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有哪些方法,各自的优势是什么(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
6532023-08-20
很多朋友对于食用菌栽培有哪些方法,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和食用菌栽培架怎么弄好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林下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以为例。1菌棒的运输和摆放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高于35℃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超过2h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26℃,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2养菌转色2.1管理。经过15~20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22℃;12℃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7d,浇水闷棚2~3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2.2注意问题2.2.1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2.2.3浇水闷棚的2~3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2.2.4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3脱袋排场3.1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间距10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3.2注意事项3.2.1转色必须完全,否则不应急于脱袋。3.2.2菌棒码放距离不应少于10cm,否则出菇后由于空间较小,易造成香菇互相挤压,影响产量和品质。3.2.3脱袋后,湿度以85%~90%为最好,温度为21℃~35℃,适温为21℃~23℃,昼夜温差最好在10℃左右。3.2.4脱袋时可用木棒适当拍打震动加强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加快出菇。3.2.5一般第1潮菇不需注水即可出菇,特殊情况如菌棒失水过多,则必须注水方可出菇。4出菇前期管理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来震动),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组织,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规则的菌丝露出,继而变成浅褐色,从裂口逐渐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
此时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管理,如遇上高温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会致使菇蕾枯萎死亡,此期湿度应控制在85%~90%,温度22℃~28℃,此条件下,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4d,反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温度在22℃~25℃,光线适中,则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质量好,为所谓厚菇;当温度在4℃~8℃,湿度50%~60%时,菇顶出现龟壳状裂痕,此菇质量最佳,为所谓花菇。5出菇期管理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湿度控制在85%~90%,温度以不高于30℃为好,此间早、中、晚各喷水1次;早晚喷水增加湿度,中午喷水降低温度。正常天气情况下,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晚上小对流通风,人工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长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则通对流风。6采菇当香菇菌盖直径6~8cm,成伞形,菌盖未展平,盖下菌膜开裂为适宜采收期,早则产量低,晚则开伞质量差。菌棒出厂时,一般2kg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减少1/3~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养菌丝15~20d,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然后利用注射针进行补水,全生育期补水4~6次,多的可达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kg,不超过4kg,以后每注水一次重量均较前一次轻一些。7注水管理夏季第1批注水第3d开始出菇,第6d即可采收,采收期3~5d,所以第2批注水应较第1批晚注水3d,即第1批注水3d后开始注第2批,依此类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养菌20d左右,随即可进行第2潮菇的生产。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期,达到均衡上市连续采收。所注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温越低对菌丝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食用菌栽培方法
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主要有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
1、所谓生料栽培,就是将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后不再灭菌或发酵而直接接种,然后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目前可以生料栽培的种类只有平菇、草菇和大球盖菇,其他种类都不能生料栽培。
2、发酵料栽培是将各种原料拌匀后,按一定规格要求建堆,堆积发酵,当堆温达一定要求后,进行翻堆,一般要翻3~5次,然后在自然条件下接种,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凡可生料栽培的种类都可进行发酵料栽培。必须使用这一方法的都是蘑菇属的各种,如双孢蘑菇、大肥菇、巴氏蘑菇(姬松茸),草菇、平菇、鸡腿菇等也常应用此法。
3、熟料栽培是指将培养料装入一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料袋,然后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将培养料内的生物全部杀死。冷却后经无菌操作接种,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如香菇、杏鲍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白灵菇等都是这样栽培的。
鸡土从又名鸡肉丝菇、伞把菇、豆鸡菇,日本人称姬白蚁菌,是著名珍稀的野生食用菌。菇肉幼嫩,香味浓郁,清甜爽口,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誉为“菌中之冠”。
鸡土从是与白蚁共生的特殊真菌,凡是长有鸡土从的地方,地下均有白蚁窝巢,因此成为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的开发性品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通过反复试验,在无白蚁巢的条件下培养,菌丝也能生长,并顺利出菇。具体做法:
1、母种分离:母种培养基配方:马玲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蚁巢20克,清水1000毫升。按常规制成试管斜面培养基。菌种可从野生鸡土从子实体中,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茹盖一小块组织,接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20—24℃下培养,通过提纯培养成母种;然后再扩繁原种和栽培种。
2、栽培季节:野生鸡土从出菇于秋季,为此栽培季节应以9月份作为界限,倒计时60天左右,即6月开始制袋接种,7—8月养菌,到秋季9—10月出菇。
3、培养基配制:适用鸡土从生长的配方为杂木屑75%,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白蚁巢土3%。料与水1∶1.1,配料后焖2小时,含水量控制65%。栽培袋选用17×35厘米或15×35厘米,料要装实,无棉体袋盖,按常规灭菌。
4、接种养菌:待料温降至25℃时,接入鸡土从菌种。然后置于20—25℃室内,避光培养,一般40—60天菌丝可长满袋。
5、覆土出菇;栽培地选南北朝向,土壤肥沃偏酸性的山坡林地或房前屋后,开畦宽80—100厘米,形成凹陷式;然后将菌袋搬进菇棚内,脱去袋膜,排放畦床上,间距2—3厘米间隙覆土填实;菌筒表面覆土8—10厘米,喷水保持湿润;畦上架起拱棚遮荫,温度控制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85—95%,菇棚内散射光照,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0—40的培养,原基形成菇蕾破土而出,生长成菇。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
鸡土从人工栽培目前尚处于开发性阶段,技术有待研究完善,希望食用菌爱好者因地制宜深入试验研究,从实践中找到稳产捷径。
棉秆,是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产生的废料,近些年其被广泛用于新型建筑材料制作酿酒轻化工等领域,真的是变废为宝。同时它也是种植双孢菇的优质原料。
棉秆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木质素、氮、磷、钾、镁、钙等矿物元素和有机物,棉花生长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中,50%以上都存在于棉秆中,这正是它是种植双孢菇优质原料的基础。
要想用棉秆当做培养料,来种植双孢菇,首先要知道,棉秆不能单独使用,还要添加牛粪、麦麸、生石灰等辅料。其次要掌握棉秆的碳氮含量,确定辅料,确定培养料配方。还要知道,棉秆做为培养料,不是拿来就用,还需要对它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与其他原料混合,制作成培养料,才能开始双孢菇的种植。
一,确定培养料配方。
?棉秆自身含碳31.99%,含氮0.94,碳氮比为34:1
?不同地区棉秆的碳氮含量会有差距,碳氮比不是十分一致,准确使用时,建议化验确认。
?双孢菇要求培养料的最佳碳氮比是25:1。
?以确定主料为棉秆,选择辅料牛粪干、豆饼、石膏生石灰、尿素为例(也可以选麦糠、麦麸等,辅料选择以好获取、价格低为标准,只要碳氮比符合即可)。
?根据计算,组成的配方为:棉秆55%,牛粪干40%,豆饼2%,尿素、石膏生、石灰各占1%。
二,棉秆的处理。
用于做培养料的棉秆,必须是是新鲜的,无霉变,无腐烂。并对其进行如下处理。
【1】浸泡。
?把棉秆放入盛有3%石灰水的池中浸泡。
?浸泡时长72小时左右,以棉秆彻底泡透为标准。
?这样操作,即是软化棉秆,也是用生石灰对其灭菌消毒。
?也可以把棉秆碾压成丝状,撒上生石灰,后喷水,但实践中,因棉秆木质化较强,碾压、喷水浸透的时间太长,一般不采用。
【2】沥水。
?把棉秆捞出可平摊,也可码垛沥水。
?当棉秆水分含量达到65%左右时,停止沥水,准备粉碎。
【3】粉碎。
?把含水量65%左右的棉秆放入粉碎机,进行粉碎。
?粉碎粒度:4~8厘米左右。
?在带有一定湿度的状态下粉碎,棉秆容易破碎,还不易起烟尘。
粉碎完毕准备进行发酵。
【3】发酵。
就是把培养料原料混合到一起,进行发酵的过程,这个过程可通过发酵产生的高温杀灭培养料中的杂菌和虫卵,同时使原料中的营养得到分解,利于接种后菌丝体吸收,更利于棉秆的进一步软化。
①建堆。
?先把棉秆和干牛粪充分混合。
?建成宽2米,高1.6~1.8米的料堆,长度依场地实际。
?料堆上每间隔50厘米,插直径4~厘米细孔,用于通风。
?堆料过程中料堆喷水,水量以含水量达到65%为标准。
?堆建好,上盖塑料布。
?还可以沿料堆搭建塑料棚,把料堆罩在棚内。通过吸收阳光,提高棚内温度,这样能使料堆升温更快,发酵效果更好。
②闷堆。
?料堆建好后,要静置4~5天。
?静置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料堆升温过程,闻料堆气味,观察料的颜色变化。
?当料温达到60℃时,就要进行翻堆处理。
③翻堆。
?翻堆就是把料堆翻起,让料的位置进行交换,保证发酵均匀。
?翻堆时,一定把表层及底层料翻到内部,内部料翻到表层,让他们有充分的位置交换。
?整个发酵过程要持续15~20天,翻堆4~5次。
?翻堆时,要逐步加入未混合的培养料,石膏和生石灰可分几次加完,最后培养料的PH值要调节到7.0左右。
?最后培养料呈黑褐色,散发浓郁香味。
当培养料堆布满肉眼可见的白色放线菌时,发酵成功完毕。
三,培养料入棚。
双孢菇的栽培都是在菇棚或保温大棚(北方地区)内,进行种植。培养料入棚就是把培养料运进菇棚,铺至搭好的菌菇床上,并在上面养菌出菇。
【1】入棚前的准备。
在培养料进入菇棚前要做好如下几点。
①搭设层架。
?层架一般用竹竿或钢材搭设。
?架高1.5~2米,分3~4层。
?菇床底部铺竹帘或塑料(铁)丝网。
②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采用硫磺或专用灭菌气雾剂熏蒸的办法。
?熏蒸进行时,空间密闭。
?操作人员要及时撤离,注意安全。
【2】培养料入棚铺床。
?把培养料运进菇房,并铺至菇床上。
?培养料厚度25~30厘米。
?培养料上部要用工具刮平,不能出现坑洼不平,和料面倾斜。
【3】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就是利用蒸汽提高菇房温度,让培养料升温,再进行一次发酵过程。
①密闭菇房。
就是密闭菇房门、窗等一切与外界相同的通道。
②加温。
?就是向菇房内输送蒸汽,增高菇房内温度。
?最短时间内,使菇房温度达到62℃左右,保持8~10小时。可以杀灭培养料中残留的杂菌和虫卵。
?10小时后,通风降温,降至55℃左右时,保持24小时左右。再慢慢降温,每天料温1~2℃最好,这样降温方式保持4~5天。更利于培养料营养成分分解。
【4】播种。
?对接种工具和操作人员着装要消毒灭菌处理
?播种时,可点播,也可撒播,撒播最适宜。
?接种菌种厚度2~3厘米。
?保证菌种播撒均匀。
?播种完毕,上覆薄草帘。
【5】养菌。
?养菌阶段,温度保持在25℃左右,空间相对湿度保持75%即可。
?播种初期通微风,3~4后,稍加大通风量。加大
?初期要使料面表面稍干,使菌丝向下生长,菌丝生长至培养料1/2多一点时,可给料面加湿,让菌丝向上长。
?大约20天左右,菌丝吃透料的2/3,即应覆土。
【6】覆土。
?覆土要经过晾晒,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土质要疏松,含水性好,具有一定的腐殖质。
?覆土要保持料面湿润,覆土后要对覆土喷石灰水,使覆土层PH值达到7.0。
?覆土厚度在3厘米左右。
?覆土后,要保持覆土湿润,但要注意喷水量,不能使水流入菌种层。
?菌丝即将吃透覆土层时,要搔菌,就是用先耙将表土松动,促进菌丝横向生长,使出菇整齐。
【7】出菇。
出菇期要注意调整好空间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供应。
①温度。
保持在20~23℃,低温下,菇体生长缓慢,但质量好。
②湿度。
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③光照。
保持极
保持固定光源散射光状态。
④氧气供应。
要保证通风强度和时长,使菇房氧气含量充足。
⑤加湿的特殊要求。
?菌丝现蕾时,应对菇床喷水,促进菌丝扭结,进而促进子实体形成和生长。
?子实体生长至黄豆粒大小时,还要对菇床喷水,喷细水,要少而勤。可加速子实体生长,且质量和产量均高。
现蕾后,一周左右即可进行采摘。采摘一定做到及时。
采摘后,调整好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供应,准备进入下一潮管理。
以上就是,用棉秆做培养料种植双孢菇的全过程,希望能对种植者有所帮助。
我是初始农人,每天分享农技。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文章分享结束,食用菌栽培有哪些方法,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和食用菌栽培架怎么弄好看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