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放弃称帝机会,为什么却遭来顺治的痛恨
7402023-08-24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多尔衮放弃称帝机会,为什么却遭来顺治的痛恨和福临为什么恨多尔衮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多尔衮放弃称帝机会,为什么却遭来顺治的痛恨以及福临为什么恨多尔衮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多尔衮死的时候,顺治只有13岁,对于把江山都让给他的这位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不但不伤心,而且恨到了牙根里,不但将多尔衮的坟给刨了,还鞭尸泄愤。
一个13岁的小皇帝,怎么就对他的皇父摄政王如此的愤恨?做出掘坟鞭尸这样的丑事?这就要从多尔衮与顺治的父亲皇太极的恩恩怨怨说起。
1.多尔衮与皇太极的恩怨:杀母之仇多尔衮与皇太极(顺治的爹)是兄弟关系。
皇太极排老四,多尔衮排老十四。
多尔衮的亲生母亲叫阿巴亥(家族势力非常强大),也是后金努尔哈赤最宠爱的一名妃子。努尔哈赤在与袁崇焕一战中被一炮打成重伤。努尔哈赤眼看就要死了,他便让阿巴亥为他殉葬。
阿巴亥那时的三个孩子:阿其格,多尔衮,多铎。都还是小孩子,其中多尔衮才只有15岁。所以阿巴亥就不想殉葬。
这时,努尔哈赤的其他4个儿子(史称四大贝勒),逼着阿巴亥上吊自杀。这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所以多尔衮与皇太极是有杀母之仇的。
2.多尔衮与豪格的恩怨:夺妻之恨。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是顺治帝的亲哥,年纪与多尔衮差不多大。但多尔衮是他的叔叔。
皇太极死后,围绕皇位继承,多尔衮与豪格进行着激烈的争夺。多尔衮有白旗和镶白旗支持,豪格有正黄旗和镶黄旗支持。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让步。
当时正是清朝夺天下的关键时候,不能内斗,其他旗主王爷便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6岁的福临(后来的顺治帝)继承王位。这样多尔衮与豪格的斗争便可以暂时告一段落而一致对外。而多尔衮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成为了皇父摄政王。他借着豪格征服四川后,凯旋的机会,将豪格下狱(豪格死于狱中),多尔衮便将豪格妃子,娶回了家。
3.多尔衮与顺治的矛盾:擅权,辱母,大不敬。随着豪格的死去,多尔衮权势的进一步增大:
(1)官职变化: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2)权力变化:多尔衮先是将顺治所有的皇帝印鉴在皇宫中封存,要启用必须征得他的同意;
接着他便觉得这样做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便把皇帝的宴席全部拿回了他家,在他家里盖章;
最后他所有出行的礼仪,吃穿用度都跟皇帝一模一样。
(3)多尔衮将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太后也纳为了后宫。
所以顺治与多尔衮的矛盾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无法调和的。所以多尔衮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之后,顺治便把刨了他的坟,还鞭尸泄愤。
多尔衮作为一代枭雄,为什么不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呢?我们今天不说是外部各种因素,只说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多尔衮39岁死的时候他没有儿子。所以少校判断,多尔衮一直在等,等他自己的儿子出生。
顺治就不可能杀得了多尔衮
不得不承认顺治就是个儿皇帝,这个是他的不幸,更是他的幸运,大清处境和他最相似,心理也更亲近的是同治皇帝,出于不想过多涉及慈禧,同治的问题就不再涉及了。顺治是个好皇帝,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热血年轻人,坦诚的说是一个很窝囊的皇帝,他根本摆不平两个人,以致心智长期极度压抑,最终导致年轻轻的就离开宝座。
他有两个恩人,一个是亲生母亲孝庄,另一个是亲叔叔睿亲王多尔衮,他的继位是多方面剑拔弩张,相互妥协的产物。当然拜这两位所赐,就政治能力和手腕表现,都是清朝初年响当当的大牌政治家,顺治一个娃娃皇帝,甚至终其一生,对她们只有仰望的份,他的痛苦就来自心有不甘的叛逆,与能力储备不足必然表现的无奈的深度煎熬。孝庄太后当然不可能威胁儿子的皇位,她政治能力最突出的表现,除了和多尔衮一样擅长精算,也不失权变,特别能忍,明明地位尊贵,但特别低调,这是一个特别自信,特有大局观的女人。他为了儿子,和摄政王多尔衮保持特殊关系,在入关多年后,受汉文化影响的这个年轻皇帝,天生自尊心那么强,太后的隐忍,只能加剧儿子的精神负担,直至成为压垮骆驼的沉重负担。
多尔衮是一个很全能的政治家,忠诚又能干,权利欲望也很强,只不过他的兴趣,注重实际的里子,并不特别在乎虚无缥缈的面子,但这事实上更加速了对那个年轻人面子的摧残。对多尔衮的一次次封赏,虽然对这个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没有多少物质意义的内涵,却如同刀子一般凌迟那个小皇帝的敏感又脆弱自尊的面子。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对他的报复,是一种不正常,极端歇斯底里味道的情绪发泄,也导致了最终对多尔衮的平反,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摧残,心理压抑,甚至失衡之后对自身的伤害很致命。
因此总起来说,这是一个心理问题,强大的多尔衮活着时候,顺治皇帝别说杀他,不但找不到杀的理由,甚至都不敢有诛灭的想法,他是一个高高坐在上面的摆设。他一直活在那个男人的影子下,甚至到了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男人的程度。
多尔衮的悲剧就在于,明明自己有可能当皇帝,却把这个位子作为礼物,赏赐给侄子,这个礼物最终压垮了这个年轻皇帝的自尊,再重复一下,他伤害的是一个皇帝的自尊。
首先多尔衮为什么会放弃称帝机会,其实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清朝当时皇帝是皇太极,但是皇太极突然驾崩,按道理来说皇位应该由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继位,但皇太极死的太突然,所以没有来得及指定皇位继承人。
这个时候作为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也想当皇帝,但豪格的势力与他不相上下,他若登基为帝,不仅豪格会反,大臣们也会有异心。紧急关头精明的多尔衮选择以退为进提出以拥立皇太子第九子福临为帝,由他和另外一位亲王共同辅政,结果通过,就这样年幼的福临坐上了皇帝宝座。
按理说福临应该感激多尔衮,不然皇帝也轮不到他做,但现实确是顺治帝对多尔衮不喜,因为虽然自己坐上了皇帝宝座,但管理朝政的却是多尔衮。凭借着辅政之权,多尔衮一步步逼死了当初与他争夺皇帝位的豪格,就算顺治帝求情也没用。
再后来多尔衮抓住和他共同辅政的另一位亲王的把柄,趁机废了他的辅政之权,就这样多尔衮独揽朝政。
福临此时完全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多尔衮的痛恨也是与日俱增,但又无可奈何。
幸运的是多尔衮在一次打猎之时突然去世,就这样顺治帝开始亲政,亲政以后他对多尔衮是剥其封号,掘其坟墓。
因为是政治需要,皇太极突然暴亡,有实力争大位是多尔衮和豪格,他俩势均力敌,毫不相让,但受皇太极之恩的鳌拜力挺先帝之子福临,否则就会发生内讧,为了政治妥协,选择福临,这对多尔衮和豪格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OK,关于多尔衮放弃称帝机会,为什么却遭来顺治的痛恨和福临为什么恨多尔衮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