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先生的书那么火(鲁迅先生作品为什么教材不用了)
11832023-08-2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鲁迅先生写的祝福,为什么要以祝福为题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鲁迅为什么以祝福为题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鲁迅先生读过佛学著作,这种“祝福”是着意的点睛之笔,“死去原知万世空”,他希望祥林嫂的魂灵在“空”之后之去自寻答案,在抛弃尘世的“包袱”之后自然解脱,这是他对伤者与亡者的理性“祝福”。
扩展资料: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驱使下,1924年2月7日鲁迅先生创作了这篇小说。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著作收入《鲁迅全集》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在《祝福》这篇小说里,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命运的故事,告诉我们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里真实的社会状况,封建文化、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是最后逼死祥林嫂的罪魁祸首。
《祝福》是鲁迅先生1924年~1925年间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鲁迅先生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作为故事的主角。祥林嫂干活儿麻利勤快,只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劳动来换取最起码的生存权力,但是,事实上她的遭遇充满了辛酸与血泪,直到被封建礼教一步一步逼上绝路。
祥林嫂是普通劳动妇女的代表,她深受封建礼教影响,丈夫死后,她不愿意再嫁人,新寡之后逃到鲁镇当佣人,不久被婆家劫持回去,像一件商品一样嫁给了山里人贺老六为妻,她只好逆来顺受,默默接受,可是,第二个丈夫又不幸死于伤寒,雪上加霜,儿子也被狼吃掉了。
受到双重打击,丧夫失子,走投无路之下,再次来到鲁镇,这个时候,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镇上的人们嘲笑她,奚落她,鲁四老爷把她看成不祥之物,认为她晦气,连祝福用的一切祭品供品都不让她粘手。
封建礼教压力山大,她只好用全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希望让门槛当作替身为自己赎罪,迷信神的力量可以帮助自己摆脱面临的困境。
这样,不幸中她有似乎有了一线希望,但是,祝福祭祖时候,主人仍然不让她插手。这种精神的打击一下子使她唯一的一点希望最后破灭了。从此失魂落魄,变成了行尸走肉一样,最后沦为乞丐,悲惨死去。
鲁迅先生告诉我们,祥林嫂一生都被“三从四德”束缚着,封建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就像四条绳索一样,勒在她的脖子上。尽管不断挣扎,逆来顺受,依然不能苟且偷生般的生活下去。
祥林嫂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命运不好,认为是天注定的。
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精神领域里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本质,在旧中国农民的命运就像奴隶一样,被现实和精神双重奴役。
鲁迅先生希望他们能够不再当“麻木”看客,要敢于抗争,奋起革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者以"祝福"为题,而写的主要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祝福"又贯穿全篇,起到线索作用。它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使文章结够谨严。
(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
(2)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意在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3)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被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扩展资料: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内容简介: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