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吃什么东西(马蜂吃什么东西为食)
8542023-11-29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为什么高道孙思邈说牛、狗、雁等道士不吃的肉是好东西这个问题,孙思邈不建议吃啥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这就是道教,人们有的不吃牛肉是为了感慨孙思邈很高义,而且古代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为了不破坏生产,一般政府规定是要保护牛这些动物的。但我们不会强迫别人顺从自己的喜好,也不会认为别人杀牛杀猪杀狗杀燕就是坏人。甚至为了大家的利益,医师告诉我们肉有好处。
贵人不肯食,贫人不解煮
古代的猪饲养起来非常困难,一头猪要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才可以被用来宰杀,这一段时间需要消耗的粮食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所以民间养猪的人并不多,这也导致和不少民众对于烹饪猪肉并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宋朝才会有“贵人不肯食,贫人不解煮”的说法。
阿兮老家就有这种说法,穷的时候死猪肉都舍不得扔,老弱病残的马肉也吃,就是没吃骡子肉的。凡事有因必有果,下面阿兮就来解析下这句老话的意思。
驴肉香在农村所有大牲畜中,驴肉地位是比较高的,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法,驴皮能熬制阿胶,是美容养颜佳品,估计无形中也提升了驴肉的价值。驴肉细腻鲜美,以驴肉为食材的小吃,全国各地多不胜数,其中耳熟能详的是河间驴肉。
老父亲活着时,喜欢吃驴肉水饺,那些年过春节,只要有机会,都会割几斤驴肉,包顿驴肉馅儿饺子过过瘾。这些年下乡,村里耕牛偶尔可见,驴的影子可是难得一见了。
2、马肉臭
农村还有句老话:“萝卜丝子大马肉,吃着香嗝着臭”。也许是儿时条件艰苦,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肉,我虽然吃过一次生产队里过年杀的一匹老马,父亲还通过叫行买到了那匹马的部分骨架,热腾腾炖了一大锅,我闻着可香了,只是马肉有些粗,没驴肉牛肉细腻,我那时太小嚼不动。
但父亲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说是有分别的:马肉不只是粗,还有股说不出的大汗味儿,即使当时做菜吃不觉得,比如马肉炖萝卜丝(宰大牲畜大多是春节前,老时候没有什么反季节蔬菜,冬天的主打菜除了白菜就是萝卜了),过后会打嗝,那味道臭的顶人。
3、打死不吃骡子肉
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的后代,有马骡和驴骡两种。骡子干活耐力足,比驴和马都好使,只是脾气倔,听力极好。儿时有句顺口溜:“驴耳朵长,马耳朵短,骡子耳朵听满疃”,很形象的说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马肉驴肉都能吃,骡子综合了驴和马的特点,肉质肯定不比马差,可为什么农村人却说打死不吃骡子肉呢?原因就是“骡子的家伙事儿,大而无用”,无法传宗接代,这对把传宗接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农村人来说,自然是不能忍受的。加上农村人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自然就更不能吃骡子肉了,万一那啥了怎么办?
总之,农村的一些老话所传递的意思,大多不只是字面意思,还有一些习惯和隐晦在字面背后的典故,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才能明白。就像这句话中的前半句“驴肉香马肉臭”,则是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后半句“打死不吃骡子肉”,则跟孕妇不吃兔子肉,害怕生孩子兔唇一个道理,无非是怕吃了骡子肉也跟骡子一样失去功能,无法添丁进口,就麻烦大了。猪肝、牛肝都是我们经常食用的动物内脏,但是,同样是驯养的动物,马肝在我国古代却被认为是不能吃的,因为古人认为马肝有毒。在《史记·封禅书》中有“文成食马肝死耳”的记载,《论衡》中也有“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的记载。
在《汉书·儒林传·辕固》:“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可见,在我国古代,许多朝代的人都知道“马肝有毒”。那么,马肝真的有毒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马肝不能吃其实源于一个谣言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在上面我们提到的有关“马肝有毒”的记载都来自于汉代,这已经是我国关于“马肝有毒”最早的记载了,所以必然是汉代发生了一件或者多件人尽皆知的事情,这才使得“马肝有毒”成为了一个主流的说法。
关于“马肝有毒”,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在该书中记录了齐王在宫殿里招待了一位淳于司马,在招待的菜肴中就有马肝,结果淳于司马吃完后就开始拉肚子,最终还是一位大夫给他开了“火齐米汁”连续服用了七八天才痊愈(原文:臣即为一火齐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
之后到了汉景帝时,他在一场宫廷辩论中,为了帮助激烈辩论的两位大臣打圆场,他说了一句话“食肉不食马肝,这不能算是不懂美味”。
到了汉武帝时,“马肝有毒”继续地深入人心,因为汉武帝当时找了一位方士名为少翁,少翁自称能够让神仙下凡,结果搞了半天汉武帝啥也没看到,为了让汉武帝相信自己,他在失败后将牛的肚子切开一条缝隙然后将一份帛书塞入其中,随后跟汉武帝说,有神仙写了一份帛书。
然后在一通操作下,他告诉汉武帝帛书的位置被他算出来了,就在一头牛的肚子里,结果汉武帝命人将牛的肚子刨开果然发现了帛书。不过,当汉武帝打开帛书后发现里面的字体与少翁的一模一样,一怒之下将少翁杀死。
之后,又来了一位方士自称是少翁的师弟,说自己的师兄本身没学到家,自己就没问题了,又能炼黄金,又可以炼制长生不老药。
结果汉武帝自然是很高兴,让他赶紧炼制,结果方士却说:万一失败了,跟少翁一个下场就不好了。
没想到,汉武帝却说:少翁是误吃了马肝才被毒死的,你怕什么?因此,经过了汉朝这一件件的事情传播,最终马肝有毒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事情。
马肝到底有没有毒?其实,正常的马肝与牛肝、猪肝是一样的,在动物的身体中,肝脏是分解毒素的器官,而非储存毒素的器官,所以,正常的情况下,马肝是可以吃的,而古代人吃了马肝窜稀,我认为可能与两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第一是马肝的来源。从目前的科学研究看,马最早是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欧亚草原上被驯化的,在马被驯化之前,人类祖先已经驯化了多种动物来保证自己的肉食来源,比如猪、羊、鸡、牛驴、鸭等等。
而且马善于负重和奔跑,所以马并不是作为一种肉食来源被驯化的,而是作为一种平原地区的交通工具。
虽然驴也能负重,但是在平原地区,驴的奔跑能力不如马,但是马也有缺点,它不能耐粗饲,需要较好的喂养条件,因此在古代,养马并不常见,而且也不是一般人能养得起的。
作为一种重要的战争资源,马通常也不会杀了吃肉,那么,在齐国吃得马肝就有问题了,它大概率是一头病死马。由于病死马非正常死亡,所以肝脏对毒素的分解能力自然也很差,毒素也容易在肝脏中积累,所以吃了这样的马肝窜稀也不稀奇了。
第二是马肝中的维生素。在自然界中,食肉动物只吃肉,而维生素主要集中在水果和蔬菜中,但是食肉动物也不会缺乏维生素,这是因为食肉动物最喜欢吃动物的内脏,而动物内脏中的维生素含量是动物整个身体中含量最高的,尤其是维生素A的含量尤为高(维生素A有90-95%贮于肝脏)。
维生素A虽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过量的摄入维生素A会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早在1590年,就有北极探险者食用北极熊肝脏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记载,到了1912年,俄罗斯水手亚历山大·康拉德与探险家瓦雷诺·阿尔巴诺夫一起去到北极探险时,也吃了大量的北极熊肝脏,他们同样用笔记录下了食用后痛苦的经过。
因此,也不排除古人吃马肝吃多了导致的维生素A过多症的可能性(500克以上)。
总结马作为一种驯化后的动物,它的肉自然是可以吃的,而且它的食物来源与牛羊是一样的,所以,正常的马肝是可以食用的,只不过它们由于饲养数量较少,不是我们常规的食用肝而已,而且不要吃病死的马肝,也不要吃过多的马肝。
当然,并不是所有肉能吃的动物肝脏都是能吃的,除了那些维生素A含量超高的动物肝脏(北极熊、海象、海豹、驼鹿以及哈士奇)不能吃外,像河豚这种鱼类虽然肉质鲜美,但是其肝脏中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这可是一种微量就能致命的毒素(25毫克就能杀死一位体重为75公斤的成年人)。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为什么高道孙思邈说牛、狗、雁等道士不吃的肉是好东西和孙思邈不建议吃啥肉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