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与西河大鼓的区别(京韵大鼓是哪里)
14042023-08-26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京韵大鼓与西河大鼓的区别的一些知识点,和西河大鼓冷知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西河大鼓又名“梅花调”、“犁铧片”,也一度叫做“河间大鼓”。它源于清代中叶河北省中部农村。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西北部分地区。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演出时定名为“西河大鼓”,其前身是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弦子书以小三弦伴奏,演员自弹自唱;木板大鼓没有弦索伴奏,演员自击简板和书鼓说唱。
后来,这两种曲艺艺人拼挡演出,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形式。
随后,舍木板改用铁犁铧片,舍小三弦为大三弦,在唱腔、唱法上做了改进和创新,使这一曲种在艺术上日趋成熟。
西河大鼓的表演,分“说书”和“唱段”两类。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创始人一般认为是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早期,西河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如《杨家将》、《呼家将》等。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以及20世纪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的专工短段的马派,使西河大鼓流派纷呈,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
西河大鼓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铜板和书鼓说唱,另有专人操三弦伴奏。其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非常独特。西河大鼓的传统书目,有中长篇150余部,小段370余篇。内容大部分是历代战争故事、历史演义、民间故事、通俗小说、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等。其中不少书目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继承了中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2006年,西河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的区别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名称不同,二是地域不同。
所谓名称不同在于,分别是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
所谓地域不同在于,京韵大鼓是北京和天津地域,梅花大鼓在天津地域,西河大鼓主要分布在河北河间,保定地域。
1.风格特点不同,京韵大鼓与西河大鼓是鼓曲类曲艺艺术的两个分支,但在唱词、唱腔、板式、伴奏、表演、创作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京韵大鼓,发源于河北境内,传唱于北京地区,天津地区,西河大鼓发祥于河间,成熟于河间,辉煌京华,世代相传,从无断档。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