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属于大西北吗(西安算不算大西北)
12332023-11-30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西安封城务工人员怎么办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西安封城务工人员怎么办以及西安今日头条冷知识大全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关于郑州的100个冷知识,看完你比真正的郑州人还了解郑州。
(一)
1、郑州的一些公交卡坐公交车是不限人数的。
2、老西郊主要是上海、天津等地的祖籍比较多,郑州大多数厂子都是当初从沿海城市迁过来的,洛阳陕西人不多。
3、郑州火车站附近有很大一片建城区域曾归铁路局管,而非市政府。
4、郑州生产iphone,有航空港,有期货交易所,能造地铁。
5、驱动之家位于郑州
6、郑州东西城区几乎是割裂的,尤其在解放路立交桥修通以前。
7、郑州人民公园曾为胡公祠,纪念胡景翼将军。
8、郑州碧沙岗公园曾是烈士陵园,纪念北伐将士,曾名白沙岗。这里曾经也的确是一片沙丘和坟岗。
9、郑州靠近黄河,然而却是一座淮河流域的城市。
10、郑州是有城墙的,民国时甚至还有城门。郑州市中心还有古代皇宫遗址。
11、郑州有很多打着外地小吃的名称其实味道更本土化甚至可以被列为郑州特色的小吃,比如大盘鸡,热干面和牛肉拉面。
12、郑州有很多在本地很出名出去就名不见经传的商场或店铺,比如丹尼斯,双凤皮鞋。(郑州的内销市场很强大)
13、郑州最富特色的小吃是老三记,合记烩面葛记焖饼蔡记蒸饺,然而除了合记烩面外地人对剩下两个知道的并不多。(甚至包括部分本地人。)
14、金坷垃总部位于郑州。
15、郑州实力其实很强,她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往往被低估。
16、郑州金水路上的中州酒店年代其实很久远。
17、郑州作为北方城市入春很早。
18、郑州是有渔民的,而且很有钱。
19、郑州的地形并不是一马平川,在郑州南部,地形千沟万壑。
20、郑州的一大特色是电摩交通,出行靠电摩,甚至打车也靠电摩,虽然宇通在公交方面投了不少钱。
(二)
21、郑州的医疗很发达,有世界上最大的医院郑大一附院,有服务很棒人又相对不多的郑州人民医院,隶属南方医科大学。
22、郑州有两条酒吧街。
23、郑州虽然和开封离得很近,但在饮食方面的习惯却相差相对较远。与开封相比,反倒是远在陕西的西安饮食与郑州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24、郑州一些区域很乱,但生活在其中的人却怡然自得。
25、郑州火车站附近有天主堂,有教会学校和教会老年公寓,甚至还有专属的教区。
26、郑州和开封离得很近,而且近年来扩展出来的市区近乎连在一起。
27、郑州的羊肉汤店并非都是清真的,要看他卖不卖肉夹馍。
28、郑州有一座空军基地,所以楼房是限高的。
29、郑州高校教育虽然是短板,但中小学教育体系却十分强大。郑州民间很重视中小学教育,素质教育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而贵族式教育,西方式教育在郑州的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也遍地开花,有的中学校服甚至穿的是西服。
30、郑州有一座科技市场是极客天堂,在那里可以淘到很好的黑莓与诺基亚库存设备。在火车站附近还有一座通讯器材城,可以组装出你想像不到的任何品牌翻新手机。
31、郑州曾有许多游戏机专卖店如闯关族和方圆电玩,后来他们都卖起了手机。
32、郑州有自己的说唱艺术和街舞艺术,老郑州则多流行豫剧。
33、现在的郑州几乎没有城中村,所以租房的话价格很高。
34、郑州有一个叫做新郑的县城,是个很(tu)洋(diao)气(zha)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私立学园和国际学院。
35、郑州中心城区在郑州市行政区内有一块飞地,叫上街区,那里有一座机场。
36、郑州人爱吃羊肉,但不一定都是回民。
37、郑州的黄河含水河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时在郑州这边,有时会离开郑州到新乡那边。
38、黄河航运观光一般是快艇和气垫船。
39、郑州的街道错综复杂,市中心道路是放射状的,混搭着周边正南正北的井格状道路,因为郑州刚刚设立为市的时候,最早的规划是苏联人设计的,后来苏联人的蓝图被叫停,中国人接着苏联人的烂摊子又按照自己的审美建设了一排排经纬路(据说经纬命名法则来自于纺织)
40、你以为郑州的街道都是苏联人和中国人设计的吗?不,还有日本人设计的,那就是郑东新区。
(三)
41、郑州的历史建筑以文革遗留建筑居多。
42、郑州的支线铁路曾强大到可以直接开进宾馆和医院(黄河迎宾馆,解放军153医院)
43、郑州的道路隔离护栏是十分有特色的波浪形金属银色不锈钢护栏,不同于北方常用的白色环状栏杆和南方常用的蓝白相间的直棱栅栏。
44、郑州很容易招黑,你说她是中国北方地区省会城市中的一颗经济毒瘤也不足为过。
45、郑州有很多烂尾的工地地基几年不动不是真的烂尾,而是挖到了文物(比如人民广场,新田大厦)。
46、在郑州看到大型吊桥或拱桥不要认为到了某江边或河边,它们的下面往往是跨度很远的铁路线股道。
47、不要试图在郑州寻找报刊亭,郑州是没有报刊亭的。而且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报刊亭的省会城市(好像是一夜间没有了)。
48、郑州市地下防空洞的面积比老城区的地上面积还大,因为作为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郑州在70年代修建的防空洞规模巨大。
49、郑州的自来水并非都是黄河水,省委和省军区附近的自来水用的是地下水,是没有氯气和水垢的(目前可能已经用上丹江水)。
50、现代郑州的方言更像是一种仅仅变化了声调的普通话,所以郑州年轻人说普通话是没有口音的。但老郑州的方言,语调以及词汇都与现在的流行方言有很大的区别。
51、郑州的老城区除去市中心地区可能并不是真的很老。比起开封和洛阳,郑州可以说并没有老城区,现在所谓的老城区是针对郑东新区说的。
52、郑州人有很浓的社区意识和邻里意识,而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市民意识,所以有很多郑州市民对郑州并没有太多归属感(目前年轻人中慢慢建立起了市民意识,年长一些的大多来自于上世纪的移民,所以市民意识并不强)。
53、郑州没有特别好的大学,但在外地上学的学子却大多恋家。
54、郑州有个火车站叫“海棠寺”,其实正确的名称应该叫做“海滩寺”,叫错的原因是因为当年报备站名的时候铁路局官员普通话不标准造成的。
55、郑州曾有一座叫做“夕阳楼”的唐宋楼阁。
56、合记烩面总店楼上楼下同名的烩面品种并不是同一种风味。
57、郑州有很多台商,虽然她是个内陆城市。
58、二七广场在以前叫“长椿桥”。
59、郑州在隋朝设州。民国时期郑州被称为“郑县”,但民国时期的县与今天的“县”不同,而是一个直属省管辖的行政区域,是变革时代当时政府对古代“州”和“道”的沿袭。民国时期郑县县治所位于管城(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区)。当时的郑州德化街、普乐园与北京大栅栏、老天桥齐名,被称为“华北大都会”。1948年郑县解放,在郑县区域内(当时成为专区)设立郑州市,并成为后来河南省郑州市的原型。
60、和南京鸭血粉丝汤类似,郑州烩面其实是一件“新事物”。
(四)
61、砂锅伊府面曾差点成为郑州特色小吃,但随着长春饭店和少林菜馆的纷纷倒闭这种小吃最终没能在郑州流行起来,而曾经的伊府面如今也变种成为了“三鲜烩面”。
62、郑州人对吃的热情和创造新吃法新菜式的能力不亚于武汉长沙等传统省会,但提到“郑州有什么特色小吃”却没人能叫出多少来,这也导致很多外地人冲着郑州特色小吃来的却看到满眼“一点都不正宗”的外地菜而认为郑州除了烩面之外根本没什么吃的。所以如果有谁来郑州被当地人请吃大盘鸡,请不要抱怨。
63、郑州曾经有电车。
64、郑州西郊有很多废弃的厂房是冒险者的乐园。
65、郑州的发展十分迅速,也导致整座城市一直处于大工地般的大范围建设状态。
66、一些东西向的高铁途径郑州会停三座车站:郑州东站,郑州站和郑州西站。除了这三座车站,郑州还有郑州南站。
67、不要拿郑州和武汉比,两个城市是冤家,尤其交通方面。
68、郑州最早的机场位于现在郑东新区CBD的位置,航站楼在民航路。目前老机场已经被拆除了,只留有民航家属院和空军家属院。
69、西流湖曾是有很大一片湖的,现在已经快被填平了。
70、郑州曾有很多沟壑与沼泽地貌,随着城市的开发被填平,才变成如今平原的模样。
71、郑州东站的官方LOGO是“郑妙东站”(仔细看)
72、北闸口有宠物市场,贩卖猫狗甚至黄鼠狼。
73、郑州有一些区域被铁路线硬生生的分割成两半,在空间位置上相距很近的两个地方有时候要走很远。
74、并不是所有郑州人都爱吃烩面,而一些从外地回郑的人选择回故乡吃的第一顿饭并不是烩面而是胡辣汤。
75、西郊并不是郊区,而是泛指嵩山路以西的大片区域。而两个区域的生活节奏也有十分明显的不同。
76、万象城区域有一个更容易被老郑州接受的名字“老坟岗”。
77、郑州在古代就是一个雾和风沙很大的地方,东南起雾,西北刮沙的现象在郑州经常出现。50年代为治理郑州的沙患,曾大量引进法桐种植,郑州才有了如今的面貌。
78、郑州城东路有个更被老郑州熟悉的名字“东门口”。这里曾经的确有座城门。
79、郑州人民广场时常会有许多纪念毛泽东的人在那里集会朗诵或者唱红歌跳尬舞(真的不能称之为广场舞)。
80、郑州虽然作为交通枢纽,但长期以来从郑州到斜方向城市的铁路线却并不发达。
(五)
81、郑州作为城市的历史很悠久,而如今的郑州人对待郑州的历史就像一群欧洲移民对待美洲印第安遗址一样。
82、郑州在二次元爱好者口中被称作“邪都”,洛天依的声优山新就出生于郑州。
83、郑州早在唐代即被称为“商贾汇集之地”。到了明清时期,还出现了有关“郑州八景”的记载。即“古塔晴云、凤台荷香、圃田春草、汴河新柳、龙岗雪霁、梅峰远眺、卦台仙境、海寺晨钟”而这些景色在近代被太平天国、军阀和土匪毁于战火。
84、在气象方面,郑州有自己的魔法结界,除了雾霾风沙挡不掉外,雨和雪经常会被结界挡掉,所以在郑州经常会遇见周边暴雨倾盆,郑州滴雨未下的壮丽景观。
85、裕达国贸那栋楼中间有个凹,据设计者称是为了吸收宇宙能量,想像一下三体人在裕达国贸里放了多少质子。
86、郑州曾爆发大名鼎鼎的二七商战,当时的商战之王就是“野太阳”亚细亚,如今亚细亚已经变成了一座挂着“亚细亚”牌子的“五星电器”连锁商店。
87、郑州虽然没有711、全家和罗森等日式便利店,但“正道百货”“左右间”“四邻”等本土便利店却遍地开。(据条友@音乐启蒙张老师@肖申克报道近日711在郑州已经开业)
88、郑东新区在中牟附近有一片地预留给了未来的省委,但随着禁止新建省委大楼的政策出台,省委东迁的计划暂时落空。
89、紫荆山地区是古代都城内城所在地,挖一铲子地下就是遗址,因此也被称为“楼房开发商的坟墓”
90、河南没有副省级城市,但现在的郑州和洛阳市委书记是高配的副省级干部。
91、101中学(前郑铁一中)在归铁路局管辖时期实力与市一高不相上下。
92、郑州八中是短发控把妹的好去处。
93、紫荆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有一座卷烟厂,骑车经过能闻到一股生烟草的特殊香味。
94、大学路是成人性保健用品一条街。
95、漯河有特产名叫卫龙,郑州也有自己的特产——豁达食品厂推出的火爆鸡筋。
96、新密是一个地势高低不平的县,当地人喜欢用“上去”“下来”或“去上面”“去下面”来形容去往新密的各个地区。
97、上街区有一大片区域并不归郑州市或区政府管,而是归中铝集团。
98、在郑州,喜欢狗的人比喜欢猫的人多30%。
99、郑州是百度大数据“逃离北上广”人口输入最多的城市。
100、除了科技市场,文化路更是一条十步一学校的路,学校密度令人发指,而且很堵。
关于河南的冷知识甚至于很多河南人都是不知道的,很多人认为河南人爱吃面食,这个确实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河南各个地方都是吃面条的,可能面条的种类不一样,像豫北的焦作,新乡都是爱吃烩面的,而豫南地区的南阳同样也有方城烩面和新野板面等。
当然河南也有一个虽然吃面但是更像南方的地方,那就是河南最南边的城市信阳市,信阳市是一个早上吃红油热干面的城市,中午和晚上他们更喜欢吃米饭和炒菜,而在河南的东部商丘和周口地区,早上和晚上都是馍菜汤,中午饭习惯性吃面条。
还有一个可能绝大数河南人都不知道的东西,那就是河南人不光光说中,还有一个城市商丘更喜欢说管,管就是中的意思,所以如果说你在郑州听到有人说管这个词,那基本上是商丘人八九不离十了,商丘人爱吃的李四辈啥汤在郑州也比较火,大家有吃过的吗?
西安封城,比较突然,城中务工人员非常多,我们也是外地进西安的务工人员。积极配合好西安的防疫工作,不让出门就不出门,让做核酸检测就去做,大家都配合好,疫情也就越快的散去。我们宿舍九个人,也都想着去做个志愿者,只是没有门路,就宅在家睡觉打牌洗衣做饭做家务吧。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把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作为建设“丝路源点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紧盯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一条主线,锚定“科技、管理和文化”三个维度,全面聚焦城市安全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救援五大环节,着力构建风险共治、防控、保障各项工作机制,坚持下好风险防范先手棋,城市安全基础持续完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
健全体系完善创建工作
打造城市安全发展新模式
如何推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如何因地制宜补齐短板?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黄会强认为,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城市安全综合治理水平上,对标对表国家规范,结合城市实际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聚焦创建目标积极动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推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统筹,西安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李明远任组长,全体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厅相关人员、市级35个部门和21个区县(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员任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组织部从市级重点部门抽调7名人员专门组建工作专班,市级部门和区县(开发区)均成立了专职创建机构,强化对创建工作的组织推进。
此外,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还专门成立了“西安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以强化对创建工作的政策支持、科技研发和技术保障。
西安市进一步压实各级创建职责,研究制订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创建工作的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任务事项;为区县(开发区)和市级部门量身定制了56个《目标责任书》《工作清单》;制定《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督导考核办法》等7项制度文件,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推进;按照市级部门、区县(开发区)和应急管理系统3个层次制定了《西安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将国家评价内容细化为8个大类21项1165个量化评价指标,确保国家标准能紧密结合工作职责全面落地。
为通过创建查清城市安全风险底数,厘清管理职责边界,健全防控监管体系,西安市县两级立足思想、行动两个维度,针对创建活动开展了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按照规划引领,聚焦设施建设、风险防控、灾害防治、科技支撑、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等七大领域,加快推进各项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西安市级部门和区县(开发区)结合实际共制定了56个创建工作方案,分级分类对创建任务进行了再细化再部署。市创建专班先后组织召开3次全市视频推进会议,对各级各部门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各级创建专班规范有序创建。目前,西安市创建工作按照“三步走”的整体计划,已完成第一阶段的第一次自评自检,绝大多数单位的自评成绩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西安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努力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现代化城市安全保障体系的“西安样本”,安全健康和谐的城市氛围正在形成。
打好风险防范主动仗
以科技助力城市安全发展
西安市以城市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围绕城市安全智慧治理和应急指挥两个能力建设,聚焦系统平台硬整合,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强化技术辅助支撑,着力加强城市运行安全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和基础保障。
2020年,西安市以城市安全大脑建设为引领,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加强安全数据标准、系统采集规范、应用成果转化、行业标准制定等核心技术攻关,为城市安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按照政府主导,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各专业部门协同配合的模式,依托“雪亮工程”,西安市采取不交数据挪位置等硬措施、超常规手段,先后投入建设资金80余亿元,对市县两级已开发建设的“城市综合治理、数字秦岭、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社区”等713个信息化平台进行硬融合,构建新型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城市管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指挥体系直达基层”。
按照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要求,西安市立足城市安全源头治理,投入资金6230万元建设城市应急管理“2+1”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应急管理综合应用、智慧应急大数据、基础支撑、移动应急、安全保障、容灾备灾六大系统,汇集公安、交管、城管、交通、地铁、住建、水务、资源规划、森林、消防等重大风险点危险源监管数据,实现风险管控“一库汇集、一网运行、一体指挥”,打造了全新的城市应急综合管理“中枢大脑”,实现了城市风险管控网格化、信息报送数字化、预警发布自动化、应急处置精准化。
为实现信息互联共享,西安市制定《西安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20—2022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建成西安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了数据资源目录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开放平台等五大平台,以及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办事材料库、信用信息库、宏观经济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库等七大基础库。
西安市加强各类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利用,以“133N”架构为主线,建成西安“政府数字化转型”平台,接入了59个委办局(区县及企事业单位)业务信息和实时数据(共计400个信息系统、7988条信息资源、116687个信息项),开发410个数据接口,归集数据75.86亿条,治理数据31.94亿条,通过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城市安全管理全数据流转、全业务协同、全流程覆盖、全过程监督、全要素掌握。
结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落地西安的重大契机,西安市以城市风险管控精准化为目标,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设城市“生命线1+N”监测预警系统,汇集水、电、气、暖、桥梁、隧道、城市内涝等运行监测信息,同步整合融入西安市应急管理综合监管平台统一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调度,对城市“生命线”的专业运行与统筹管理流程进行科学整合,实现了安全管理纵向全网监测和横向互联互通。
按照“市级建设,区县应用”的整体思路,西安市将数字城管延伸至镇街和社区,有效破解了城市管理共性难题。该市构建“一图两中心”秦岭保护综合监控系统,对秦岭地区69.65%的森林火险火情实现全时空监管,积极推广“森林防火码”,强化对秦岭火源的动态监测管控。
此外,西安市还建成危险化学品企业“一码通”管理系统,对危化行业的安全风险进行常态化、规范化、实时化、动态化管控;建成河道、水库防洪监测预警系统和河湖水系智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汛情、水情和城市内涝全时空监控;建成地铁建设营运、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风险监测系统,不断延伸城市安全感知触角。
打好风险防范攻坚战
以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西安市从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发,把强化城市安全管理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举办“十四运”等重大工作同步统筹、同步安排、一体推进,聚焦城市安全运行的重点难点,健全责任体系,抓好风险源头管控,加快补齐设施欠账,聚焦安全运行和应急能力,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西安市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运作。西安市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细则,制定《西安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规定》《西安市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等8项法规制度,建立了市、区县(开发区)、镇街三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西安市政府成立21个专项督察组对区县(开发区)、镇街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制定《西安市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意见》,建立城市安全管理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确保城市安全管理责任到人、全面覆盖。
为加强城市安全源头管控,西安市广泛开展了城市规划安全风险分析,实施并完成了城市规划安全准入标准,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体系等9个专项规划纳入“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一体推进;加大对避难场所等空间设施的改造投入力度,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88处,有效避险面积达635万平方米;健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风险辨识评估与监测预警制度,分级分类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对城市面临的各类风险实行差异化动态管控;制定《城市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指南及评判标准》《城市风险点风险源监管手册》,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实现化工园区全部退出、主城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退出,重大危险源清零。
西安市聚焦市政、道路交通、城市防洪排涝、地下综合管廊等安全设施,以及城中村等重点领域,全面实施“三改一通一落地”重大工程项目,全市安全设施质量和运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20年针对安全设施建设全市已累计投入各类改造资金300亿元以上,2021年还计划投入安全设施建设资金500亿元以上。在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西安市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弱项。2020年,新建、改扩建学校和体育场馆、改造提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市级三甲重点医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以安全运行保障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为发挥培训演练、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西安市落实资金1.4亿元建设西安市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区县(开发区)和市级部门结合实际建成地震科普馆、气象体验馆、地震示范教学点、安全课堂教学示范点50余处。
西安市建立应急处置快速响应机制,建成城市服务“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制定《西安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处置管理办法》《西安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建立四级应急预案体系,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4支1300余人,确保应急救援第一时间直达现场;落实《救灾物资储备“十三五”规划》,制定《救灾物资紧急采购供应及快速调拨运输工作规程》《加快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市、区县(开发区)、镇街三级救灾物资储备调拨运输体系,储备能满足3万人紧急救助的生活类物资;制定《西安市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实施办法》,充分运用市
场机制全面开展农村住房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统筹组织蓝天、曙光、公羊等13支社会救援力量全面参与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工作。
打好风险防范组合拳
以文化厚植城市安全基础
西安市以培育城市安全文化体系为目标,健全工作机制,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城市安全各项指标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西安市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抓基层打基础,治疗城市安全“未病之病”的有效手段,建立市区两级政府领导,宣传部门、行业单位、群团组织、媒体密切配合,社会企业及群众共同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各类活动。把安全文化活动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中,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考核,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同时,西安市不断拓宽安全文化覆盖面,抓好安全发展理念引领,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开设专栏专题,围绕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深入阐释企业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党委政府领导责任的具体内容,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树立安全红线意识,把企业主体责任挺在前面,推动树立安全生产责任不可推卸、安全生产任务必须落实的鲜明导向。
另外,西安市持续举办“学习贯彻新法,增强安全意识”主题宣传咨询活动,编印《安全生产法漫画图解》,用100多张漫画对法律条文逐一进行解读,发挥新闻媒体及网络、宣传栏、展板等媒介主阵地作用,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提高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知法懂法、执法敬法的积极性和严肃性,增强企业职工、社会群众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用法律规范安全行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的浓厚氛围。
为抓好安全教育培训,西安市把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培训重要内容。依托西安科技大学建立西安市应急管理培训学院,组织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应急值守、灾情管理及救灾保障、粉尘防爆安全生产、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等专业培训班,加快素质职能融合;通过应急管理网络学院,举办“西安市复工复产安全教育培训专题班”,共培训1110家企业,47820名员工;建设应急管理网络学院西安分院,开展安全生产资格考核试点。
做好安全基础教育也是西安市拓宽安全文化覆盖面的重要抓手。为此,西安市广泛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校园安全漫画、微视频大赛”、安全儿童小剧场等活动,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申报评定活动,广泛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教育网络平台推出家庭燃气安全系列短视频,组织编写《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漫画》《西安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系列教材》等系列科普读物,采用绘本的形式讲授校园安全、应急逃生等方面的安全常识。
西安市不仅在丰富内容上下功夫,还致力于形式创新,着力增强安全文化吸引力。通过手机短信、“一码通”微信小程序、滴滴出行APP等加强公益宣传,向市民推送顺口溜、打油诗等安全提醒信息。利用公共交通设施、建筑户外亮化工程、大型LED屏等,张贴、悬挂、播放安全生产宣传标语,让安全文化“耀古城”,营造安全发展浓厚氛围。
为了让安全宣传更“接地气”,西安市组建安全之声艺术团、安全生产知识宣讲队、“蓝精灵”应急救护、安全志愿者服务队,采用文艺演出、义务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常年赴企业、工地、学校、社区、农村、景区等基层一线开展安全知识宣传。通过征集安全文艺作品,举办“安全宣传公益广告大赛”、微信有奖答题、抖音“get安全、hold住平安”安全宣传短视频有奖征集、网络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鼓励市民广泛参与安全宣传,进一步营造安全氛围、厚植安全环境,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文化素养
关于本次西安封城务工人员怎么办和西安今日头条冷知识大全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