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特一营演员(我的特一营演员表小岛)
8282023-12-02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苏东坡的书法,为何最难学,以及为什么初学不建议写苏轼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不仅是苏东坡,宋朝苏黄米蔡四大家的书法,统统都不好学。而且从学书法的角度讲,也不建议学。
这是为什么呢?从书法发展的源流来讨论这个问题。
高古不说。到了魏晋南北朝,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书和草书,都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甚至可以说非常成熟了。但这只是个别的书法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流传的书法。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普通读书人的所写的字,是无法获得一个书法意义上的指导。大多数人写的字,我们通过六朝时期的碑刻和砖刻就知道,说难听点都是歪七倒八,幼稚地甚至不及现在的小学生规整。及至到了唐朝,以褚遂良为首的高官书法家们,在皇帝的支持下,大力弘杨、推广所谓书法的法。发展到了中唐,楷书终于走上了历史颠峰。直至现在,仍是书法学习的第一范式。
进入宋朝以后,人们对严谨的书法约束下的书写,开始厌倦。逐渐画风一改,从讲究法为上,开始追求意趣为上。
最著名的典故是黄庭坚调侃苏东坡,说后者的字像石头压蛤蟆;苏东坡则反唇相讥,说黄庭坚的字是死蛇挂树。这个故事生动说明宋朝的书法在追求个性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所以说对于个性非常强烈,缺乏峻“法”约束的、自由发挥、随性而为的苏东坡书法,效仿和临摹都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是他的个性,不代表你的个性。
这类书法作品的意义不在于教化,而只在于自身的、只可欣赏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苏东坡的书法不宜临摹学习。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站得住脚跟的。
不可否认,苏东坡在书法角度作为宋四家之首,其书法艺术自然是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他的《黄州寒食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更说明苏东坡的书法盛名不是炒作和自我标榜的,而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检验而得到认可的。
但即便如此,苏东坡书法不易临摹学习仍然是成立的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书法“表意”的兴盛!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我们都知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加入了书家在创作当时的独特外在环境影响和内在心境,把这些影响都纳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了。一千年以后的今天,即使研究苏东坡的专家,也不可能完全理清并复制书法家当时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变化。我们没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没有他历尽贬谪却又“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淡然,又没有他“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更没有他饱读诗书,位列“唐宋八大家”的文豪背景,仅仅临摹外在的形,却没有内在的意,那么,即使是能学得苏东坡书法字形,缺少了“意”的存在,这样的书作水平应该是不言而喻吧!
我们喜欢摇滚,但不可能成为崔健;我们喜欢兰亭,不可能做到王右军;我们喜欢唐诗,也不可能都去做李白,因为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而不可复制的。
在对待美的认知上,三悟轩认为我们可以欣赏和借鉴,而复制前人,最多就是徒具其形罢了,还没有现代科技下的印刷品更忠实于原作,又没有什么价值。
既然如此,也就没必要纠结能否学像苏东坡,为什么不能做有传承又独特的自己呢?
不适合初学者,临摹,练习。
苏东坡以其特有的综合修养,创作出自己极具个性的书法作品。
我们后学晚辈除了崇尚苏轼的伟大成就,学习借鉴苏轼的书法特点及精神影响外,如若临摹苏体,亦步亦趋,只是简单的形似追习,恐难入妙道,更难学有所就。
所以苏轼的书法只能借鉴、欣赏、感悟,不宜学习临摹。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家一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一门书香,尤以大苏苏轼为最,在宋代诗词书画,达到了文宗的至高境界。
纵观东坡一生,官场失意,文场得意,生活的历练,自我修养良好,处逆境而不馁,写下了许多许多的壮丽诗篇和文学作品,其苏体楷字吸取了《兰亭序》和颜体字精妙,字体遒劲有力,字如其人,刚正不阿,笔下有神,使人一看有棱角分明之感。其行书更功底深厚,具散漫童贞之风,笔下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豪放美感,流连其中,不免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一代文宗,一代大师,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现在我们用的仿宋体,就是从宋代流传至今,千古不朽的文化瑰宝。
文章分享结束,苏东坡的书法,为何最难学和为什么初学不建议写苏轼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