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一下,写作的时候如何积累素材,或者哪里有好的素材可以参考学习

励志名言- 2023-08-24 14:33:26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 第142期

大家好,想请问一下,写作的时候如何积累素材,或者哪里有好的素材可以参考学习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关于写作素材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想请问一下,写作的时候如何积累素材,或者哪里有好的素材可以参考学习和关于写作素材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写作基础和写作方法,还有写作素材
  2. 想请问一下,写作的时候如何积累素材,或者哪里有好的素材可以参考学习
  3. 你是如何积累写作素材的
  4. 写作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

什么是写作基础和写作方法,还有写作素材

我们都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大厦都是从打地基开始,用一砖一瓦慢慢建造而成的。如果地基不够牢固,即便暂时筑成高楼,也会很快崩塌,成为“豆腐渣”工程。同样,若是把学舞蹈的过程当作是造房子,舞蹈的地基就是基本功。基本功的好坏,决定了台上表演的细节,而细节给了观众不一样的感受,最终正是这些感受成为了舞者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写作也是如此,打好基础是关键。那么,普通人该如何打好写作的“地基”呢?答案就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在加拿大出生,曾在哈佛大学念书,毕业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在这期间,他一心扑在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相关的工作上,由此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为了让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他陆续写下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作品。不得不说的是,他的这些代表作得到了很高的荣誉,不仅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还成为了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在布兰登·罗伊尔看来,拥有出色写作能力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最为重要的写作原则,并反复不断地使用。而《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恰好总结了“这些重要的原则”,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分别结合案例展开了讲述。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本书中的20条写作原则始终都是为了高效而恰当地传递信息而服务的,而这也应该是这本书能够成为全球英文写作领域标杆之作的重要原因吧。

一、结构——决定文章的整体布局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说素材是文章血肉,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这样看来,文章的结构是何等重要。那么,为了将文章的结构打造好,我们该从哪方面来入手呢?兰登·罗伊尔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分解事物、使用转折词、合理利用六大基本写作结构、整合相似事物这5个原则来改进文章的结构。

就拿“自上而下”的写作法来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总-分”的结构,先写总结,再进行分析。在具体操作上,就是按照“最重要、次重要、最不重要”的顺序将想表达的东西罗列出来,让外行人也看得明明白白。这就好比公司开会,为了高效率地传达信息,领导讲话的逻辑一般是这样的:首先会宣布这次会议的目的或者任务是什么,然后再说明原因,最后进行任务分配。

再如“分解事物”这个原则,也就是将主题分解开来,一般分为3个部分,再运用引导句。在这里,引导句的作用是总结一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是提示接下来有哪些内容,所以一般将引导句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然段放在文章开头。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跟团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导游一般都会先告知行程是怎么安排的,如先去A地,再到B地,最后到达C地。这样一来,游客就会对整个观光流程心中有数,如果是读者,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

二、风格——奠定文章的独特魅力

“风格”指的是什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这件衣服很适合你的风格耶”,这里所说的风格就是一个人本身的特质对于穿衣打扮上的要求,可以说,把握好穿衣风格,就可以很好地展示出自身的魅力。写文章同样也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

关于文章风格,《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一共提出了11个技巧。在布兰登·罗伊尔看来,“支撑所说内容”也就是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来支撑所说的内容是所有写作技巧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如果有两篇相同主题的文章,其中一篇有描述到相关细节并举例说明,另外一篇只是干巴巴地表达观点,你会对哪一篇印象更深刻?当然是前者。布兰登·罗伊尔指出,描述性词汇会让文章更有力,而这也是拉开好作品和普通作品距离的关键所在。

再如“让你的例证个性化”这个原则同样也很重要,它一般会跟第一人称“我”有着密切的关联。个性化的例子一般是当事人亲身经历过的,会让读者更乐意去了解,在当时的状况下,当事人是如何脱离困境的。很多人应该都有过面试的经历,无论是在学校的加入学生会社团的面试,还是走上社会步入职场的面试,在你说出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时,一般都会被要求举例来说明。在这里,你拥有的能力就是论点,举例子说明就是为了让你的论点得到充分的论证,让人觉得可信。此外,适当地运用类比、明喻暗喻、引用等小技巧,也能够很好地支撑所说内容。

三、可读性——吸引读者的有效方法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最缺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时间。当下,信息量严重过载,而人们一天的时间却永远只有24小时。所以当一份排版混乱、无法让人快速抓住重点、难以理解还错别字通篇的文稿放在面前,恐怕也没有人愿意去看。以上就是文章不照顾读者感受、缺乏可读性的典型表现。那如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在布兰登·罗伊尔看来,文章的可读性可以通过在文字周围增加更多的空间、突出关键词和短语、使用标题或提要拆分归纳以及反复回顾和修改四个方面来增强。

具体来看,“使用标题、提要拆分或归纳文章”这个原则中,标题的作用不仅是能够区分章节内容,还能够可以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而提要,则能够有效地概括各种报告、论文的整个章节。这不难理解,进行过阅读训练的朋友都知道,文中各个标题、文章目录、文章总结这几个部分都是略读时所必须抓取的信息,这是高效阅读的关键。

同样的,“反复回顾和修改文章”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修改次数与文章的长度、难度呈正相关。布兰登·罗伊尔认为,一篇文章要改到感觉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修改了,才能算是完成了。如此严谨的态度,不禁让人想起白居易修改作品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白居易写诗主张通俗易懂,所以他每写完一首诗都会念给一个老婆婆听,如果她听不懂,白居易就会一直改下去,直到老婆婆听得懂为止。这么一来,他的诗就俘获了大量的铁杆粉丝,因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能理解啊,而他,也成为了唐代最火的“网红”之一。

当下,很多人学习任何东西都急于看到成果,所以会偏向于“走捷径”。实际上,这些“捷径”就相当于“倚天剑”,如果你没有深厚的武功底子,这把剑就算是落到你手中,你也无法发挥出它的威力。只有事先打好“地基”,再去运用对应的“技法”,才能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用来给写作之人打下“地基”的,从而让写作这条路走得更稳也更远。

想请问一下,写作的时候如何积累素材,或者哪里有好的素材可以参考学习

你好,我专门开了一课要介绍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关于如何建立写作素材的专栏,欢迎加入。

欢迎关注头条号一书一法一工具职场。

简单说下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通过见感思行来建立,可以从六方面来建立:人物,规律,金句,故事,反观点素材,热点事件

你是如何积累写作素材的

在我开始写文案和书评之前,对素材积累的意识比较模糊,但还是有习惯的。要么是做做纸质版的读书笔记,要么直接电脑复制黏贴到文档。不过一旦要像模像样地每天每周有产出,这是绝对不够的,看上去积累了挺久的素材,稍微写几篇文章就觉得肚子里面没墨水了。捉急。

我之前上过星姐(“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的在线写作课程,其中有一节分享了她写作10年中常用的“素材积累方法”。在结合课程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3个W(What,Where,When),一个H(How)谈谈灵感来源和收集素材。

01What?定义素材

下班后总喊着“我要回家看书,你们谁也别约我”!因为对我来说,“看书”是白纸黑字的、很实在的输入方式,可以划线、标注、摘抄。

但固守如此“学院派”输入方式不符合一个试图紧跟时代热点的斜杠青年,整理后发现,只要是能引发思考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是素材:

一:文字类

书报杂志、公众号、新闻网站、知乎豆瓣等

二:音频类

音乐、广播、有声书、音频网课

三:表演作品类

电影、电视、话剧、音乐剧

四:社交类

万能的朋友圈、聚会聊天、旅行

五:亲身经历

如果涉及隐私,一般都会以“我有个朋友......”开头

定义了素材的范畴,那么对于内容的选择,如何取舍?

我们总是倾向于自己认同的、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想法,有时候一些观点挑战了我们的认知,甚至是完全无法苟同,可能会产生不适感,是果断取关还是尝试多角度理解?

对不同观点的接受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速度。

有些人懂得不少,但兼容性不高,可能还是不够辽阔;有些人知道自己懂得不多,接受差异,积极思辨内化,想问题的角度就会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小时候读书是为了学更多,后来是为了找到共鸣,现在读书是为了看到更多可能性。

根据这个逻辑,下面两题就是送分题了。

02When?什么时间收集素材?

任何时间。

03Where?去哪里收集素材?

哪里都有。

收集素材不是一本正经坐下来才能做的事情,而是随时随地。

小结:善于观察和思考,秒变素材为题材。秘诀:真听、真想、真感受。◆◇◆◇◆◇◆◇◆04How?如何收集素材

各有各法,我重点分享一下,最常用的几种写作素材收集方法。

一、文字类和音频类

与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划分方式不同,我倾向于划分为以故事为主的“内容类”和评论为主的“观点类”来分别讨论。

1.内容类:

以小说为例。

不少人为了收集素材去写作,包括我自己在内,愿意多花时间啃“硬书”。而对于小说,可能会认为故事讲完了,唏嘘一下别人或悲或喜的人生,没有留下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从内容上来说,小说的人物是我们没有体验过的人生,如同很多人爱看电影一样。

体验不同的人生和人物面对抉择时的挣扎和选择,才看到自身的狭隘,才比较有可能变得辽阔。

从形式上来说,小说的故事架构和语言运用是值得借鉴的。

《红楼梦》中有那么多的人物,但如果把名字遮起来,只看对话,读者大概能知道这是谁在说话,因为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宝钗的识大体、黛玉的小脾气,是辨识度极高的。

即使我们不写虚构类故事,运用到平日的写作中,也可以把一个例子讲得有声有色,人物“立”起来了,道理就讲通了。

小结:跟着小说学习“讲故事”的能力。

2.观点类:

观察发现,知乎的高赞回答经常被各类文章引用。说明在自己表达啰嗦的时候,别人的一个金句简直可以撑起一整篇文章。

这很有效率,但总感觉有些走捷径,而大量阅读需要时间,如何读书,才能以一当百呢?

从读好一本有深度的书开始。

方法:学习并整理以下三个内容,行文的逻辑、犀利的观点和精辟的句子。

1)行文逻辑:解构解构解构

做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旦开始解构好文,虽然有些烧脑,但能体验庖丁解牛的畅快感。不需要追求酷炫的形式,除非想往这个方向写方法论类型的文章或者开设课程,一般学习者,手动画树状图,也完全没有问题。

2)犀利观点:总结知识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书很贴心的设有每章小结,但是作者的小结和读者的重点不一定一致,更个性化的做法是,把自己读到的知识点补充到已有小结中,方便最后回顾总结。

3)精辟句子:分类整理

我一直有划出好句子的习惯,源于小学语文作业,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本叫做“好句摘抄”的本子。抄完一本特别有成就感,但是后来发现,真要用的时候,满世界找却无法定位。

因为比较慢热,这些年我经历了这样的演变:

第一步:纯手动摘抄

第二步:在手动摘抄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点评

第三步:摘录形式从纸质版变成电子版

第四步:分类整理电子版

我所知的分类整理大师当属李敖,他的拆书大法真的是“拆一本是一本”。他会同时买两本一模一样的书,看一本,拆两本。因为每本书都是正反两面印刷的,如果想要摘录的内容正好在同一张,两本书就完美解决问题。(贫穷限制了我拆书的能力!)

李敖有很多分类文件夹,内容细分到极致,比如一般人分类为两性问题等大板块,他会再分成男性的XXX问题,和女性的XXX问题。报纸上看的社会新闻的故事素材也会被收入素材库,对他来说,写文章很容易,素材拿来就用。

最后,素材在手说走就走。通过合适的素材支撑文章观点,内容自然丰满起来。

小结:拆书大法好。

◆◇◆◇◆◇◆◇◆

二、表演作品类

主要包括影视剧、舞台剧,与读小说一样,电影、电视剧、话剧等都是讲故事的范本。除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思考作品本身想要探讨的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挖掘:情节、人物和其他脑洞大开的解构。

1.情节:学习讲故事的能力

并不是写小说的人才需要讲故事的能力,论述也需要。长篇大论的“干货”不太适合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引出观点需要故事,论证观点需要故事,举例说明需要故事。

为什么有些举例显得可有可无,有些举例可以锦上添花?或许只差一点讲故事的能力。

2.人物:台词和表情

不少公众号会用台词截图作为配图,有些是为了通过台词佐证观点,另一些直接把台词引用为观点。因为故事情节多由人物台词呈现,虽然不及小说的内心描写细腻,但冲击力更强。所有的对话都不是废话,都为人物塑造服务。

比如,咆哮帝马景涛的图片至今仍被引用,就是因为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一张图片而做到此处省略一万字。

3.其他脑洞新奇的解构

我学习的星姐写作课程中,提到她广告公司的一个同事,在看完电影后奋笔疾书,当大家都在吐槽广告植入太多太明显的时候,他在做商业广告植入方式总结!不禁惊叹,学习资料处处都有,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眼睛。

小结:故事的结束,是解构的开始。

◆◇◆◇◆◇◆◇◆

三、社交和亲身经历

1.线上社交软件

比如微信朋友圈、微博上,有些朋友分享的内容是我们不熟悉的、不会花时间去关心的,了解一下也无妨,正好当做免费科普。

这么一想,每日“审阅奏章”的时候怀着“发现真善美”的心态,而不是八卦或评判别人的生活状态,竟然真的发现了有用的鸡汤、鸭汤、小贴士。

有些朋友圈内容极为励志,本来是抵触的,但是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从朋友圈观察不同人的状态,久而久之也会对自己的状态有反思,产生新的灵感。

我有个素未谋面的微信好友,每天早起打卡和完成冥想。但对我来说,早起写文完全不及晚上思路清晰,只能做一些阅读类的输入。当我今天再次看到他的打卡朋友圈时,突然有了灵感,说不定尝试冥想后,早起写文技能get,还可能积累素材,写一篇有关冥想的文章。

这就像是曾经埋下的一颗种子,总会在合适的一刻破土,就当做是对生活有心人的回报。

2.线下社交活动

同理也适用于和朋友的聚会聊天及其他社交场景。每一个接触过的人,都有闪光点,如果选择看到缺点,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困扰,如果选择看到优点,那就是......素材宝库!

和我一起学瑜伽的一位大姐,性格爽朗,皮肤黑里透红,甚是健康。有一天发现,她在路口卖早点。瞬间觉得太励志了,一方面,人家半夜起床准备早点,晚上准时练习瑜伽,那睡到八点才起床上班的自己,有什么脸说下班后好累,没力气健身呢?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我对健身和美的看法,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管什么背景的女性,不管是否生活优渥,都是可以主动寻找自我、追求美的。

小结:好素材的三个层次:激发动力、产生共鸣、引发思考。

◆◇◆◇◆◇◆◇◆

灵感来自善于发现的眼睛,素材来自发现后的积累归纳。

“如说而行者,身心俱泰”,用李笑来老师的话说,就是“写吧,真写才能真思考”。而真感受才能真思考。希望略有启发的人,不再焦虑素材无多,而是打开自己眼去观察,打开自己的脑去思考,变“废”为宝。

◆◇◆◇◆◇◆◇◆

我是不爱治愈系心灵鸡汤,爱煲实用系老鸭汤的Helen,

微信公众号:Helen小姐的精神世界

希望以上的总结对你有用,也期待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更多好用的方法。

写作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

写作的“四大基石”

要说写作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有“四大基石”。

一、文字基石。

文字基石应该包括:字、词、句和标点。

先说字。要写作,你得认识、会写一定数量的汉字。你总不能像一年级的孩子写一个句子,查两三回字典吧;你总不能写500字的文章,里面就有10多个错别字吧!一般应该掌握3000左右个常用字,写起文章来“拦路虎”就能少一些。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要你学会了3000个汉字再去写作,因为有些字是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去不断掌握的。

再说词。词,包括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起来也比较麻烦。这些可以在写作、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学习,慢慢掌握。但不能胡乱用词。比如有个同学写到:“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富有激情,使我耿耿于怀。”“耿耿于怀”不是难忘的意思,这里用的就不恰当。

接着说句。写作是要能把句子说通顺,尽量少出现病句。按照主谓宾动补状,去研究很复杂,但我们要根据平时说话的习惯,把话说明白。

最后说标点。不要小看标点符号,你如果不会运用它,意思就表达不清楚。我在网上看到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一个标点也没有。我很好奇,就在私信里问他为何不用标点符号,他说他写文章都不用标点。我无语了!

二,写作基石。

写作基石,就是要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如果你一点写作方法、技巧都不懂,那写起文章来也是十分困难的。

首先你要会确定主题。写文章都要表达思想,思想就是文章的主题,小学生一般跟它叫中心思想,作家写小说一般都叫主题。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其次要学会选材。选材,就是写哪方面的内容。选材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解决有米下锅的问题。

再就是要会构思。构思,就是布局谋篇,也就是写作的步骤。一共要写几部分,一共要写几段,开头结尾怎么写,那块详,那块略,都叫谋篇。

最后要学习一些开头结尾的方法。开头结尾的方法有很多,起码应该掌握十种、八种常用的方法。

三,阅读基石。

阅读对写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思想。写作需要向人们传播道理、传播思想。这些道理、思想从哪来,不少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词汇。有的人写文章语言贫乏、枯燥无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读书太少。书读多了,我们的词汇就可以丰富起来了。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技巧。你所读的书,不少作者都是写作高手,有很多写作方法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写作是需要大量阅读的。不管是大作家,还是一般的作者,都不能不读书。你一本文学书没看过,你一本历史书没看过,你一本哲学书没看过,你一本国学书没看过,我不相信你能写出什么高质量的作品来!

四、生活基石。

写作是对生活的反映,你缺乏生活经历、缺乏生活体验,缺乏生活积累,也是难于写下去的。鲁迅原来计划写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生活的长篇小说。后来一考察,发现自己对长征太缺乏生活,于是不得不放弃写作。

写农村生活的作者,必须了解农村;写军事生活的作者,必须了解部队;写医疗内容的作者,必须了解医疗战线的情况……

头条让作者写垂直的内容,就是希望大家要写本领域的东西。为什么要写本领域的,因为你熟悉那个领域里的情况,也就是说,你有这方面的生活。

拉拉杂杂,淡了四个方面的基石:文字基石、写作基石、阅读基石、生活基石。如有不妥,敬请指教!

闫老师简介:

我是一名作文老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作,曾经发表短文300余篇;著有《新闻漫话》《闫老师教作文》《中考作文冲刺》等书。有喜欢作文与写作的朋友请关注我!

关于想请问一下,写作的时候如何积累素材,或者哪里有好的素材可以参考学习和关于写作素材冷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 第149期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3/143485.html
上一篇:情侣搞笑文案可爱又皮的句子(情侣搞笑短句子)
下一篇:悲观主义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