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日本冷知识,100条日本冷知识(日本的冷食文化)
11452023-09-09
很多朋友对于1938年,国际社会为何普遍认为中国无法战胜日本和为什么打不过日本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小刘来答一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越南背后有大国的支持。
二战美国打赢日本,因为这是正义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美国。日本偷袭珍珠港攻击了美国的国土,这是对美国最大的挑衅,美国梦寐以求的参战借口终于来了,美国次日就对日本宣战。
这个时候美国人民的内心是复仇。日本炸死了2000多美国人,这对于美国人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当时美国的舆论主流从孤立主义一下子就变成了参战,大家日本。这样的话美国政府没有了后顾之忧,国内民众空前团结,自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可以有一切进攻的手段,无论是轰炸日本平民区还是使用核武器国内都是支持的。国际上也会大力支持。而现代战争最重要的后勤也可以无限生产。政府也不用太担心资金问题,毕竟这是卫国战争,国内民众大量捐款,发行大量的战争债券。这一切都是可以的。兵员也不用担心,大量的热血青年参军,可以说当时美国动员了整个国家。毕竟美国人看来这是正义的卫国战争,牺牲了也是为国捐躯。
而遇难战争就不一样了,这是邪恶的殖民战争。当时美国国内很多人都不知道越南在什么地方,越南到底怎么了?美国要打他。越南战争时期正值美国战后婴儿潮的成长。这一代人的向往是自由、性、毒品。他们没有父辈们卫国战争的荣耀。他们不是为了国家战斗,他们为了金钱而战。
而同时期的国内也不想参与战争,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是越南。对于越南的印象还是从媒体得知。媒体为了渲染战争的残酷把越南人比作猴子,可以在雨林中穿梭,枪法很好,百米之外击毙美国大兵。而看来报道的人不是被激励了,而是怕了。他们害怕被派往越南打一场没有未来的战争,他们怕战死之后盖不上国旗,他们怕死在越南的热带雨林里。而家长也不想让孩子白白去越南送死。纳税人看到政府拿他们的钱去打一场侵略战争也不同意。这就造就了国内的反战情绪。美国民众是可以左右政府的,他们手里有选票,你打仗我就不支持你。最后还是支持停止战争的尼克松当选了。
美国打不赢越南还有一点就是越南背后是中国和苏联。我们中国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无私的帮助越南人民打击侵略者。我们都知道战争打的是后勤。而当时周总理警告美国不许越过北纬17°线,一旦越线将是第二个抗美援朝。美国真的怕了,全程都在北纬17°线以南。而越南战争主要就是北越去南越打仗,打赢了就拿走战利品之后撤离,打不过就直接撤离。美军不敢越过北纬17°线,只能被动防御。而北越的后勤完全是由中国和苏联提供的,可以说是无限后勤。没给养之后回去补充之后再打,这种仗美军怎么可能赢。
迫于战争没有胜利的希望,国内反战情绪,美国最终妥协了,体面的结束了越南战争。越南战争使美国国力下降,整体上落后于苏联。冷战也就出现了转折。
喜欢小刘文章的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你的支持是小刘不断前进的动力。
首先,成吉思汗从来没有打过日本。
那个时候,成吉思汗还根本就不顾上日本。成吉思汗可能一开始也没想过要建立那么大面积的大帝国,震惊世界。他只是要活下去,只是要复仇。当时蒙古分成非常多的部落,这些部落都受到金国的残酷压榨。金国怕蒙古人强大起来,每年都要定期派军队去攻打蒙古各部落,杀人。这个称为减丁政策。同时,蒙古内部还互相攻击。可以说,整个漠北一盘散沙。成吉思汗那时候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统一蒙古各部,打败金国,报仇雪恨。
(草原军队)
是后来花剌子模惹事,然后蒙古才和花剌子模打了一仗。当这一仗打胜以后,蒙古人的野心就膨胀起来了,就想着要打下更多的地盘,所以才四处征伐。那时候的目标,除了西亚和欧洲各国外,就是西夏和金国。不过,成吉思汗还没有拿下西夏就去世了,所以,他根本没有机会和时间考虑日本的事情。
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继位。窝阔台拿下了西夏和金国,发动了向西的第二次西征,以及向南和南宋的战争。窝阔台第二次西征大获全胜,但是打南宋却是失败的,连他想立为太子的二儿子阔出也被打死了。
窝阔台去世后,蒙哥继位。蒙哥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和继续对南宋的战争。结果蒙哥把西亚和欧洲打得落花流水,占领了西亚和欧洲的大片领土。但是,在南宋战场上却极大受挫,连蒙哥自己也被打死在南宋土地上。
蒙哥死后,忽必烈上台。忽必烈灭掉南宋。这时候,整个元朝和四大汗国的土地已经相当大,横跨欧亚大陆。也就是这时候。忽必烈起了要打日本的想法。
(忽必烈打日本)
但是,蒙古人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的骑兵队伍。要打日本,需要水军,甚至比水军更厉害的海军。这一点对蒙古人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他们连续派了两次军队去打日本,结果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被迫返回。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去了两次,但是,根本就没和日本打过仗,是自然灾害逼退了他们。假如他们已经上了日本的土地,和日本人打,胜负还真的难说。
1938年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的很正确~~当时的中国也确实不是日本的对手,首先是武器方面相差一代(中国还延续一战时期的武器),其次是两国人民的觉悟相差也不少(中国都是往自己口袋里捞,日本都是把自己家里的贡献出来),再有就是科技工业水平更是相差几十倍(当时日本自主制造飞机坦克枪支的能力很强,中国还是依靠进口或者别人支援),我们不避短知耻而后勇才能更好的学习、发展……
就数量的比较,甲午战争时,日军陆军共动员的240616人,实际到战争结束,投入了大约17万人。清军全国范围内,大约是20万的八旗,5、60万的绿营,但是已经腐朽不堪,勉强可做地方维持治安之用,全无作战能力,可以忽略不计。实际可用主要是各地练军和勇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349700人。战时各地方督抚又紧急招募了一些,由于缺乏统一统计,新招募的部队数量总数并无定论,在辽东和山东两个主战场,募集的新军大约各是1万多人。
如果单纯比较数字,清军确实比日军略多一些。但是清军战前也是分散各地驻防,当时国内又缺乏铁路,机动不便,加上清军的后勤体系还是非常原始的粮台制度,所以实际投入战场的部队很有限,好几次关键战斗清军实际处于劣势,比如平壤之战清军是1.3万,日军是2万,日军拥有兵力优势。
从装备角度比较,清军的装备也很混杂,从现代步枪到冷兵器一应俱全。清军的火炮也是根据太平天国战争时期的经验,以轻便的小口径火炮为主,这严重限制了清军的火力输出。
而日军的单发步枪虽然不如清军的连发枪,但是总体水平和清军平均水准相当,而且口径统一,便于后勤补给,同时日军的炮兵部队已经向西方学习,统一装备了75毫米火炮,炮兵火力远超过清军,比如平壤战役时日军的60门75毫米火炮轻松的压倒了清军的18门75毫米火炮。
在指挥上,日本已经完成近代化的改革,军队建立了参谋体系,统一制定战略、统一指挥。而清军则甚至连统一指挥都做不到,没有统一的司令部进行战略制定、协调,各地部队甚至需要自己设立粮台,友军之间调拨有事需要耗费大量笔墨官司。在战场上还出现过地方官员为保护本地利益,将部队调离战场的事情。
双方军官对于现代战争的认识也完全不同。清军基本还是老一套战术,所以即使有限几次兵力优势的战役,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白白在正面阵地上消耗兵力和士气,最后一无所获。
而比较士兵的训练和战斗意志,清军还是募兵制,当兵不过是一种谋生职业,缺乏为国家为荣誉而战的概念,出征时有很多士兵畏惧上战场而痛哭流涕。除少数部队外,训练也严重不足。特别是新招募的部队,连枪都不大会用,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
所以清军最后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1938年,国际社会为何普遍认为中国无法战胜日本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打不过日本、1938年,国际社会为何普遍认为中国无法战胜日本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