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楷书为什么不好看(颜体楷书书法特点)
7852023-08-2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颜体楷书为什么不好看,以及不建议学颜体楷书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从几年前给孩子买毛笔,发现包装上有颜体练习纸,就自己自学练习开来,一直写勤礼碑,没换过贴,欧体没写过,不过现在到处铺天盖地的都是田氏欧楷,不想学也会耳闻目濡吧,写了这么久颜勤礼,一直有几点疑惑,我的书法学习也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吧!
借这个平台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讲出来,以供大家探讨,我也由此得以解惑!
1、绝对的颜体(颜真卿本人的)是不是与当下的审美观有悖,或者说是不赶时髦呢?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对美的理解和衡量标准,就像唐尚法,宋尚意,以至发展到明请的馆阁体,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每个时代社所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对书法之美的标准取向,不是那个人决定的。
目前的现实就是,我们在当前世面上流通的作品中就是很少有颜体楷书!这不是部分人的矫情能改变的!
颜体楷书单字或几个字写来倒也雄壮好看,但是,一成篇幅,由其外拓的取势,章法难以安排,一团墨气,就算是颜鲁公自己写的刻的,都是一团团的点画。
对于这一点我窃以为,颜鲁公用笔意在屋漏痕,是一种自然率性隨意的表达;而欧柳用笔则是印印泥的笔意,是一种近乎极致的理性和刻意。
在当前人们看惯了印刷体,看惯工厂化生产,而潜移默化,形成的近乎刻薄的审美观中,对颜楷则不尽喜欢了!
咱老实说,当下,我们写字就是让人观赏的,这就是练习书法最码的目的,说什么修身养性那都是扯,没人喜欢,光管着心堵了,还养什么性。说实话,颜体确实没欧,柳,赵观赏性强,视觉冲击力强,特别是当下以瘦为美的时代。
2、学颜体学的像,就是学的好吗?临帖几十年不出帖,就是好颜体吗?
从百度图片搜一下颜体书法,很难看见一幅像样的作品,反而搜一下欧体书法,倒都是琳琳琅满目。
我认为历史上学颜体学的最好的,应该是柳公权吧,但是柳公权学颜以后,也是赚他肥腻吧,加了欧,改成柳,自成一家了!
再看看以后写颜的,蔡襄也好,苏东坡也好,董其昌也好,那里还有点颜的影孑,后世非得说人家是学颜的!
再后来钱也好,谭也罢,好看吗,让小学生比较比较也不会说好看吧,传统书法这么难看,还非得拉上人家颜鲁公,要脸吗?其实也是后人学颜扯虎皮拉大旗,不是吗?
都是皇帝的新装,对不对?
3、颜体的伟大之处到底在哪里?
我认为颜体最主要的贡献就是第一个教会怎么用笔,怎么运笔,怎么取势的书法家,学颜学的是方法,是写书法的方法和办法,是锥划沙,是屋漏痕,折钗股,是笔法,是结字。
颜鲁公写字取法最高深处在其古拙,古拙是一个人的心性,修为,是信手拈来,是真情流露,这是临帖能临得了的吗?颜字一字一态,一字一势,这是颜字的精髓,但又是只可意会的东西。
4、颜体不像欧体,出了个田欧,这些年颜体是倒退了。
经常在网上,或一些场合看到一些臆造的颜体字,共同的特点,字大,墨浓,线粗,点画全无,不堪入目,我给他们总结了"黑,大,粗"#(吐舌),半身不遂症!
说实话,人家台湾省的和香港的,甚至人家小鬼子颜体写的很不错!
5、颜体应求变,在唐朝也不喜欢颜的宽博(肥腻),要不柳公权也不改法了,书到瘦硬始通神,这也是古人说的吧!应赶时髦,但是坚绝反对江湖人的瞎作!
学生窃以为当下恰恰是习颜的人自误矣!
问题:学书法千万别专攻小楷,写小楷很难写出名气,是真的吗?
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权不说我们知道的书法大家里极少是写小楷的,就说我身边的一个实例:我单位的一位同事就是专攻小楷的,从开始学习到现在,至少有二十五个年头,不要说获含金量较高的奖项了,就是市以上的正规书法展也没能入展作品。不少人包括竹韵都觉得他写的不错,但就是出不了名气。
写小楷很难写出名气,竹韵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小楷看点很少,就是看点画和字形结构,而这些恰恰是基本功中最难的地方,没有上乘的功力是很难达到高水准的。二、小楷自身的特点要求,限制了书者的发挥、发展,作品很难呈现出神采。1,字形小,不好把控及变化;
2,章法布白过于单一、呆板,缺乏灵性和激情;
3,用墨太过均匀,整篇一色,易显苍白;
4,书法最重要的内涵和情感,作者很难融入和寄托其中;
5,即兴创作一挥而就易出精品,这与小楷慢功是矛盾的;
6,行书、草书名家多,爱好的人也多,压缩了小楷的生存空间。
但是什么都不是绝对的,写小楷的也有名家,比如古代的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近代的刘小晴、田蕴章、夏云等皆为小楷书法高手。
我们还要看到,专写小楷的人群稀少,选攻小楷无形中便沾了风毛麟角的便宜。
细心的读者是不是还发现一种现象,小楷名家里多数人也是其他书体的大家。这应该给我们以启发:学书法不可只练或专攻某一种书体,不同书体间一定能相互借鉴促进,否则的话想成名还真的挺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留言删)
我就是竹韵,有缘在文字中相遇,感恩??每一次相遇。感谢阅读和点赞谢谢悟空邀请!首先我觉得标题就是个伪命题。死板?词面解释为僵硬;刻板;不会变通;不灵活;拘谨;呆板。泛指做人做事不灵活,较真,认死理。那么什么是楷书呢?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从汉字起源随变迁发展,涵盖了文体思想、哲学规律、道德伦理。余秋雨曾说过:今天看上去我们用电脑了,即使不用电脑,也用钢笔了,很少有人用毛笔去写,好像已经不实用了,这个我想跟广大的朋友讲一讲,摆脱了实用有可能使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康德讲过,“美其实是对于实力的一种超越”,如果完全处于一种实用状态的话,它恰恰是对美的一种侵害。我们的汉字是一种文化,每一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更凝聚着一种力量。楷书死板吗,要怎去学?
一、楷书的学:以我的经验来看,既然是学习书法,练笔那还得从楷书(正书)开始,这样你才能运笔到位,扎稳基础。因我喜欢欧体,自然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开始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看你喜好,但以一种为主,因为初学书,在运笔过程中你会把握不住,一种方式还没记住就去另一种,每天又只有那么点时间,会延缓学书进度。我基本上是坚持练近一年左右,看你自己对书法目标的要求及悟性。通过学书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运笔间的关系与技巧,什么起笔、收笔、提笔、顿笔、转笔、折笔、方笔、圆笔、藏锋、露锋.......把运笔的节奏把握好了,线条运用自如了,今后想练其他书体那是很容易的事,书法也是线条的艺术,所以这点很关键。
二、楷书的美:以欧体为例,欧阳询书法点画方正,笔力刚劲骨气内含,不瘦不满尽显灵秀;中宫紧密,外延不张;一丝不苟,长短适宜,恰到好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后世评价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现今欧体名家众多,家可大以多看看,加以借鉴,博采众家之长。
三、楷书的用:书法艺术与当时社会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字的发展也是为了适应实用的需要。楷书在唐朝达到极盛,四大家中欧、颜、柳皆盛于唐。在唐朝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楷书来写碑记、墓志铭、颂赞、告救、官阁铭和种种题额等等,蔚然成风,加之唐朝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使群臣争相仿效。资料显示自高祖、太宗以下,高宗、中宗、聋宗、玄宗、肃宗、宣宗以及窦后、武后和诸王都是书法爱好者,且多是当时的书家,主要又精于楷书,民间也是广泛仿效使用,从朝廷到民间,高手如云。既符合唐朝人的审美标准,又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虽然当今社会书法的艺术性已强于实用,但其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无可替代,资料显示,楷书四大家对东亚书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历史高潮。
我正在发布些书法自学体会,大家可关注,留言。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楷书,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
楷书包括颜体楷书,相对而言,颜体楷书更适合初学者学习。
OK,关于颜体楷书为什么不好看和不建议学颜体楷书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