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症共识(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计划与干预方法)
14402023-08-26
今天给各位分享请问一个有严重抑郁症的人,适合带孩子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抑郁症医生说不建议要孩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可以非常肯定的回答您,一个严重抑郁症的病人一定不适合带孩子,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下不合适的理由:
1.首先抑郁症的病人都有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的心境,而且抑郁病人常有饮食缺乏、不思饮食甚至有的在症状的支配下也会出现自责自罪而拒绝进食,在这样的状态下照顾自己都有难度,又怎么能照顾孩子呢?
2.睡眠障碍也是抑郁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已早醒最多见,早醒的时间也是抑郁病人一天中抑郁情绪的程度最重时,很多病人也会在这个时候发生意外事件,如自伤、自杀等,这种情况下不能照顾孩子!
3.抑郁病人本身就是常常诉说疲乏、无力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起居和梳理都会感到吃力,很多重度抑郁的病人会出现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连照顾自己的吃力怎么带孩子?
4.大约60%的抑郁病人在抑郁的背景下会出现焦虑、激越的症状:如会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来回踱步,甚至揪头发、掐手指的一些表现,这样状态怎么带孩子啊?
病人本身就是需要家人多一些关爱和照顾的群体,家人也要注意防范病人在症状的支配下出现一些意外行为,所以严重抑郁病人实在不合适带孩子,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解惑。
我是精神科医生,对于你的诊断,我表示怀疑,有可能给你出具诊断的根本不是精神科专业医生,或者是刚工作只知道认证的新医生,或者存在一些没有提及的主观因素吧?所以在讨论是否需要休学之前,还是去重新确定一下你的诊断吧。
重度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会一起诊断吗?一般诊断重度抑郁,就不会诊断精神分裂,更不会诊断重度焦虑,为什么?精神科诊断是有一套传承很久的诊断流程的,而且目前主要仍然是一元论诊断原则,就是只下一个主要疾病诊断。即使不按照一元论诊断原则,重度抑郁和精神分裂症也不会一起诊断,因为二者本身就是关系不大的两类疾病,一类是情感疾病,一类是精神疾病。
可能有些不是很了解精神科诊断标准的人会因为抑郁症患者出现明显的幻觉、妄想而给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但实际上,抑郁症原本就可以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目前的诊断标准中规定出现幻觉或妄想,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即为重度抑郁症,所以单纯依靠幻觉、妄想,就去诊断精神分裂症一定是错误的。如果不是单纯存在幻觉、妄想,而是同时满足其它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那就应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而不是抑郁症,不管是否还满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因为精神分裂症诊断更严重,所以不会诊断抑郁症,而是诊断精神分裂症。
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很多人说到自己的诊断会说重度抑郁,重度焦虑,这可以视为对自己症状特征的描述,但不是正确的诊断方法,因为重度抑郁症当然可以伴发严重的焦虑,无需单独诊断重度焦虑。
实际上抑郁和焦虑常常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好基友,抑郁症的患者大多会伴发焦虑症状,而焦虑症的患者长时间处于焦虑的紧张、恐惧之中,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或者抑郁症状。
这一点从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药物上就可见一斑。我们都知道,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是抗抑郁药物,比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而SSRI又是焦虑症药物治疗最常用到的治疗药物。也就是说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症状的同时也会治疗焦虑症状,虽然有些严重的焦虑伴发失眠症状的患者也会常常用到苯二氮卓类药物,比如艾司唑仑,但相比较而言,一定是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率更高的多。
需要休学吗?这么说吧,不管你修正后的诊断具体是焦虑、抑郁、精神分裂中的哪一种,都大概率需要休学。
重度抑郁症几乎很难坚持原本的学习和生活,让它去坚持学习本身就是不切实际,也不可取的事情,很大可能会让患者的疾病因此越来越严重。
重度焦虑症很多时候的痛苦体验丝毫不比抑郁症患者来的更少,尤其让一个严重焦虑症患者去学习,我在怀疑他能不能坐住凳子。
精神分裂症就更不用说了,作为最严重的精神疾病,对社会功能的损害程度有目共睹。一个处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的患者,是断然不能继续学业的,盲目继续学业,只会给自己,给周围的人带来更大的影响。
所以休学去系统治疗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越早进行系统治疗,今后的治疗效果,社会功能恢复程度,都会更好。不要观望了,去治疗吧。谢邀!从问题的提问我感受到被抑郁症困扰的无奈与绝望。抑郁症带给个人的最大灾祸不是痛苦,是在医生对抑郁症的描述里看不到希望,在自己的求治过程中没有希望。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与当前对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模式有关。
一、抑郁症是精神病学诊断模式下的标签化诊断。主要依从外在症状表现进行进行标签化诊断。抑郁症的标签化诊断让人活在病的标签下,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最关键的是让人忽略了抑郁症背后的原因。抑郁症的标签一旦被贴上,当认识不到问题的实质时,会一直背负着病的标签,让自己活在疾病的阴影下,不得开颜。
二、抑郁症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引发,而当前医院普遍采用传统的医疗模式,开给求助者精神类药物。精神类药物可以通过控制神经系统进而控制情绪,但不能化解引发不良情绪的原因,而且精神类药物本身又有极大的副作用,损伤神经系统。常见的副作用有,思维迟缓,呆滞,记忆力下降,身体发胖,甚至引发其他精神障碍等等。举个例子,一个人因为内心自卑,人际交往受阻,引发情绪抑郁,吃什么药能让一个自信呢?吃什么药能让一个人学会人际交往呢?这些问题不化解,抑郁情绪又如何解决呢?
三、当今也有部分人意识到抑郁症是心理社会因素引发的心理问题,去寻求心理咨询调整解决,但又存在一个困境,社会中能提供有效问题解决,经验丰富,心理咨询技术好的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比重比较少,
我个人认为以上三个原因,导致很多被抑郁困扰的朋友,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以至于五年、十年、二十年,一直被抑郁症困扰或一直活在抑郁症的病的标签下,对自己的人生无望,绝望,不敢再奢求美好的生活!
09年上半年接待一个女性咨客,已经33岁了,来做心理咨询之前已经患抑郁症5年,一直吃药治疗。在心理咨询中她告诉我,她和老公想生个宝宝,但是因为一直吃精神类药物,怀孕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虽然渴望却不敢怀孕。她这么多年一直按医嘱按时按量吃药,没有间断过,中间曾经因为与同事发生冲突刺激,复发过一次。复发前医生说坚持吃两年的药物,可以治愈抑郁症。复发后,医生告知她至少要吃药五年,药物不能轻易停,停药后抑郁症很容易复发,你已经复发过一次,再次复发需要一辈子吃药。每次去医院拿药时,问医生什么时候可以停药,她什么时候可以生孩子,医生都一再告诫,要坚持,不能停药,治病比生孩子重要。
她去医院拿药,与排队的前后病友沟通,希望从中找出康复的信心,却发现很多人都吃药十年以上了,中途都有复发的经历。与病友的多次沟通,她感觉这样一直吃药下去,生孩子不知道要拖到何年何月。自己患抑郁症已经拖累了老公很多,她和老公又很喜欢孩子,自己无论好得了与否,都要给老公留下一个孩子。她坚决自己停药了,刚停药时她说有很强烈的药物戒断症状,呕吐,烦躁,失眠。停药两个月后,她感觉也许从心理上调整化解会对自己有帮助,前来心理咨询调整。
心理咨询过程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问题便得到良好的化解。2010年的年底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健康儿子,至到上个月回访,抑郁症也没有再次复发。她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个性的自卑敏感及工作中的压力。精神科医生介绍说她的大脑“生化平衡失调”,鼓励她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以调整神经递质来恢复生化平衡。一个人因为个性自卑敏感及充满挫折的工作所造成的的压力而感到痛苦,不去处理相关问题反而依赖药物,最终势必适得其反。
单纯的药物治疗,有些人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躯体症状的缓解,同时获得心理安慰作用,使抑郁情绪得到一些释放。但如果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存在或者说再次经历不良刺激,抑郁症往往会再次复发。再而三的话,不但躯体本身会产生耐药性,药物的调节作用也会在心理对药物信度下降的基础上减退。同时精神类药物有极大的副作用,经历过药物治疗的咨客对此有切身的体会,赛娜的微博对药物副作用也有明确描述。针对这种情况,精神科医生往往会忽视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损伤,认为是病情转化或恶化,开出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的处方。此时医生便凭传统的数年医疗经验作出这样的判断——这位抑郁症者需要长期吃药,可能一生离不开药了。
我们所说的抑郁症,都是指社会心理因素导致。如内心的自卑、生活工作中的挫折与压力、内心的困扰等。抑郁症不易治愈且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去除导致抑郁的心理因素。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所谓的复发之说只是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自1999年起多年心理咨询调工作,调整好很多被所谓抑郁症困扰的求助者,十年,二十年的不在少数,调整好的咨客中被抑郁症困扰时间最长的将近40年,来心理咨询调整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
因此,我对提问者的答复是,被抑郁症困扰10年,不但可以结婚,而且可以把问题彻底解决,活得尊严、自由享受美好生活!
抑郁症的人适不适合谈恋爱,先不说,但是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他们也不想生病,本就是一个弱体,应该去帮助他们,安慰和理解他们,而不应该歧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