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璇发声回复高云翔事件,你如何看待
11982023-08-24
大家好,关于监管再次发声不允许保险理财产品保本保息,对于理财有什么风险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不建议保本理财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你问的这个问题,搞错了这个文件的主体。
的确,这个文件中提到了“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应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不得承诺保本保息”,但针对的是保险资管机构,并非保险公司。
保险资管新规提到不得保本保收益
一、我们会受保险资管规定影响吗?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般由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发起成立的金融机构,目的是管理保险资金。
保险资管公司的运作资金来源主要是保险公司委托,约83.5%的资金比例来自保险公司。
除了金融机构之外,保险资管可以对接个人投资者吗?
可以,但是门槛非常高,必须具有两年以上投资经历,且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产品的投资门槛也不低,固定收益类产品30万、混合类产品40万、权益类产品100万、非标债券类产品100万。
保险资管产品投资门槛
因此,《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到的不得承诺保本保息,指的是保险资管公司面向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和符合条件的高净值用户,属于私募性质,和我们普通投资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二、一脉相承的资管新规保险资管是我国"大资管"背景下的产物,一切都源自于2018年的"资管新规"。
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资产管理业务中的刚性兑付问题,比如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很多都承诺保本保息。
四部委联合发布资管新规
为什么监管要去刚兑呢?一句话总结就是化解金融行业的风险。
有点投资常识都应该知道,理财都是要承担风险的,只不过投资标的不一样,风险不一样而已,银行理财也是同样如此。
在老百姓传统的观念里,钱存在银行就是安全的,但并没有分清楚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的区别,两者安全性并不一样。
而银行之前为了吸收社会公众资金,也没有刻意去区分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对银行理财产品也承诺保本保息,万一理财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收益,银行就会自己垫资来兑付。
银行如何转移资金垫付的风险呢?主要有3种方法:
银行理财产品期限错配,滚动发行,用下一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来兑付当期理财产品的本息;和其他金融机构签协议,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付,将兑付风险转移给其他机构;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银行从中获取超额收益来应对刚兑。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
这么做会导致风险累积越来越大,风险难以得到释放,最终引发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这就是监管在2018年发布资管新规,要求去刚兑的根本原因所在。金融业要符合市场化,风险就要回归投资者,不能由机构来承担。
继最顶层的资管新规出台之后,银行、基金、券商、信托行业都陆续发布了自己的资管办法,保险资管新规已经是"大资管"的最后一块拼图了。
资管新规颁布以来资管行业的主要政策(来源:中信证券)
作为百万亿大资管的最后一块拼图,保险资管的要求和"资管新规"的监管要求一脉相承,因此会有不得承诺保本保息的要求,只不过针对的是机构和高净值用户。
三、保险"理财"还能保证收益吗?首先允许我用"理财型"保险来称呼这一类有收益的保险,因为保险不是理财,这么叫是不太准确的。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称呼为"理财型"保险。既然保险资管产品管理办法并不是针对普通投资人的,那我们购买"理财型"保险还能保证收益吗?
答案就是,和之前完全一样。
万能型保险:合同均承诺有保证利率,目前监管允许最高的保证利率是3%,保证利率是确定给付的,高于保证利率之上的收益则是不确定的。分红型保险:保险公司每年至少应将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但如果没有可分配盈余,就没有分红了,但本金不会亏损。普通年金保险:投保时已约定好年金领取的时间,以及每年领取的金额比例大小,属于固收型产品,一旦投保时确定了缴费金额、缴费期间和年金领取时间,之后每年的账户价值就确定了,可以确保本息安全。如果想要获取更高收益,建议选择高预定利率的年金险。目前市面上还存在一些4.025%顶格设计的高预定利率年金险,不过正在逐步停售。增额终身寿:作为一种新型的终身寿险,投保时确定了缴费金额、缴费期间,之后的账户价值也就确定下来了,现金价值按照约定的增额速度增长,本息安全。投连险:相当于资金交给保险公司运作,可以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保时可以根据风险偏好选择风险不同的投资账户,或者进行一定的比例配置。但即便是最保守的投连账户,虽然亏损可能性很低,但也不保证本金安全。在资管新规去刚兑的大背景下,部分保险资产仍然具备刚性兑付的属性,在进行家庭资产配置组合时,有着其独特的价值。
大家好!我是龙门山客栈~~
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之路还能走多远?这无疑牵动着投资人、银行和监管层三方关切。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已经高达29万亿,庞大的体量,即使出现10%的风险,那也是2.9万亿,会牵涉多少个投资人?犹如巨人走钢丝,稍有闪失,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01
普通投资人是如何看待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以保本,然后再尽可能地获取较高回报,当然是最好的期望,这符合我国广大老百姓的投资理念。但是,在投资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无论是像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还是其他P2P理财,还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理财,“保本”并非独有面孔,而是一直与“非保本”并存,并不断地融入到百姓理财理念之中,只是不同投资人根据自身投资偏好,进行自我判断和取舍而已。所以,可以基本判定,即使银行理财产品“断奶”,去“保本”为“非保本”,也不会对普通投资人传统理财观念产生太大冲击。如果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都执行“非保本”规定,环顾左右,能够留住“保本”的又有几何?庞大的社会闲置资金,又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观念的投资渠道呢?
02
去“保本”,实则削弱了银行理财产品优势。众所周知,在进入余额宝、理财通和银行理财三雄争霸的今天,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已成昨日辉煌,风光不再。据最新数据显示,仅余额宝一家的理财产品规模已经高达1.58万亿,用户数超过3亿人,而这一神话的创造,支付宝公司仅仅只用了4年时间。在这4年里,从银行流出的资金是无法估量的,也是银行系不得不经历的历史性阵痛。留住“保本”这根救命稻草,对他们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然而,银行作为经济的血脉,也不得不努力的去适应和服从监管。要想再次赢得市场,必将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03
社会资金的过度聚集,或将诱发风险,这是监管的关切。正如余额宝这4年的一路走来,随着社会资金的蜂拥而入,当其理财规模超过万亿时,“如何更好地防范风险?”不仅仅是监管的高度关切,也成为支付宝公司高层值得操心的问题。作为一个平台,募集的资金其实也没有全部放在自家的“保险柜”,说拿就拿那么方便。而是在保留小部分备付金外,大比例资金还是用于再投资,以获取利差,赚取利润。再投资也不是100%绝对安全,况且一旦投资人出现大规模集中赎回资金(挤兑),资金池只算杯水车薪,引发群体性风险就会成为大概率问题。
2017年11月17日,央行联合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和国家外管局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不仅是进一步规范金融理财市场秩序,确保经济安全稳健运行的需要,而且也是保护投资人利益的需要。不仅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而且留下过渡期,给金融机构和投资人逐渐适应和调整的时间,应该是比较慎重的。
好了,今天分享到此。持续关注【龙门山客栈】,每天分享精彩财经知识。喜欢我,请留下你的关注~评论~点赞??
因为不允许承诺“保本”。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有赚钱的,就有亏本的。你承诺“保本”,如果亏了,难道自掏腰包补回去吗?
以感谢诚邀,我在银行工作多年,下面我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因为以前的理财产品都是刚性兑付,虽然没有保本保息,但是银行都会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这就存在一个非常大的bug,哪里银行的理财产品管理得好,管理得不好,根本没有区分,反正就是刚性兑付,收益都能实现。
现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出台后,就是要加以区分,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看本事,监管层也是希望银行能按照市场化选择,优胜劣汰。
所以现在的理财产品都是不保本保收益,到底运作得怎么样,就看银行的管理能力了。
以上!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点赞关注我!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邓行长,(ID:Dhangzhang)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监管再次发声不允许保险理财产品保本保息,对于理财有什么风险和为什么不建议保本理财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