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的首都是(老挝的首都在哪儿)
12412023-11-30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关于为什么首都不定在南京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不建议定都南京呢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当时在南京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就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单位的一位前辈,1937年生人,老南京人,教授级高工,无党派人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典型的知识分子性格。闲聊时他说他小时候,城市平民家庭,家门口巷子里就驻扎着国民党部队,这些基层官兵平时与老百姓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大家相安无事,士兵也喜欢逗他们这样的小孩玩,给他点糖果零食吃,他们一帮小孩也经常到营房里玩耍,混得比较熟,突然有一天,队伍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整体消失得无影无踪,小孩们弄不懂,回家问大人,每家大人都对他们说以后绝对不要再提这一档子事了。若干年后,从他的字里行间看不出他对国民党有多大的仇恨,反而透出一丝怀念,让年轻时的我十分费解。说明49年建国前选择首都时,我党在南京的群众基础肯定远比不上当时的北平。
具体原因如下:1、北京与哈尔滨相比,比较靠近苏联,从政治上也是稳定的,北京的工业基础也很雄厚,经济上也是说得过去的。2、北京和平解放,在战争期间没有受到任何的军事打击,无论是文物还是现代建筑都得以保全,在重建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3、北京地理位置佳,它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滨渤海,南面敞向华北大平原。这处天造地设、酷似海湾的小平原向来被人们称作北京湾。4、北京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的地方,地处连接东北、华北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重要,是今日中国的命脉所在。
您把问题本末倒置了:并非“建都西安就会成为盛世、建都南京就会成为短命王朝”,而是相反——只有强大的王朝才能在西安定都。
古代定都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条:“天下之中”,即尽可能在统治地区的中心,离各个边境的距离大体差不多;形势险要可攻可守,进可取天下退可自保观变;便于控扼最关键或最容易出问题的边境;后勤保障方便可以供养大量脱产人口(皇室、后宫、官员、军队)。
西安(包括长安、咸阳等整个渭水两岸城市群)在不同时期符合上述条件中的一些项:形势险要这一条一直是稳的,关中南有秦岭,东有崤、函之固,占据高屋建瓴的形胜之势,如果能控制河西、汉中,加上关中平原,就有一定的后勤保障能力和足够的回旋余地、人口密度;中国传统边患主要来自西北和北方,关中正是这两条大路的交集处,坐镇关中方便在这两个方面用兵。
但在后勤保障方面问题就比较多了。
即便在关中农业自给率最高、周围植被最茂盛的先秦,这里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也是有限的,因此周公才会“分陕”,把部分首都职能放到洛邑(洛阳),周中央军队总共14个师,靠近边界、更需要重兵的首都丰镐只有6个,洛邑反倒有8个,这当然不是因为后者更需要重兵,而是更容易养活。秦只有15年历史,是“短命王朝”,而继起的西汉原本是差点定都洛阳的,理由正是富庶、供应方便,只是刘敬提出“边防和安全需要”说服了刘邦;此后隋、唐等几个在西安定都的强大王朝都有两个特点,一是王朝本身十分兴盛且富有进取心,兴盛可以不惜代价解决漕运问题(*隋唐都开凿运河往西安运粮,更想出种种方法解决粮船过三门峡问题),富有进取心则会在西北对游牧民族持续用兵,这两条都让定都西安成为需要和可能,但即便如此,这些兴盛王朝也往往会“留个后手”,将洛阳发展为不亚于西安的第二个首都,以降低定都成本,并满足“天下之中”属性,隋炀帝后期改建洛阳城,大多数时间在洛阳办公,唐朝皇帝每逢长安粮食短缺就率领六宫和朝廷去洛阳就食,武则天更是在洛阳的时间比在长安还长。
而倘若没有上述条件,只是迫不得已选择定都长安,所谓“定都西安必盛世”便不能成立:历史上定都或试图定都西安的政权有新莽、前后秦、李自成大顺等短命的,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或缺乏对关东的驾驭能力,或无力支撑需要“外哺”的关中后勤来源。因此简单说,定都西安是只有强盛王朝才“玩得起”的奢侈游戏。
而南京则正好相反。
南京地处江南繁华地带,后勤、人口这些都不是问题,几乎不需要外来支援。它北有长江,东有钟山之固,龙盘虎踞,地利上也有可取之处。但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在“天下之中”,而是僻处一隅,更要命的是,在陆防时代,中国国防最大隐患不是在西北、北方就是在东北,从南京往任何一个方面作反应都缓不应急。因此历史上几乎所有定都南京的政权都是割据政权,在他们的地盘里南京就已经是“天下之中”了,这样的割据政权当然不会长命百岁。
在这些政权中有三个例外:东晋是西晋的残体,如果它还有效控制着中原是不会定都南京的,事实上不论东晋初桓温短暂占领洛阳还是东晋末刘裕北伐占领洛阳、长安,都曾引发迁都之议;明朝是个大一统王朝,但定都南京时却还是个割据政权,事实上在地盘变大后朱元璋曾先后考虑迁都开封、凤阳、西安,之所以没动是因为刚刚建国百废待兴、“凤阳压胜事件”和朱标太子考察西安后猝死等一系列意外所致,到朱棣即位屡屡用兵北方,很快就迁都北京了;孙/蒋记民国定都南京,则有复杂的政治考量,在当时就不无争议。
南京人杰地灵,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都!不过,如果从地理区位置上看,南京城的位置过于偏南。不仅远离传统统治重心的中原地区,而且对来自塞北草原游牧骑兵的威胁,也存在因为鞭长莫及而反应迟缓的弊端!
对于封建王朝而言,能够颠覆其统治的重大威胁有三个:
①、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权臣纂位。比如南朝宋、齐、梁、陈的更迭。
②、被压迫的走投无路的农民起义。比如自秦末开始的,历代农民起义。
③、来自塞北的游牧骑兵入侵。比如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蒙。
而且自古以来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北方的黄河流域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而且还是农耕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南方则是在稻作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才出现了农耕经济大发展的势头。但即便是这样,也无法改变政治中心侧重于北方的局面。
南京作为长江下游的中心城市之一,自然是不容忽视、也不可忽视的,但却始终无法发挥统领全国的作用。由于区位过于偏南,又有长江天堑的阻隔,使定都于南京的大一统王朝,陷于与中原地区脱节的尴尬境地——而这也是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一定要迁都北京的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江南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难免会导致定都于此的王朝,在经过几代人的统治之后,便自然或不自然的陷于“喜文厌武”的状态。而这对于那些满足于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而言,似乎还能够接受,因为它们之所以会偏安,就是因为无力或无心收复中原!
而对于大一统王朝而言,如果出现了喜文厌武就危险了,将会因对中原地区控制力度的下降,有造成地方势力做大,或是外敌趁虚入侵的可能。因此,除了明初曾经暂时定都南京以外,其他大一统封建王朝几乎没有定都于此的!
而定都于南京的偏安王朝,之所以无法长久。是因为当它们丧失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逐渐陶醉在江南的温柔乡里,既失去了进取心也失去了血性!导致其在面对崛起的中原王朝时,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而且即便是能够鼓起勇气北伐,往往也无法实现收复中原的梦想,最后几乎都是因为后劲儿不足和对手的顽抗而失败!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南北朝时代的刘宋王朝就曾讨伐北魏,可最终不仅遭到了惨败,而且还令刘宋王朝的国力受到了严重摧残!
综上:大一统王朝不可能选择定都于南京,而偏安王朝因为没得选,而不得不选择定都南京(或杭州)。然而因为受制于各种原因的制约,最后都因为“武力值”的衰落,而被来自北方的强大势力吞并!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