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为什么改名后又改回来(司母戊鼎为什么被认定为国宝)

投稿- 2023-08-24 07:58:51

被叫了60多年的司母戊鼎为什么会改名 改了名后又引发多少误会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司母戊鼎为什么改名后又改回来,以及司母戊鼎为什么改名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93岁考古学家为何要较真
  2. 司母戊方鼎怎么改名了
  3. 司母戊鼎为何改名为后母戊鼎是历史学家对古代文字不熟悉造成的低级错误吗
  4. 司母戊鼎为什么改名后又改回来

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93岁考古学家为何要较真

什么时候改的?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名字是叫司母戊鼎啊。怎么现在连这个都改了哦?前面只还记得抗战8年改成14年了,这个还真不知道。如果不知道这个改名,小孩问到我可能会闹笑话哦。[捂脸]

司母戊方鼎怎么改名了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

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

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司母戊鼎为何改名为后母戊鼎是历史学家对古代文字不熟悉造成的低级错误吗

司母戊鼎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对它进行宣传,无可厚非,非常必要。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回答四个层次的问题。

一,镇馆之宝闪亮登场。

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时,记者发现该鼎前的标识已由司母戊鼎更改为“后母戊鼎"了。

继而人们又发现,在原出土地殷墟博物院及中国文字博物馆仍然称之为“司母戊鼎"。

二,一字之差,并不是学者的低级错误,而是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字学者的集体智慧。

象形文字,铭文“母"代表的是辈份,“戊"代表的是庙号,“后"代表的是对武丁配偶的尊称,而“司”则代表着一种职务,如果是这样,按照中国祭祀文化是不可能写到大鼎之上的。

如果当初鉴定的主要学者,文字研究资深专家郭沫若先生有知,他也一定会同意这个观点的,因为解放之初,不可能有大量的文物作比较,特别是十年内乱,根本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

所以这一字的改动,意义非常重大,它反映的是我国厚重的孝道文化。

三,“后母戊鼎"的宣传,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的先进铸造业水平。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后母戊”3字(当初郭沫若先生就是依据这一组象形字而鉴定的);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后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后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后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四,“后母司鼎"命运坎坷,更显示了它的身份尊贵。

大家都知道此鼎经过抗日战火的熏陶终没有落入日冦之手,也没有落入台湾国民党之手(国民党败退大陆之时曾运之机场,终因庞大只得放弃),其实后面有很多故事。

这也许是它惊动世界博物史的原因之一吧。

司母戊鼎为什么改名后又改回来

因为“司母戊鼎”改为“后母戊鼎”,是因为在大鼎上的铭文“后”是反写的,被当时的学者看作“司”并意为“祀”。

在甲骨文中很多的字就是可以左右写的,这些字不管是左写还是右写都是同一个字。

“司”通“祀”即为祭祀,而“母戊”是墓主人的庙号,所以,此鼎是为祭祀母亲戊的鼎。其腹部的“司母戊”三字铭文就是明证。“母”是母亲,“戊”为母亲的庙号排序。“司”字有两种解释。按传统说法,“司”即“祭祀”,故“司母戊”可释为“祭祀母亲戊”。

关于司母戊鼎为什么改名后又改回来,司母戊鼎为什么改名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母戊鼎 为何改名 后母戊鼎 ,难道是郭老师断错字了吗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4/138911.html
上一篇:司考英语难考吗
下一篇:吃过饭就得大便是怎么回事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