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黑历史(白居易很厉害吗)
7872023-08-29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白居易的黑历史和白居易冷知识大全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白居易的黑历史以及白居易冷知识大全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原文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①著作②顾况。
况睹姓名,熟视③白公曰:“米价方④贵,居亦弗易。”乃披⑤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⑥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因⑦为之延誉⑧,声名大振。
注释
1、谒:拜见。
2、著作:指著作佐郎,官名,主管著作局。
3、熟视:注目细看。
4、方:正。
5、披:打开,翻开。
6、嗟赏:赞赏,赞叹。
7、因:于是。
8、延誉:传扬声誉。延,扩展,蔓延。
译文
尚书白居易当初去参加科举考试,刚到京城,拿着自己写的诗去拜见著作佐郎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凝视着白居易说:“京城的米价正贵,居住也并不容易。”于是打开诗稿,看到第一首诗写的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由得赞叹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住就容易了。”于是顾况到处赞扬白居易,使得白居易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文言知识
说“延”:“延”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扩展,蔓延”。如上文中的“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指“邀请”。如《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指“引导,引进”。如“延接”意思是“引进接待”,“延入”意思是“引入”。
指“延长,拉长”。如“延年益寿”。
指“向后推迟”。如“延俄”意思是“耽搁片刻”。
人物故事
上文中的这首古诗,可以说是人人都会背诵,我们在小学就已学过。
但是课本中的这首诗只是原诗的前半部分,原诗其实有八句,诗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为了准备考试写的习作,作者的本意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如下: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太过有名,不用过多介绍,接下来就讲讲顾况。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唐朝海盐(今属浙江)人。他不但会写诗,还善于绘画。
顾况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到头来还因写诗嘲讽权贵而被贬官。
下面介绍一则关于顾况的典故,历来被传为佳话。
红叶传情
相传在唐天宝年间的一个秋天,身在洛阳的顾况路过上阳宫,发现有一片写满字的红叶顺着宫中的水道漂流出来。
顾况捡起一看,红叶上是宫女写的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也赋诗一首写在红叶之上,诗中写道: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然后来到上游,将红叶放入水中。
几天后,顾况再次来到这里,又看到有写着字的红叶飘来。顾况捡起一看,竟然是宫中的宫女给他的回信。
通过这种方式,顾况和这位宫女取得了联系。此后,二人便经常以红叶为媒,传递爱意。虽然不曾见面,但早已情投意合。
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顾况趁战乱找到了这位宫女,二人结为连理,白头到老。
从此红叶被视为传情的媒介和爱情的象征,这段甜美的爱情故事也流传开来。
多种古籍都有此事的记载,虽然主人公略有不同,但大致情节是相同的,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传奇、动人的故事。
出处
唐·张固《幽闲鼓吹》
启发与借鉴
起初,顾况以白居易的“居易”二字打趣,言外之意是想警告这位年轻人,可不是谁都能在京城混饭吃。当他看到白居易诗作,却又立即改口并击节称赏。寥寥几句,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白居易的才学。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真才实学,内功深厚,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改变和挑战,最终脱颖而出。
唐白居易《不出门》一不出门来又数旬,将何销日与谁亲。
几十天没有出过门了,平时怎么消磨时间,跟谁亲近呢?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古人。无聊了就打开笼子放仙鹤出来玩,欣赏它高雅挺秀的姿态,仿佛面对君子。或者看看书,跟古人碰撞下思维,增加知识。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这样的生活和爱好能够静心,心静了,自然延年益寿。而且没有太多的物欲和烦忧,于世无求,与世无争,精神就得到了休息和恢复。能行便是真修道,何必降魔调伏身。白居易信佛,这里用释迦牟尼严正心灵,来降伏心魔的典故,说只要能做到减少自己的欲望,简单自己的生活,清静无为,就是在修道了,不必非要强调战胜多少心魔之类,身心静,心魔自然没有。《不出门》二弥月不出门,永日无来宾。有一个月没有出过门了,整天也没有客人来。食饱更拂床,睡觉一颦伸。整天不出门也不用待客,诗人过着吃饱就睡的幸福生活。吃饱就铺床睡觉,“睡觉”的“觉”是睡觉睡醒的意思,念“jue”,睡醒了伸伸懒腰。轻箑白鸟羽,新簟青箭筠。诗人在家生活很舒适自在,估计是夏天,他摇着白色鸟羽做成的轻便羽扇,躺在新竹凉席上乘凉。箑是扇子的别称,簟是席子,青箭筠就是新竹的青皮。方寸方丈室,空然两无尘。古人说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方丈”后来指寺庙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这里诗人用以比喻自己在闲居中得到清净,借这个空闲自省感悟,使心灵得到了洗涤打扫,方寸心灵的清净,就像方丈居室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一样。披衣腰不带,散发头不巾。继续写不出门的好处,古人特别是读书人和官吏,无论出门或待客,都是非常讲究衣冠礼仪的,衣冠不整视为对人不敬,没礼貌没德行,后果很严重。现在诗人不见客不出门见人,可以很随便了,披个衣服不用系腰带,头发也不束,不用戴头巾戴帽子什么的,大夏天的,真是太舒服了。袒跣北窗下,葛天之遗民。不但不用束带戴冠,诗人还敞着衣服(或者光着膀子),露着肚子,这个是王羲之独创的名士派头,具体事迹你可以参看“坦腹东床”的成语注释,跣就是打赤脚,都是很原生态的,又凉快又自在还亲近自然,诗人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返璞归真了,仿佛传说中上古的葛天氏遗民,葛天氏是个很有名的原始部落,不但老百姓活的很快乐,礼乐还很发达,是无数文人向往的乐土,比如陶渊明也在《五柳先生传》里说过自己像葛天氏遗民。一日亦自足,况得以终身。这样逍遥自在的小日子,就算过一天,也能让人心满意足了,何况我这辈子都能这样终老了,更得乐死了。不知天壤内,目我为何人?但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中,读书仕进、结交游历、追求名利、讲究礼仪道德等才是正途,诗人这种懒散自由的举动还是属于异类的,就是不知道世人对此是怎么看的,是羡慕还是嫌弃,是觉得诗人是高人还是疯子了。完全原创,写了半天,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话常言,学无止境,沈括虽然全才,可也不能通晓古今,他也因为没文化而出过丑。白居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七言律诗叫做《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沈括在学习到这首诗的时候,是十分不屑的,因为那时他已经小有名气,在天文地理学方面更是钻研已久,他觉得白居易既然说“四月芳菲尽”,那后面又提到“桃花始盛开”,这无疑是自相矛盾,所以沈括认为白居易也不过是一个没有什么地理知识,徒有虚名的文人。
抱着这样的错误认知,沈括暗嘲了白居易数年。直到有一次,他因为需要研讨地理学说,便上山实地考察,却在山上看到了非凡的景象。当时正是四月,山下的花已经败落了,而山上却依旧是桃花盛开。沈括突然回忆起白居易的诗,觉得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当年他单单从语境上来理解白居易的诗,而忽略了实地考察,高度对气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山上比山下冷,花开的自然会晚一些。
回去后,沈括立刻找到了《大林寺桃花》这首诗,又精读了一番,结果发现诗前面还有自序,上面白纸黑字地写着:“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后感慨万千,不仅自嘲道:“是我没文化,错怪白居易了。”
白居易是唐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琵琶行》一诗中提到了香烟。虽然香烟是明朝传入中国的,而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但他可能通过历史文献、口述传承或与明朝时期的人交流等途径得知这一信息。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白居易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非常广泛,他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关于香烟的知识,并在他的作品中加以描写。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