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眼睛也有视力缺陷吗 两个月大的杜高犬眼睛是蓝色正常嘛
12432023-09-04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面试时如何解释在家待业两个月,不建议在家待业的理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待业人员是指城镇非农业人口中,在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而尚无职业的人员。
可分为两部分:(1)待业青年。
指家居城镇,年龄在16—25周岁,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具有劳动能力,要求就业并已进行登记的人员;(2)其他待业人员。
指待业青年以外,具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已进行登记的人员。
这部分待业人员年龄的上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规定。
待业人员中,不包括等待分配工作的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等待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及家务劳动者。
在参加招聘面试时,如果考官提问在家待业两个月的原因,考生可以回答在家待业期间进行复习备考,准备应聘贵企业单位,这样的理由就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这个问题我自认为最有发言权了。
首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现在待业的大学生多吗?肯定不是很多,但大学生待业也不算个例。从每个学校公布的动辄高达90%以上的就业率就可以看出来。当然,学校就业率只是一个数据,并不能反映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的满意度,也不排除有毕业生在学院辅导员交三方协议的催促下草草找了个公司签了工作的情况。我今年毕业于某不知名985高校,从我们学院6月中旬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来看,我们专业的就业率是80%左右,这个数据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基本能反映大学生就业的真实情况的。
还是用权威数据说话吧。6月12日下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研究对象为毕业半年后的2016届大学毕业生和毕业三年后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6%)与2015届(91.7%)基本持平,就业情况稳定。其中,本科院校2015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高职高专为91.5%。
针对你的第二个问题,我非常感同身受。首先得明确你所说的“找不到工作”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还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讲讲我的经历吧。我从去年10月份就加入了校招大军,但我找工作的态度不算积极,因为我在外省上学,想回到本省工作,来学校招聘的家乡企业屈指可数,所以当其他同学忙于参加各种宣讲会和笔试面试时,我基本处于非常淡定的状态。秋招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收到了offer,一个还不错的本省企业,由于不想过早把自己卖出去但公司又急于签三方,我没怎么犹豫就拒掉了那个offer。到了春招,发现来学校招聘的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不比秋招了。春招倒是收到了一个特别心仪的offer,但由于家人不支持,忍痛拒之。其间我也参加了国考和省考,基本裸考。省考笔试意外考了第一,但是面试被反超。然后,我悲哀地发现我即将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我认为我的经历可以反映一些大学生求职的不良状态。
第一,缺乏主动性,耽误了求职的最佳时机。建议学弟学妹们好好把握秋招,话不多说,算是过来人的经验吧。
第二,没有职业规划,不清楚自己到底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什么都想尝试,却缺乏在某一领域的专长。尽管我的实习经历并不差,但与应聘的工作有些脱节。
第三,自身定位不准确,导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毕竟应届生找工作基本属于买方市场,我建议先就业再择业,先把自己卖出去,提升职业技能之后再考虑跳槽到更好的公司。
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找不到工作”是伪命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是真的。
如果觉得在家待着不太好,那就摆正心态,积极求职。错过了校招,还有社会招聘可以尝试。充分利用智联招聘、大街网、前程无忧等招聘网站,多投简历,总会有收获的。
我现在的工作是通过上述招聘网站找到的,虽然依然不是特别满意,但至少免去了“我没有找到工作觉得在家待着也不太好”的烦恼了。
祝你早日找到满意的工作!
消极就业是指一种状态和心理,通常指的是大学毕业生逃避就业、不积极主动就业的情况。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对就业缺乏热情和动力,消极地面对就业选择和机会,不愿意主动寻找工作,或者在升学和就业之间选择升学来逃避就业压力。消极就业也可能导致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
消极就业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可能包括个人能力不足、自我认知不足、职业规划不足、就业市场不景气等等。对于消极就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升个人能力、加强职业规划、了解就业市场等等,同时也需要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如咨询就业指导机构、招聘机构、心理咨询师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消极就业并不等于放弃就业,而是指一种消极的态度和状态。在面对就业压力和挑战时,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以实现积极就业。
关于面试时如何解释在家待业两个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