市并更名为贵港市。
玉林
玉林原名为郁林(鬰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今市境废郁平、兴德、潭栗入兴业县管辖,又废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定川、宕川六县入南流县辖地。兴业、南流二县属广南路郁林州。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郁林州治设于南流县,建州于现今的玉林市区中心,迄今已有1004年,后人称玉林为"千年郁林"。新中国成立后,设郁林专区,专署驻郁林县,共管辖郁林、兴业、博白、陆川、北流、贵县等六县,1958年7月设立玉林专区,辖玉林、贵县、桂平、平南、容县、陆川、北流、博白八县,专署驻玉林县,名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玉林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百色
百色”由“博涩寨”演变而来,系壮语,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一说系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又说,因这里聚居着壮,瑶,苗,彝,仡佬等多种民族,百色百种,故名。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载:“百,口也;色,塞也,地在山脉塞口之内也。”这是百色地名由来的另外一个说法。
贺州
贺州是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即广信之管辖范围,并与梧州,广东封开被现代专家学者公认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在今贺州市北部及昭平县置临贺县,县治今广西贺州市贺街镇。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贺州地区,设立地级贺州市。属苍梧郡。贺州原来盛产锡金,而在古代人们把锡金叫做贺,由此得来贺州之名。
河池
河池市(壮文:SeixHozciz),又名金城江。先秦属百越之地。秦属桂林郡、黔中郡;汉属郁林郡、牂牁郡;隋属始安郡;宋朝设“庆远府”,是河池建制“府”之始;元朝设“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明清属“庆远府、思恩府和柳州府”;民国属“庆远、武鸣、百色行政督察区”。
1965年8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池专区,统辖从广西的柳州、百色、南宁三个地区划出的10个县。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县,设立河池市。
来宾
来宾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素有“桂中”之称。贞观十二年(638年)撤西宁并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长风、武化2县改属象州,次年州治迁至武化。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乾封二年(667),乐沙县改为怀义县,并于兴宾地置严州,统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郡辖4县。天宝元年(742年)芝州改称忻城郡,属桂州都督府。天宝二年(743),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隶严州。来宾,天下来宾,来者上宾之意。
崇左
1949年12月19日,崇善县城解放;1950年1月14日,左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左江地区属龙州专区。1951年4月,崇善县与左县合并为崇左县,1952年8月11日政务院批准,“崇左”因此得名。
OK,关于南宁为什么别称“邕城”“邕”字怎么来的和南宁为什么叫邕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