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斯网站冷知识,奈斯官网(奈斯什么)
7792023-09-09
很多朋友对于肠息肉非要做手术吗和为什么不建议做肠息肉切除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肠道的息肉,尤其是结直肠的息肉是很常见的。通常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或者是腺瘤性息肉。如果考虑是炎性息肉的话,而且特别小的可以暂时不处理,定期复查肠镜。如果是比较大的,是建议切除的。比较小的腺瘤性息肉也是建议切除,因为这个属于癌前病变。
以下回答摘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傅传刚教授主编的《大肠癌100问》图书中的第15问:为什么大肠息肉必须要切除?切除大肠息肉的方法有哪些?
结直肠息肉应该要手术切除,
结直肠息肉一经发现,应立即手术切除。因为:
1)虽然大部分息肉是良性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良性息肉会逐渐长大,当长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演变成结直肠癌。如果早期及时通过手术切除了结直肠息肉,就可以阻止它们演变成结直肠癌。
2)即使息肉没有发生癌变,息肉越大,肠镜下切除的难度越大,风险也越大,所以越早切除息肉越安全。
3)结肠镜下很难判断息肉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所以要尽早在结肠镜下摘除息肉,并将切下来的息肉送到病理科在显微镜下化验,进而明确息肉有没有变成肠癌,对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检查看看肠道息肉,建议切除并将标本及时病理检查,建议早期排除息肉的恶变隐患,肠息肉是指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组织,会造成肠道不适,甚至便血,出血较大的患者会引发贫血,肠道小的话,息肉符合内镜下治疗指征的息肉,并将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异常生长的组织。肠息肉可能由原发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等)、情绪、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诱发。
检查出息肉不一定是癌症,但可以确定的是肠息肉大多是癌前病变。即息肉演变成癌症的几率非常大,发现了就应该及早切除。
下面,“问上医”为您详细介绍您应该如何处理。
肠息肉是什么情况?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临床多见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多属良性,但有一部分有恶变倾向。即在增生过程中,在炎症微环境的刺激下,细胞癌变的几率会大增。例如95%的结直肠癌就是息肉长大之后的结果。
因此,一旦发现肠息肉,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癌症,都建议切除。无论是非肿瘤性息肉还是肿瘤性息肉。
肠道息肉很隐蔽,但可以有效清除。息肉发展成为癌症大约需要5-15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若进行肠镜检查,一旦发现便同步刮去,可阻止其癌变。
切除息肉后会复发吗?有可能。现有息肉被切除后,之前未出现息肉的肠粘膜表面可在同样的致病因素刺激下,再次长出肠息肉。这也是为啥首次发现结直肠息肉后,需要每5年再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年过40之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上升。我国没有明确的官方规定该从何时开始结直肠癌筛查。但美国癌症协会建议的是45-75岁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如果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则可能要更早。
而结肠癌筛检方法主要有四种,选一种坚持做即可。
(1)粪便隐血检测(FOBT)
即检查粪便里是否有血液,推荐检测频率最好每年1次。
(2)粪便免疫化学检验(FIT)
本质上也是粪便隐血测试,但它能借助特定抗体来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推荐的检测频率也是1年1次。
(3)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查看整个结肠是否存在息肉,如果存在息肉可在检查的同时将其剔除,并进一步提取组织进行活检看是否有癌变。
若检查结果正常或只有很小的息肉,则之后推荐每10年检查一次即可。若检查到有危险病变或进行过手术切除,则之后需要每5年一次或三年一次甚至是更短的时间。
(4)乙状结肠镜检查
其本质上和结肠镜没有重大区别,只是它镜检的视野只占大肠整体的三分之一。又因为大约75%的肠癌都发生在乙状结肠检测可以看到的视野内且乙状结肠镜检查清肠处理更简单,也不要像结肠镜那样做麻醉镇静,因此相比结肠镜检查,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做乙状结肠镜检查。
但如果检查发现有息肉或癌变还需要接着做结肠镜检测来看清楚整个肠道情况。乙状结肠镜筛检结肠癌的推荐检查频率是每5年一次。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文章分享结束,肠息肉非要做手术吗和为什么不建议做肠息肉切除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