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斯网站冷知识,奈斯官网(奈斯什么)
8872023-09-09
今天给各位分享后人遂称周敦颐为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周敦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后人称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不仅是宋代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而且毕生都在自觉躬身笃行儒家的价值理想和道德人格,以其卓越的君子风范为后人所景仰。在他的文学名篇《爱莲说》中,周敦颐以莲花自喻,展现了对莲花所象征的君子德行和理想境界的追求,成就了莲花的君子意象。
在现实生活中,周敦颐虽淡泊名利、安于清贫,但对待亲朋旧交却极讲道义,常常倾力相助。在郴县为官时,知州李初平去世,留下幼子,他毫不犹豫地“为护其丧归葬之,往来经纪其家,始终不懈”。对他的品行,熟悉他的官僚士大夫们无不交口称赞。苏轼赞颂他:“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黄庭坚称赞他:“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周敦颐和他的《爱莲说》为后世树立了君子的品格意向。像君子般圣洁的莲花常开不败,如莲花般高贵的君子之风亘古弥新,业已成为一种道德流传、官德示范、文化延续,渗透到了中华民族血脉里,代代相传,烛照未来。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在广东期间,曾经走访多地,平反许多冤案,留下不少佳话。熙宁四年(1072年),周敦颐提升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周敦颐在广东提点刑狱的职位上干了不到一年。就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勤政的他四处巡按,足迹几乎遍及广东的山山水水,所以广东人崇拜他。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大抵发端于太史公的每篇传记后面的“太史公言”的附注议论,后来独立形成一种与诗词歌赋相对的小杂散文形式,可记叙,可议论,以说理为主。《捕蛇者说》,《爱莲说》都是千古名篇。
周敦颐为何独爱莲?我们先来看这两百字的小散文《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分上下两段,上段起笔于花木众人皆爱。“这水中陆地上的花花草草啊,可爱的很多。东晋隐士陶渊明挚爱菊花,‘采菊东篱下’。唐朝以雍容华贵的牡丹为美,世上的人莫不喜欢。我却只爱这莲花生于淤泥而不被污染,清水涤荡后也并不显得妖艳。心中贯通,外形挺直,没有枝枝蔓蔓牵连,淡淡的清香越远越有味道,笔直洁净而亭亭玉立,大家只能远远地观望,不能轻易地玩弄它。”虽然写了诸花可爱,重点还是描写了莲花的形态芳香,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特征。
“我以为,菊花是花中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莲花,则是品格高尚的君子。”这几句是对上段头几句分析的总结和加强。“唉!爱菊的人,真正的隐士,陶渊明之后就没有了。有谁和我一样爱红尘中高洁的莲花呢?大都是追求富贵牡丹的营营众生啊!”
下段揭示了各种花的隐喻,用菊花来映射陶渊明的隐逸,用牡丹来映射世上大多数人的追求富贵之心,莲花的高尚品格就映射了自身的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对世风的喟叹。
周敦颐以《爱莲说》为天下知,其实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周敦颐在儒家中地位远高于文学中的位置。他的《太极图说》引入了道家理论,为经学没落的儒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奠定了儒学宇宙本体论的范畴和模式。他和他的两个徒弟程颐程颢开创了宋明理学,也就是说周敦颐实际上是宋朝“道学”的宗师。
虽然后来宋明理学背上了“道学家”的名声,但是在当时,周敦颐,二程都是响当当的君子。他们有文化,向往道家哲思自由,但是作为儒家中坚力量,必然以入世服务天下为己任,所以不可能像陶渊明一样去隐居世外,又看不惯世俗中的种种蝇营苟且,所以力求自身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说来,以莲花自况,是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花这种表象,菊也好,莲也好,牡丹也罢,入眼为色,入鼻为香,赏心悦目,人人都爱。
周敦颐爱的是他自己赋予给莲花的高洁品格。
后人遂称周敦颐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后人遂称周敦颐为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周敦颐、后人遂称周敦颐为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