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为何告诫学生,赵孟頫、董其昌、苏东坡、李北海的书法不宜初学(梁启超是北大教授吗)

互联网- 2023-08-21 13:29:44

董其昌为啥看不上赵孟頫的书法 原因只有一点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梁启超为何告诫学生,赵孟頫、董其昌、苏东坡、李北海的书法不宜初学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何这3类书法不建议学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如何理解田蕴章说“田楷是丑书、俗书、印刷体,不可学”这句话
  2. 学书法过程中,发现书法家个别字写得太丑了,不符合审美观点,这样的字还值得学习吗
  3. 梁启超为何告诫学生,赵孟頫、董其昌、苏东坡、李北海的书法不宜初学
  4. 书法创作中,为什么有的繁体字不可随便用

如何理解田蕴章说“田楷是丑书、俗书、印刷体,不可学”这句话

学生不清楚田先生何时何境说过此话,有的话也许是引用别人的说法,或是戏谑吧。小编是在“每日一字每日一题”节目中认识田先生的,先后365集,全看过,有的还是数遍,学生被田先生的书法技法与广博学识所感动到佩服,虽然没临习欧楷(因此没有门户偏见),田先生是学生学书法的“明师”。虽然学生是学习书法的小学生,还是大胆地认为,田蕰章先生及他弟英章先生合称的“田楷”是现今书坛欧楷的最顶尖的水平。如果田楷是丑书、俗书、印刷体,那么欧、颜、柳体楷书亦是丑书、俗书、印刷体了。

田楷取法欧楷,某些笔画和结体作适当的改变,七、八成没变化吧,没有欧楷那么险峻,笔画粗些,更为工整与灵动,清秀皆有,完全可以誉为学欧的集大成者。田楷有五六十年的欧楷基础,路子正、取法乎上,也基本上再无大变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很难得!很多书家与书法爱好者说田楷是印刷体,楷书能练成如印刷体,没有数十年的功底是无法炼就的,这就是二田所追求极致、精到的结果,这就是工楷的最高境界!这是现代许多书家无法达到的效果,因为树大招风,也是社会普遍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是吃醋、门户偏见、攻击或羡慕吧。

田先生在“每日一题”中就有说明不要学他,田楷“不可学”,也因为他无法将笔画写得如欧楷那么瘦劲,仅供参考之意。每个学书法者也都无法使自己的字写得跟“欧颜柳赵”体楷书一模一样吧!“学古而不泥古”,适当的变动,学为所用、学以致用,增强字内字外功,增加文化修养,共同“文化复兴”,共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工楷何其难,只有认真去学的人才能体会。各人所追求的各不相同,这才是人的独特性,喜犄拙也好、喜工整也好,请您再别攻击谁美谁丑谁俗了。

学书法过程中,发现书法家个别字写得太丑了,不符合审美观点,这样的字还值得学习吗

如果是现在的书法家,你就不要学了!

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在中书协担任过重要的职务。这个人就来公开课,说什么二王的杰出人物,就能呢!一手丑陋的字与二王根本刮不着边。你如果很这样的人学书法,除非你有别的目的,否则,我感觉你是学不成什么的!

这样的人现在太多了,不仅是高层的,民间的也有。对此,我的建议是,你首先看这个人字帖临得像不像,如果不像,任他说出花来,你也不要跟他学,因为现在还没有人达到能意临的境界。如果能临得像的话,你还可以考虑跟他学学。

梁启超为何告诫学生,赵孟頫、董其昌、苏东坡、李北海的书法不宜初学

总的来说,梁启超不愧为一代大家,他所说的这几个人,不是说他们书法不好。其实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大师级书法家。但针对初学书法的学生的建议来说,就是为他能少走弯路,笔法上避免不小心掉到坑里,是最专业的建议。

再一个强调一下,这四位皆为彪炳史册的一流大师,他们的的书法艺术举世公认,既然是针对"不可学",所以本文主要还是侧重于其书法不利于初学阶段的环节的探讨,他们的艺术优势以后专门论述。

在分析书法家的书法经验时,我们有必要先对书法家做一个大致简要了解。

一梁启超(1873--1920).又号饮冰室主人。

他也是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父亲。他不但以"康梁变法"文明于世,于文,史,哲等方面著作等身,更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大家。其书法取法汉魏碑和唐楷法,刚柔相济,形成了健劲而俊朗的风格。

他的初衷是以过来人的学书经验,针对初学,怕形成习气毛病改不了。所以特别精准的说到了以上"赵,董,苏,李"这几位大师的书法不可学。这并不是梁启超横空出世所独有的"奇思妙想",而是历代书法家们的共识。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赵孟頫诸体皆能,以秀媚雅正的风格而著称以外,其他几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特色。但也有自己的套路。学书者一不留神,就会学到他们的习气,而最终没有掌握其书法的核心。导致徒有其表,不得其神采风韵。

二赵孟頫的书法古人褒贬不一

明宋濂曰"笔意流动,而神藏不露"。王世充却说"评者有奴书之诮,则太过,然直接王右军,吾未之敢信矣"。这就是说他的楷书有奴婢气,秀媚的有点过了头了。这是其一,更有甚者,特别是明末清初大师级书法家的傅山。

他说赵孟頫的字不可学,就如"与匪人游,不觉其日亲者"说学赵孟頫字的浅俗媚态,就会象"至驹王之无骨,心术坏而手随之也",

就是说学赵字体。不但慢慢软媚俗气,也会影响到做人的人品。这真是哪里在说字,分明是在批人啊。这里对字体的评价有一定道理,我们可以引以为戒,但这种以人废字之论也不算是公正的评价,作为我们学书法的人,要一分为二的来对待和学习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失为上策。

其二再说到赵孟頫的行书,

王世贞曰"惟于行书极得二王笔意,然中间逗漏处不少,不堪并观,承之可出宋人上,比之唐人,尚隔一舍"。

到底怎么看待赵孟頫的书法,尽管有褒有贬,他以二王笔法去写自己追求的的结字美的意态,这大抵是不算媚俗的,但研究一下赵孟頫的行书总体是美的,是可学的,但他继承传统多于创新,艺术胆略不够,笔法也比较拘谨。

比如下图。赵孟頫一生宗法二王,刻意求魏晋书法之古意,他对《兰亭序》的临摹终身不懈怠,不但形似,神韵也足以乱真。

上,王羲之《兰亭序》和下赵孟頫临《兰亭序》对比,

王羲之更注重尽字体之意态,如"暂,将,随,迁"字之长"。

"所,而,欣之"字之扁。"

自,以,其"字之窄,"

向,慨,间"字之宽,皆依字之结构自然而然面目去应运而生的,而赵孟頫的了《兰亭序》虽也有意于"字之真态"但总体还是斜,方扁的笔势套路为主,并且用笔稍微拘谨,放大看一些游丝,露锋虚笔省略不少。这一点,正是王世充所诟病的地方。如下图"不,将"字。我们放大看看就更明显有差距了,所以取法乎上只得其中,学二王书法直接从大王王羲之入手,要比找近路学赵孟頫更合适,取法更高得多。

其三就是针对赵孟頫柔媚流美的楷行体式來说的,

所谓流美是大家们对书法技巧的高超控笔能力的熟练掌控,是厚积薄发。

但其潜藏的玄机就是容易写得油滑甜腻。这也是针对初学阶段,刚开始书法还未定型,就要按部就班,踏踏实实,采取笨办法,一笔一划的先难后易先楷后行,先拙朴后精巧,不能一上来就楷行一体,连走带跑,急于求成,这是难免要跌跟头的。

其初衷也就是傅山反对的那"四勿"的观点。"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就是针对以赵孟頫为代表的馆阁体,秀媚体,因为他的书法被评为"因熟而俗"。

也就说写得太好了,太油滑了。长期学习赵体,就会比较难有自己的个性鲜明特征。当然这只是指初学,有了一定基础事可以吸收赵孟頫的字体匀称,得其特长。

三再说董其昌的书法,也是争议比较大。

其一是"空灵淡雅"之气难以学。有称其书法为“书家神品,往往前无古人”。有赞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本于颜,长于李(李邕)出苏,入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

董其昌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学百家而融为一体,笔法飘忽使人琢磨不透。他的书法飘逸空灵用笔精到,疏朗匀称,用墨也相当讲究。他曾说"作书与诗文同一关类,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其实就是强调天然,自然而然本心流露,非人工可至。所以对于初学者既然是大多是行草,又求神取意的空灵,自然难以深入,刚开始入门不学也罢了。

其二行笔难以学。

董其昌书法贬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为最为激烈。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讽刺道:“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包世臣云:“行笔不免空怯”。”

就是认为他的书法还是偏于秀润,俊狭,不大气的意思。这是不可学之处。而梁启超本身和康有为的师生关系的,是提倡北碑雄壮阳刚的气概,所以自然也不赞成学董其昌秀逸一路的行书。

其三是董其昌临写书帖的方法较难学。

据史料记载,董其昌经眼的法帖汗牛充栋,如果不是他超越常人的精敏清醒,这些脚踩多只船的学法,是初学之大忌,足以使人眼花缭乱。

他学过颜真卿,又学米芾,虞世南,又沉迷于钟王李北海。如下图他临写得王羲之,还有颜真卿《争座位帖》愣把一个遒劲雄浑充满篆籀感的殿堂级杰作,写得秀逸俊俏,自称得颜鲁公篆籀内韵笔法,这明显感觉颜鲁公是被董其昌先生"争座位"了嘛。

他的临习方法是强调"如骤遇异人"。注重第一眼的新鲜感,认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避免感官的分散琐碎"。恰如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正如他所言追求"观其举止,笑话,精神流露处"。以求扑捉书帖里那灵光一闪的精神气,活动者的人格,董其昌的最终目的,就是采撷到适合自己的性情的笔法精彩。

比如,董其昌学褚遂良体,扑捉的是褚遂良"如一佳士"的俊朗潇洒;如下图欧阳询+褚遂良《枯木赋》

他学钟繇,只能说是董其昌意向笔法的钟繇,钟繇结体严谨平正如楷隶,董其昌的意临是呈左低右高斜上势。

学颜真卿取其宽博而舍去恢宏;

学王羲之《兰亭序》《奉橘帖》如下图,

他说;"皆以意背临,未尝对古刻,一似抚无琴者"弦外之音,就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亦步亦趋,按照传统学书模式,先求形似,后来神似,他是如禅宗悟道般直通风神的内核。没有一定的悟性和基础,一上手自命只求神似,必然会误人子弟如坠五里云雾而不自知。

所以如果以他的方法。初学书法,朝三暮四,今天颜体,明天欧体,后天汉碑……没有专精的先深入掌握一家书法的特点,再旁通别体的风格,最后什么也学不到。也就是常说的成功的路不可复制。

四李邕李北海,字太和。唐代书法大家。

据传他擅长楷行,一生写碑达八百多通。既有王羲之笔法,又有碑刻一样的气势。

李北海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低高右,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他的书法萧肃凝重,富于金石气,但同时又姿态万千。可以说在凝重之中又含流美飞扬的气韵。比如下图他的行书双壁——《麓山寺碑》和《李思训碑》

笔势雄健,如不可撼动的高山,所以书史上把他和王羲之对比曰"右军如龙北海似象"。可见其书法难学之处,地位之高。

李北海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就是说李北海吸收了王羲之的笔法特点但在结构上大刀阔斧的变革,没有了王羲之的秀逸气。但气势太重,如果是初学者,就容易落入那种虚张声势的张扬虚夸之结体,以后纠正起来就难

甚至他自己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把不少人吓回去了,话说的有点狠了,但语重心长,犹恐后来者学他的架势而没有领会精神的谆谆教诲,良苦用心却跃然纸上,令人受益匪浅。

如图《李思训碑》李邕作书法

有一个特点,就是字势左低右高,有的字右耸得很厉害,如"秦"呈左转之势,还有上下两个部件间隙很大,

"昭"左斜还带左低右高倾侧,

"碑"字左右过度拉伸的欹侧跌宕,都是书法家艺高人胆大,在险绝之中求平衡,显得格外出彩有神。

对初学者,第一步"务求平正"还没做到,就"力追险绝",舍近求远,为以后学习埋下了故作险奇的隐患。这是历来书法家特别担心的笔法陋习。应引起初学者的重视。

但是历代书法家为啥学他?

《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着。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我们观察一下,基本可以说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

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这些大家都是已有自己的成熟笔路,有了自己鲜明风格后,才在晚年学习李邕的,这点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如现代"南沈北吴"的帖学大师吴玉如老先生,到了晚年,书风为之一变,又突破自我原有风格,行草更上一层楼,就是因为晚年临习李北海书法后,受到的巨大启示和影响,我们可以看看下面他书法早期和晚年的微妙变化。

五最后再说苏东坡。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但那是他的天份和自身努力,别人难以复制。对于苏东坡的书法历程和特点,苏门学士中的翘楚黄庭坚概括的很全面:

"东坡道人少学兰亭,书姿媚似徐季好,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廋劲如柳公权,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本朝善书者自当推公第一"

这么伟大的书法家,为何初学不可学?原因有三:

首先执笔方法不宜学,

苏轼执笔方法有很大的个人色彩。基本是类似于我们写钢笔字的执笔方法。就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夹住笔,被称为"側握笔"拨灯法"。毛笔侧握于虎口之间,捉笔近下,腕部不悬而笔卧容易造成"力不足而无神气"。

以至于当时的书法家们都将其执笔法视为异数,认为不合古法,造成了苏东坡的字体里,偏,掩漏笔不少,古人言此为"多成病笔"。

康有为曰:"古今书法家以东坡为最劣,不知用笔若从我学书,当先责手心四十大板"

明代丰坊《书诀》曰"子瞻(东坡)反此,故其遗迹扁阔肥拙,不惟自娱,抑且误人"。他的书法不可学,唯恐误人子弟,

清代冯班在其《钝吟书要》曰:"东坡书有病,唐人无此法"。

这些话完全是一家之言,厚此薄彼,未免过于偏激。特别是康有为康大人,竟然提出要打手,这样让众多作为两位大师的粉丝们,情何以堪!

苏东坡的书法更不可能是"误人子弟"还能流芳百世。然而,针对初学者,这些观点还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参考。

其次苏东坡虽然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但他笔法也一样有争议,

被黄庭坚称为"石压蛤蟆",后人称为"墨猪"。所以学不好就会误入歧途。

杜甫有句名言:"书贵廋硬始通神,"苏轼对此完全不是赞同,他说"杜陵评书贵廋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艺术特色是追求风格多样性的,有各自的不完美是其个人魅力的另一种展现,但作为初学者,就不能东施效颦,以免走成弯路。这是学习书法的大原则。

其三就是他主张的的"通其意"的书学思想博大精深,对初学书法者不太合适。

比如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他还特别谈自己书法体会说:"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就是说只要是明白领会书法精神意象,即使不学习也行。尽管他说的"书意"。也许是蕴藏在各种书体里的共同规律。当一个初学者没有相当的苦苦探寻和临习,他怎敢就不学就会写得出一手好字哪?所以即使是大师级的经典话语,学书法的人也要为我所用,分阶段领悟,不可茫然不知的不从自身实际出发去效仿。

以上以梁启超先生的看法为话题,大致梳理一下古今书法家们对待大师书法的初学阶段的观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名家评述是有个人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爱好,趋向,在了解以上书法家各自的风格特点,取长补短,学习他们优点,避免出现以上的弊病,各取所长,扬长避短,就能更完善的走好各自书法之旅。(原创不易,谢谢观赏,多加关注,四海皆朋友)

书法创作中,为什么有的繁体字不可随便用

我国的汉字中有很多是同音不同义的,在汉字简化以前还多能分别,但简化字以后,很多字就是一字多义,很容易混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弄不好就会出现意义上的混乱。比如题中所言“里”字,直接写不是简化字,而是故里的“里”,如果写做“裏”,则是表里的“裏”了。

在书法创作时,繁简体不能混杂使用

现代有很多书家,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书家,有时写出的书法作品往往繁体、简体混杂,这可能是平常写简体字习惯了,难免会出现一两个忘记写法的字,但正规创作就不应该了。如果遇到拿不准的字,建议采取两个措施:

1、上网查。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下载个《书法字典》APP,遇到不会写的繁体,一查便知,而且这个软件还会给你展示多种名家的写法,非常方便。

2、如果即兴创作,手头又不方便查阅,那就宁可写简体字,也别弄得不伦不类,不上讲究。

网上搜集到的繁简多义字,供参考

1、发:發;髪

“發”表示“出發,發生,發布,發泄,發酵,發呆,發明,發票,發誓”等等。

“髪”表示“髪”。

2、历:歷;曆

“歷”表示经历经过,如“經歷”,“歷史”。

“曆”表示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如“陰曆”,“日曆”。

3、坛:壇;罎

“壇”表示用土堆成的平台,如“天壇”,“花壇”。

“罎”表示口小肚大的陶器,如“酒罎”。

4、纤:纖;縴

“纖”表示细小,如“纖細”,“植物纖維”。

“縴”表示拉船的绳索,如“縴夫”。

5、脏:髒;臟

“髒”表示不干净,如“髒話”,“骯髒”。

“臟”表示身体内部器官,如“心臟”,“五臟六腑”。

6、钟:鐘;锺

“鐘”表示铃,计时器,如“鐘錶”。

“锺”表示大酒杯,聚集,寄托,如“鍾情”。

7、板:板;闆

“板”表示片状物,如“木板”,“板凳”。

“闆”表示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如“老闆”。

8、表:表;錶

“表”表示“表示,表白,外表,表率,表格,水表,表揚”等等。

“錶”表示计时器,如“鐘錶”。

9、卜:卜;蔔

“卜”表示占卜,如“占卜”。

“蔔”一种蔬菜“萝卜”,即“蘿蔔”。

10、别:别;彆

“别”表示分开,不同的,如“辨別”,“告別”,“别墅”。

“彆”表示不顺,如“彆扭”。

11、才:才;纔

“才”表示草木之初,人之能等,如“才能”,“奴才”。

“纔”表示刚刚,仅仅,如“剛纔”。

12、冲:冲;衝

“冲”表示向上涌流,调制,冲洗,如“冲茶”,“冲廁所”。

“衝”表示交通要道,朝,冒,冲击,如“衝動”,“衝鋒陷陣”。

13、丑:丑;醜

“丑”表示地支第二位,戏曲角色,如“子丑寅卯”,“丑角”。

“醜”表示难看,如“醜陋”,“醜八怪”。

14、出:出;齣”

“出”表示从里面到外面,如“出生”,“出嫁”,“出現”。

“齣”剧目用的量词,如“一齣好戲”。

15、斗:斗;鬥

“斗”表示十升,盛酒器,斗状物,如“漏斗”,“北斗七星”。

“鬥”表示对打,搏斗,如“戰鬥”,“格鬥”。

16、淀:淀;澱

“淀”表示浅水湖泊,如“白洋淀”。

“澱”表示沉淀下来的泥滓,如“澱粉”,“沉澱”。

17、谷:谷;穀

“谷”表示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如“山谷”。

“穀”表示粮食作物的总称,如“五穀”。

18、后:后;後

“后”表示帝王,帝王的妻子,大地的尊称,如“皇后”,“后土”。

“後”表示时间,位置,次序在后面,如“後代”,“落後”。

19、划:划;劃

“划”表示拔水前进,合算,猜拳,如“划船”,“划不來”,“划拳”。

“劃”表示割开,分开,筹谋,如“出劃策”,“劃分”。

20、伙:伙;夥

“伙”表示“伙食”,“傢伙”。

“夥”表示群聚,结伴,如“同夥”,“夥伴”。

21、据:据;據

“据”表示“拮据”。

“據”表示凭据,如“根據”,“占據”,“證據”。

22、几:几;幾

“几”表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也指有光滑平面的小桌子,如“茶几”。

“幾”表示差不多,细微,不多,询问数目,如“幾乎”,“所剩無幾”。

23、克:克;剋

“克”表示胜任,重量单位,如“克制”,“克服”,“攻克”。

“剋”表示剋扣。

24、里:里;裏

“里”表示居住,故乡,长度单位,如“故里”,“不遠千里”。

“裏”表示内层,在其中,如“裏應外合”,“這裏”。

25、面:面;麵

“面”表示脸,如“表面”,“面積”,“見面”。

“麵”表示面粉,如“麵粉”,“麵包”。

26、仆:仆;僕

“仆”表示倾倒,如“前仆後繼”。

“僕”表示供役使的人,如“男僕”,“女僕”。

27、曲:曲;麯

“曲”表示弯曲,歌曲,如“彎曲”,“歌曲”。

“麯”表示酿酒用的曲“酒麯”。

28、舍:舍;捨

“舍”表示客舍,安置,如“旅舍”,“宿舍”。

“捨”表示丢开,如“捨己為人”,“捨近求遠”。

29、术:术;術

“术”用来表示几种植物的名字,如“白术”。

“術”表示道路,技艺,策略,方术,如“術士”,“術語”。

30、松:松;鬆

“松”一种植物的名字“松樹”。

“鬆”表示不紧,如“蓬鬆”,“寬鬆”,“肉鬆”。

31、咸:咸;鹹

“咸”表示杀,终,全部,共同,协和,以及地名,如“咸陽”。

“鹹”表示盐的味道,如“鹹菜”,“鹹蛋”。

32、吁:吁;籲

“吁”表示叹气声,如“氣喘吁吁”。

“籲”表示呼告,如“呼籲”。

33、折:折;摺

“折”表示断而犹连,折断,翻转,如“折騰”,“挫折”,“折磨”。

“摺”表示折叠,如“摺疊”,“奏摺”。

34、征:征;徵

“征”表示远行,争夺,赋税,如“征伐”,“征戰”。

“徵”表示征召,索取,迹象,如“徵召”,“徵兆”。

35、准:准;準

“准”公文用语,如“准許”,“准予”。

“準”表示不倾斜,如“準確”,“標準”,“瞄準”。

36、干:干;乾;幹

“干”表示盾牌,触犯,牵扯,如“干預”,“干擾”。

“乾”表示与“湿”相对,没有血缘的亲戚,徒然,如“乾涸”,“乾着急”。

“幹”表示筑土墙,主干,做,如“主幹”,“幹部”,“幹活”。

37、只:只;祇;隻

“只”表示仅仅,语气词,如“只好”,“只是”,“只有”,“只能”。

“祇”表示仅仅,同“只”。

“隻”表示单一,量词,做,如“一隻手”,“隻字不提”。

38、台:台;臺;檯;颱

“台”表示喜悦,地名,如“天台山”。

“臺”表示高平物,单位,敬辞,地名,如“硯臺”,“兄臺”,“電視臺”。

“檯”表示桌子、案子,如“寫字檯”。

“颱”表示“颱風”。

这些同音多义字虽然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大多用不到,而且有些字也可以写成简体。所以,大家不用恐惧,真正遇到拿不准的,查字典就是。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碑帖 董其昌行书 苏轼 和子由论书 手卷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15.com/12/115039.html
上一篇:桑树叶泡水的危害有哪些(桑树叶泡水的危害中毒)
下一篇:桂林信息科技学院考研率怎么样(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什么专业好)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