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恶心的冷知识(让人恶心的问题)(让人恶心的动物是什么生肖)
7602023-09-09
很多朋友对于个人认为“以德报怨”是世间最“恶心”的行为,你同意吗为什么和孔子不建议以德报怨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道德经》传世,人们对老子李耳的思想有了一些认识,而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及道德教育的主流思想,就难免让人困顿,老子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则通过《论语》具现出“以直报怨”,浅一点来看,这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道德行为规范,应该如何理解呢?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是一套人生的百科全书,它是孔子与弟子在相处过程中的讨论问题的记录,涵盖了孔子及其门人在哲学、人生、教育及道德方面的认知和思考——现代就算小学生也要能够背诵几篇《论语》内的记录,它已经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看起来还要一直影响下去。
《史记·老子传》对老子这个人记述如下:“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望藏室之史也。……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曾,至一直在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一行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孔子说老子是“其犹龙邪”,可见对其人极为推崇。这里对老子的生平就不再讨论,主要看看他的《道德经》。
老子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即“道”,它是物质上存在的,其起初为无形,后来发展成有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他认为,所谓“道”是有其规律性的,是万物的规律之本,即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皆在此道。
老子所谓的道德,与我们今天的认知是有一些差别的,他认为凡是符合道的行为,都是有德,所谓“失德”,就是不符合道的行为。后人总结其思想,全在一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如此,他所谓以德报怨就好理解,即是治国、治世之道。只有真实地接受民众的报怨,才能够直面社会矛盾的证结之所在,才能够寻求解决之道,治国、治世,当以民众为本,“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方可长治久安。
孔子所谓的以直报怨就好理解得多,即以合理的原则处理两个团体或个人之意的纠纷——并非初看之下意会的以眼还眼、以暴制暴。
老子《道德经》洋洋五千言,讲的是治国、经世的大智慧,讲究的是“道”,而孔孟则着眼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大一部分,是站在与人相处的立场上。老子和孔子的差别,体现在了他们的主张之上,又因为二人所着眼的场景不同,所以才有了看似相互矛盾的主张——其实他们的主张是和谐统一的。
有些人只要听到大国担当,礼仪之邦。。。之类的话就丧失了自我,飘飘然真以为自己是那么的伟大!殊不知别人把你当做冤大头!!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别人欺负我,我反而对他好,给他各种好处,用自己的高尚品德感化他,这样行不行?孔子说:你以德报怨,那用什么回报德?难道对你好的和伤害你的人,你都一视同仁,都用德回报?正确的做法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果别人欺负你,伤害你,你应该不卑不亢,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去处理。
历史上没有明确是谁在宣扬“以德抱怨”,有人说是孔子,但是这经不起推敲。
人性的本质是“以德报德,以怨报怨”,后来有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提倡“以德抱怨”,后来连孔子都质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所以,没有人主张和宣扬“以德抱怨”。
关于本次个人认为“以德报怨”是世间最“恶心”的行为,你同意吗为什么和孔子不建议以德报怨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